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土壤科学1、身边的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2、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蚂蚱、蟋蟀、蚯蚓)等。
4、接触土壤后注意洗手。
5.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壤。
2、土壤的组成1、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2、土壤中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殊质)等。
3、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城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3、土壤与植物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2、(沙质土)更适合种花生,因为它更疏松。
3、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不同。
4、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5、沙质土宜种生长期短,要求土壤疏松,排水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等作物。
6、粘质土宜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
7、壤土土质松细适中,春季升温校慢,保水保肥较好,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4、百变的土壤1、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等。
2、最适合做陶器的是(黏质土),除了陶瓷,生活中还有许多工艺品是以土为原料制成的。
3、因为红砖的制作原料是(黏质土),使用红砖就避免不了大量地消耗土地。
粘土属于耕地,为了保护珍稀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我国很多地方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材料。
5、土壤的颜色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土壤颜色也很(丰富)。
2、黑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红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紫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
四川盆地是紫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
3.(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表层,就像地球的“皮肤” ,但这层“皮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据估算,形成1 米厚的土壤,要上万年的时间。
4.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水、空气、有机质)等组成。
5.土壤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来源)。
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土壤对于人类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6、我们需要食物1、食物为人的身体生长和发育(提供营养),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饺子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饺子由(皮)和(馅)组成。
3、不同食物里的营养成分(不一样)。
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等(糖类),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等。
4、(糖类)既是生物体重要的机构物质,也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
食物:馒头、红薯、土豆等。
5、(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食物:肉类、鱼类等。
6、(脂肪)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7、(维生素)也是一种有机物。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食物:蔬菜、水果等。
8、用(碘液)可以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黄褐色的碘液遇到淀粉会变成蓝紫色。
9、“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人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每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三餐分配要合理,食物要多样,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7、食物的消化1、食物进人人体后,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经过(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才会被人体吸收。
2、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系列消化器官。
3、(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4、(胃)通过蠕动,使食物与胃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
5、(小肠)通过蠕动,促进大部分食物的消化,并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
6、(大肠)通过蠕动,吸收一部分水和无机盐。
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8、我们离不开呼吸1、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离不开(呼吸)。
人体通过(呼吸)过程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空气。
2、呼吸时,外界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途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3、(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
4、(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5、吸气时,胸廓(扩大),腔内气压(减小),气流(进入)肺部;呼气时,胸廓(缩小),腔内气压(增大),气流(离开)肺部。
9、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1、(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2、通常,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强。
3、利用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用(塑料袋)搜集或者(气球)搜集。
4、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水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容器中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时,水就会被排出容器。
通过测量被排出水的体积或者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就可以知道呼出气体的体积。
10、健康生活1、(健康生活)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嘴好讲究卫生讲科学不迷信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有益健康的各种活动3、(身体健康)是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证。
4、当身体处于(良好状态)时,我们才有精力完成每天的活动。
5、怎样能做到才健康呢?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经常参加运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远离吸烟等不良环境第三单元植物的“身体”11、一株番茄1、(番茄)是一种被广泛栽培的植物,它的果实(营养丰富),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蔬菜。
2、一株番茄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3、(成熟的番茄)内部有无数种子。
4、不同的植物的“身体”结构可能不一样。
12、植物的叶1、(叶)是植物的一种主要器官。
叶的形态千姿百态,各具特点。
2、叶片上通常具有明显的(叶脉)。
有的叶脉(密布呈网状),有的叶脉(相互平行排列)。
3、叶子由(叶柄)、(叶片)和(叶脉)组成。
4、叶的作用:输导水分和养料,传送到各个部分。
支撑叶子,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5、植物的叶子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理特点、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所以这三个因素也不尽相同。
而这三个因素反映到具体的一片叶片上,就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形状,更具体的说,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的叶脉结构。
13、植物的茎1、(茎)是植物的一种主要器官。
茎把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2、不同植物的茎形态各异,如木棉、松树的茎挺拔,豌豆,草莓的茎细长柔软。
3、茎的分类:直立茎:杨树、竹子等。
匍匐茎:草莓、西瓜等。
缠绕茎:牵牛花、马兜铃等。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等。
4、茎的作用:支撑叶和花。
向上输送水分和养料。
向下输送叶子制造的营养。
14、植物的根1、植物的(根)通常生活在(土壤)里,它也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葱的根长短、粗细相近,看上去像一把小胡子。
3、大豆的根中间有明显的主根,周围有许多分支。
4、模拟根的生长形态。
用报纸卷成“树干”。
顶端剪开成细长条衣作为树冠。
想办法让“模拟植物”牢固地固定在地面或土壤。
5、观察根的分布把一株植物的根完整地挖出来,洗去根上的泥土。
用尺子测量根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观察这种植物的根是怎样分布的。
6、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吸收养分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还有繁殖的作用。
15、植物的花1、自然界中的(花)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2、在科学研究中,生物学家常常使用(解剖的方法)来了解植物体的组成部分3、(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除此之外,由(花瓣)组成的花冠和由萼片组成的(花萼)也是花的组成部分。
4、油菜花这样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作完全花;像黄瓜花这样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作不完全花。
5、花的作用:花是一些植物的重要生殖器官,担负着繁殖后代的重任。
16、果实和种子1、植物的果实大小不同,形态各异。
2、桃子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3、基本上植物的种子外面都有果皮。
4、种子的作用:种子担负着延续物种,孕育新生命的任务。
17、脂肪贮藏在哪里1、植物体内贮藏着许多(营养物质),如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等,以供植物生长、繁殖所需。
2、花生体内的脂肪贮藏在种子花生里面。
3、(绿色植物)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淀粉等,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
4、(叶)是植物体制造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植物的茎将绿叶制造的营养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供植物生长、繁殖等所需。
5、不同的植物贮藏营养的方式不同。
大多数植物的种子里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有些植物的果实肥厚多汁,也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还有些植物的根、茎或叶也能贮藏营养物质。
第四单元天气、气候和我们18、关心天气1、(刮风)、(下雨)、(晴天)、(多云)等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不同的天气现象有不同的特征。
2、我们可以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
3、(云量的多少)是区分阴晴天气的重要依据。
4、晴天:有零星的云或无云(太阳总能看见)多云:云量较多(太阳时常可见)阴天:云量很多(很难见到太阳)。
19、风的观测1、在生活中,我们常会感到风从(不同的方向)吹来。
有时候风从东方吹过来,有时候风从南方吹过来,风吹来的方向就是风向。
2、风向一般分为8 个: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3、用(风向标)判断风的方向,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4、风既有(方向),又有(大小)。
一般来说,风速越大,风力也越大。
5、风力等级: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轻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风吹飞纸片,五级小树随风摇。
六级举伞有困难,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瓦片飞。
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少见。
6、风的形成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地面的空气受热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又会逐渐冷却变重而下降。
这样空气就发生了流动,形成了风。
20、小小气象员1、(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帮助我们(提前了解天气的变化)。
2、了解天气信息的途径:手机、电视、电脑、报纸、收音机等等。
3、由于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天气预报极为重要。
天气预报的数据一般来自(气象站)。
4、(百叶窗)里有气温计和湿度计,可以测气温和湿度。
5、雨量计:记录降雨量;风向标: 测风向;风力计: 测风速。
21、天气与生活1、天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例如,晴天人们可以晾晒粮食,大雾天气会影响我们的出行。
2、晴天:可以进行户外活动。
3、雨天:打伞,穿雨衣,很多户外活动不能进行。
4、雪天:打雪仗、堆雪人。
5、我们会选择无风的天气到户外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