名词解释
1.压电效应
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
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称为电致伸缩现象。
依据电介质压电效应研制的一类传感器称为为压电传感器。
压电陶瓷piezoelectric ceramics 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这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
压电陶瓷主要用于制造超声换能器、水声换能器、电声换能器、陶瓷滤波器、陶瓷变压器、陶瓷鉴频器、高压发生器、红外探测器、声表面波器件、电光器件、引燃引爆装置和压电陀螺等。
2. 介电材料
2.1介电质(dielectric)是一种可被电极化的绝缘体。
介电质的用途相当广泛。
介电质的电传导能力很低,再加上具备有很好的介电强度(dielectric strength)性质,就可以用来制造电绝缘体。
另外介电质可被高度电极化,是优良的电容器材料。
对于介电性质的研究,涉及了物质内部电能和磁能的储存与耗散。
用于解释电子学、光学和固态物理的各种各样现象,这研究极端重要。
2.2介电性能是指在电场作用下,表现出对静电能的储蓄和损耗的性质,通常用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来表示。
材料应用高频技术时,如实木复合地板采用高频热压时介电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性质。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ittivity),又称诱电率。
2.3在电磁学里,当给电介质施加一个电场时,由于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的相对位移,会产生电偶极子,这现象称为电极化(英语:electric polarization)。
施加的电场可能是外电场,也可能是嵌入电介质内部的自由电荷所产生的电场。
因为电极化而产生的电偶极子称为“感应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称为“感应电偶极矩”。
2.4在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极化能力的陶瓷。
按用途和性能分为电绝缘、电容器、压电、热释
电和铁电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