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金融制度创新
第九章 金融制度创新
二、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金融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 德国一直采取混业经营模式;美国在29-33年大 危机前实行的是混业经营,33年《格拉斯—斯 蒂格尔法》和《1933年银行法》出台后,美国开 始分业经营,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后又 开始步入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有三种模式:全能银行模式、银行母 公司模式和金融控股模式。 混业经营的优缺点及在各国的实践见P243-249
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高,形成规模经济
监管难度 环境适应 金融创新
第九章 金融制度创新
四、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制度状况(略)
第九章 金融制度创新
第二节 金融组织制度创新Leabharlann 一、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
保险组织、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住宅金融机 构、金融公司、信用合作组织、投资基金等
二、跨国银行的急剧发展
第九章 金融制度创新
《商业银行创新业务》
第九章 金融制度创新
第一节 金融经营制度创新 第二节 金融组织制度创新 第三节 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第九章 金融制度创新
第一节 金融经营制度创新
一、分业经营
分业经营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 程度的“分业”管制。 我国目前的金融业经营制度就是分业经营。 分业经营的优缺点:见P243
第九章 金融制度创新
三、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服务提供
规模效率 风险防范
服务项目单一
风险集中于单一业务, 但避免陷入风险过高的 关联业务 监管相对容易 难以顺应环境变化 金融创新的空间小
服务项目多样化
风险分散于多种业务, 但容易出现风险传递的 现象 监管难度大 调整灵活,易顺应环境 变化 金融创新的空间大
第三节 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影响 (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发展
第九章 金融制度创新
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创新
(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及其影响 (二)次贷危机下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