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运动摄像
推镜头的功用: • 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
• 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 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产生外化的情绪 力量
三、功用和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拍摄推镜头时应注意: • 要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落幅 • 起幅和落幅画面都应有足够的长度
• 被摄主体要始终处于画面的结构中心
三、功用和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其它形式的运动镜头
• 旋转镜头:摄像机沿镜头光轴或接近光轴仰角 旋转拍摄; • 旋转镜头多用于表现人物在旋转中的主观视线 和眩晕感,或以此烘托情绪、渲染气氛;拍摄 景物时,也可采用旋转镜头仰拍挺拔的林木, 如果能和叶间透射下的太阳光很好地配合,将 会得到不错的画面效果。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
推(移动机位)
推(变焦距)
拍摄时主体明确、位置不变
• 前移动拍摄:拍摄距离由远到近,屏幕的画面框 架前移,画面中被摄主体呈现出从远到近、由小 到大、由整体展示到局部表现的变化,画面景别 从大到小。镜头拍摄的目的是突出重点,强化特 征。 • 后移动拍摄:屏幕中被摄主体远离观众,被摄景 物呈现由局部到整体的变化,景别由小到大;常 用来表示主体在空间的位置,展示事物之间相互 关系,展示局部与整体关系。 • 在移动机位拍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焦点,以使 被摄景物在画面上清晰呈现。
拉镜头的功用: • • • • 具有很强的空间展示效果 有利于表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回收视线 利用拉镜头转场
三、功用和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拍摄拉镜头时应注意: • 起幅画面应成为整个镜头的主题或构图 中心 • 落幅要稳 • 拉镜头的速度要有情绪依据
第五章:运动摄像
第三节:摇镜头和移镜头
一、摇镜头
二 节 推 镜 头 和 拉 镜 头
( 二 ) 画 面 特 征
1.框架后移,视点 前移
推镜头的画面 特征:
2.景别由大变小,被摄主 体由小变大,环境由大 变小
3.具有明确的 主体目标
拉镜头的画面
特征:
1.框架向前运动,视 点后移
2.景别有小变大,被摄主体 由大变小,环境由小变大。
3.有退出感
三、功用和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定义
• 摇摄,是指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像 机机位不变,镜头光轴(机身)作上下、左 右等方向的均匀摇动。 • 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镜头画面称为摇镜 头。
2、画面特征
摇镜头的画面 特征:
1.机位不变,拍摄 角度变化
2.调整观众视线 3.保持空间关系不变
3、功用:
• 表现较大的场景空间 • 交代同一场景中物体间的内在联系 • 通过摇摄的速度表现特定的情:
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 或变动镜头焦距 (从长焦调至广角) 使 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 拍摄方法。
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 , 称 为拉镜头。
第 五 章 运 动 摄 第像
• 拍摄推∕拉镜头的方法 移动摄像机的机位, 使其逐渐靠 近或远离被摄主体进行拍摄; 通过改变镜头焦距,而连续地改 变视角, 带来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
第五章:运动摄像
第一节:运动摄像的概念及作用
• 概念
•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 机机位、改变拍摄方向和角度以及变化镜 头焦距所进行的一种拍摄方式。 • 通过运动摄像拍摄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 面。
运动镜头的特征:
• 1、画面表现的运动性
• (1)摄像机的运动
• (2)画面框架的运动
• (3)画面被摄物体的运动
运动摄像拍摄中的技术要求:
• • • • 平 稳 准 匀
●
运动:广义指画面表现一切运动形式。 狭义指一个镜头内有推、拉、摇、 移、跟、升降和变焦运动。
根据运动的方式可分为:
纵向运动: 横向运动: 垂直运动: 综合运动:
推、拉、跟 摇、移、 升降 推、拉、跟、摇、移、升降
第五章:运动摄像
第二节:推镜头和拉镜头
第五章:运动摄像
第五节:其他形式的运动镜头
其它形式的运动镜头
• 晃动镜头 : 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机身作上下、 左右、前后摇摆的拍摄。晃动镜头常作为主观镜 头使用 , 如剧中人处于眩晕、醉酒、精神恍惚 时的精神状态或是乘船、乘车的主观印像。 • 拍摄晃动镜头时要注意:摄像机反映景物与人们 用眼睛观察景物的区别一一摄像机镜头能够夸大 晃动的程度 , 尤其是使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时 产生的画面晃动可以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 所以在拍摄晃动镜头时 , 应视具体情况对晃动 频率与幅度特别加以控制。
6、移动拍摄的拍摄要求
• 力求画面平稳。 • 尽量利用广角镜头拍摄,这样,既能体 现动感,也能使画面容易保持稳定。 • 随时注意调整焦点,以保证被摄主体始 终在景深范围之中。
• 利用前景强化移动效果。
第五章:运动摄像
第四节:跟镜头
跟镜头的定义:
• 跟镜头又称跟拍、跟摄,是指摄像机镜 头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 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 面称为跟镜头。
拍摄跟镜头应注意
• 跟上、追准被摄的运动对象,并力求使被摄主 体稳定在画面的某个位置上,无论被摄对象运 动状态如何,镜头运动应尽量保持直线运动。 • 跟拍主要是通过机位运动完成对动态的被摄主 体的表现,在拍摄中,视距的变化、拍摄角度 的变化、光影的变化等都会对画面效果产生显 著的影响,要注意予以综合考虑。
机位移动的推拉与变焦距的推拉在 画面的造型效果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 地方?
• 由摄像机纵深运动所产生的移动拍摄,其视角不 变,多视点拍摄的特点使它能在运动中展现多变 的空间关系,随摄像机的移动,画面可能不断呈 现出新的被摄景物;
• 变焦距的推拉,由于视角变化而带来背景和景深 的变化。由于它仍具有单视点拍摄的特点 , 因 此,在推、拉的过程中,空间感缺乏变化 , 随 变焦推摄,视角变窄,不会出现新的被摄物。
• 当摇摄的角度比较大时, 离镜头较远的物体在 画面上的成象面积较小,屏幕影像呈现线条汇 聚的倾向。
右移拍摄
右摇拍摄
前 / 后移动拍摄的造型特点
• 在实际拍摄中,一般把通过变动摄像机机 位拍摄的推拉镜头特指为前移动拍摄或 后移动拍摄。 • 机位移动拍摄镜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拍摄时摄像机镜头焦距不变、镜头视角 不变。
4、常见摇镜头的种类
• • • • • 慢摇 间歇摇 甩摇(急摇、闪摇) 逆向摇 纵摇
5、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 • • • • 要有明确的目的 起幅落幅构图要饱满 起幅要有目的、落幅要有依据 摇的速度要与整个片子的节奏相一致 技术要求:平、稳、准、匀。
二、移镜头
1、定义:
• 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 行拍摄,用这种方法拍出的镜头称为移动 镜头或移镜头 。
升 / 降镜头的功能
• 升降拍摄大多用于大场面的拍摄,用于展示事 件的规模、气势,表现纵深空间中点与面的关 系。 • 垂直展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与运用摇镜头 拍摄高大景物相比,升降镜头拍摄不会产生画 面中竖直线条的汇聚或透视变形,能准确再现 物体的大小比例) 。 • 用于表示剧中处于上升或下降运动中人物的主 观视象。 • 随镜头升降而表现感情状态的变化,有助于加 强戏剧效果,渲染气氛。
• 根据拍摄角度, 跟镜头一般可分为 : 前 跟、后跟 ( 背跟 ) 和侧跟三种情况。
跟镜头的造型特点
• 画面始终跟随被摄主体拍摄。由于摄像 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运动对象的运动速 度相一致,使运动的被摄主体在画框中 始终被保留在画面之内并处于一个相对 稳定的位置上,而背景处于变化中。
跟镜头的作用
• 突出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展现动体在运动中的 动态和动势, 交代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 体态与环境的关系,使物体运动保持连贯并有 利于展示主体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 改变空间:通过对主体运动的描述 , 展现流 动的视觉空间环境,增加画面的信息量。 • 从人物背后拍摄跟镜头,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 现场感和参与感。 • 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 有很强的纪实意义。以旁观者的“身份”,起 到客观描述事件的作用。
• 拍摄静态对象时 , 可在画面上产生展示或巡 视的视觉效果。
• 拍摄动态对象时 , 如与被摄对象的运动状态 基本一致 , 可在画面上产生跟随的视觉效果。
横移与横摇
• 横摇与横移拍摄的画面效果要视实际拍摄时被 摄景物的具体情况以及摇摄角度的变化和摄像 机位移变化的幅度大小而定:
• 当角度变化和机位变化不显著时,其表现出的 画面效果的差异不十分明显;
前 / 后移动拍摄的造型特点
机位移动的推拉与变焦距的推拉在画面的 造型效果上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 • 由摄像机纵深运动所产生的移动拍摄,其视角 不变,多视点拍摄的特点使它能在运动中展现 多变的空间关系,随摄像机的移动,画面可能 不断呈现出新的被摄景物; • 变焦距的推拉,由于视角变化而带来背景和景 深的变化。由于它仍具有单视点拍摄的特点 , 因此,在推、拉的过程中,空间感缺乏变化 , 随变焦推摄,视角变窄,不会出现新的被摄物。
4、升 / 降镜头
• 升 / 降是指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或利用 人身体姿态的改变作上下运动所进行的 拍摄 , 用这种方法拍摄到的电视画面称 为升降镜头。 • 升降镜头拍摄有多种变化形式 , 如垂直 升降、弧形升降、斜向升降、不规则升 降等。
升 / 降镜头的造型特点
• 逐渐展示纵深视野,并能越过某些景物的 屏障,展现由近及远的大范围场景。 • 连续变化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随视点高度的转换,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 觉美感,镜头高度的变化也会带来镜头感 情状态的变化。
• 2、戏剧性作用
• (1)创造电视画面空间
• (2)表现多个构图元素之间的关系,推动事 件的发展,完成视觉的转换
• (3)形成鲜明的画面外部节奏,强化情绪 • (4)表现被摄主体的主观视点
运动镜头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