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
②失聪,预示着一个音乐家音乐生命的结束,而贝多芬却在失聪的 情况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张海迪,高位截瘫,但她却靠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成了著名作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找准中心论点是解读议论文段的关键,论点应该
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 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 论点,有的文章的忠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的文章则是在文 章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是 很集中,要求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除了以上分析论 点的位置找论点以外,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内容、论据和题 目来找到和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1、本文的论点是: 勤出智慧 2、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论据①:德摩斯梯尼克服天资差的缺陷, 苦练50年终成演说家 论据②: 陈正之克服反应迟顿的缺陷, 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士
吃苦是一种资本
①吃苦,是一种资本。假如你没有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 ②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位被击倒的拳击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 伤痕累累,嘴里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给他鼓掌;只是在 旅途中看过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弯腰垂首将沉重的纤绳 深深地勒进肩膀„„ ③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④没有经历饥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 晒黑了皮肤的耕耘者的可敬,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的可悲和伸 手乞讨的可怜。 ⑤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你便无法塑 造坚强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 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⑥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某报一篇专稿报道,武汉市一年仅19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 到一点信心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七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 一天悬梁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泡在蜜罐子里 长大。蜜喝多了,竟会这般脆弱。
宽容的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 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 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 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 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人际交往中,凡能做 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 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 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 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 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 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 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 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 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 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 若不是听到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 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 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 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 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本文题目和“宽容”有关,但题目只是一个短语,不能判断
为论点。文中列举周恩来、李世民、秦王嬴政的事例,都是 证明了宽容是一种美德,所以中心论点就是“宽容是一种美 德”。
参考答案:宽容是一种美德。
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 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 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 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象鲁迅先生所说 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 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钻 营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他 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 误”,不老实的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 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本文的论点是: 老实人不吃亏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 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 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 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
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议论文的分驳论 学术论文 严 密
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 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然后再把握举例论证的
特殊作用——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
2、引用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 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 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再把握引证法 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 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 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 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 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 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 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 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 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 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 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 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2012中考 议论文阅读指导
中考考试要点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 3.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 分析其好处。 4.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什么? 5.品味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 6.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考点三: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 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四种: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 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 事例来证明分论点(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题思路: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考试题也随之变化,变
化之一是向纵深发展,南京中考议论文试题就突出了这一点。如 上面这题,让你为一个观点,补充一个事例,这就有了难度,首 先你要理解准这一观点“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再 看看人家是怎么论证的,然后想你举什么例子论证,如果不按照 这个思路就很难答好这题。所举事例要典型、有说服力,内容要 体现“折磨人” “锻炼人”两方面,语言要符合议论文中记叙 要求
人生之路向来都不平坦。因此,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不 幸,也是一门学问。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招聘职员,应试者很多。一名青 年颇有才华,极有希望录取。可事与愿违,他意外的落选了。他竟 然寻了短见。后来,公司在复查中发现,原来是统计分数的计算机 出了毛病。这时有人问经理是否感到遗憾,经理回答:“如果他能 用笑脸接受敲打,我愿意破格录取他。” 敲打,铁变成钢。经不起敲打,铁永远是铁,也许还不是 铁……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 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这是一位伟人说的话,但 所说的却是对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起作用的真理。 你想挺着胸膛在这人生道路上走吗?你就笑脸接受敲打!
内容具有理论性 结构具有逻辑性 语言具有概括性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议论文的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三要素及作用: 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议论文的结构: 横式 纵式 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 不会产生歧义
关于论点 论点的概念: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 。
叙述事件(一般只要概括的时间、地点、人物 和事件的结果),作为事实论据,为议论服务。
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
点明所描写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 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 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 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 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 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 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 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 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 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 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 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
二 要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⑴标题揭示;
⑵开头提出;⑶ 议论过程中 鲜明提出 ;⑷结尾归纳 ;⑸ 文章中没有提 出,需读者自己归纳 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 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 断的句子。
2、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一)、看题目
(二)、看开头 (三)、看结尾 (四)、看中间 (五)、自己归纳
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开头就提出论点
论点的位置
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 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 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用明确的语句概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