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致病菌的检验10——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第5章 致病菌的检验10——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一、形态特征 1、形态:螺旋或波浪状。
2、大小:悬殊,长3-500μm, 宽0.09-3.0μm;某些螺旋体可 通过一般的细菌滤器。 3、基本结构: 与细菌相似,有 细胞壁、原始核质。
4、繁殖: 二分裂。 5、对某些抗生素敏感。
二、染色特性 1、G-,但多不易着色,故少用。 2、姬姆萨染色效果较好:染成红色或蓝色。染成 蓝色者多属腐生性螺旋体。 3、病理组织中的螺旋体 (1)银染法:螺旋体染成黑褐色,其他细菌和组 织均染成黄色。 (2)印度墨汁负染色:螺旋体透明无色,背景衬 有颜色,反差明显,形象清晰。 4、常用相差和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既能检查形体 又可分辨运动方式。
五、致病性与免疫性
1、支原体不侵入机体组织与血液,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 细胞粘附并定居后,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如获取细 胞膜上的脂质与胆固醇造成膜损伤,释放神经(外)毒素、 磷酸酶及过氧化氢等。 2、巨噬细胞、IgG及IgM对支原体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呼吸 道粘膜产生的二聚体IgA抗体已证明有阻止支原体吸附的作 用。致敏淋巴细胞可增强机体对肺炎支原体的抵抗力。
六、微生物学诊断

直接镜检:形态多样,意义不大。
分离培养:无菌病料接种含青霉素的血清培养基
中,注意与L型菌区别。

生理生化反应:可缩小选用抗血清的范围,种的
鉴定必须用血清学方法最后确定,这与细菌鉴定
到种只需作生理生化测定不同。

血清学检查
第18章 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衣原体(Chlamydia)
最早于1975年在美国的康尼狄克州的莱姆镇发现,
故而得名,现已遍布全世界。
此病由硬蜱(Ixodes)为 传播媒介,感染人和犬、 牛、马等动物,可致关节 炎等多种疾病。病人出现 的第一个病症是被蜱叮咬 的部位呈圆环状疹块。
第17章 支原体(Mycoplasma)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一类 无细胞壁的细菌,是目前已 知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繁 殖的最小微生物。自然界广 泛分布,如污水,土壤,矿
4、密螺旋体属:本属螺旋体长5-20μm,宽0.09-0.5μm;螺旋弯 曲而致密。多数菌种用姬姆萨氏染料染色,效果不佳。用银 染法较好。本属的病原菌最熟知者为梅毒苍白密螺旋体。在 兽医微生物学中重要者有兔密螺旋体和猪痢疾密螺旋体。 5、细螺旋体属:细螺旋体属是其一端或两端可弯曲呈钩状的一 大类螺旋体,故通常又称之为钩端螺旋体。大部分是腐生性 和水生性的,一部分有寄生性,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病。
支原体 L型
•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细胞膜含高浓度固醇 •在一般培养基中稳定 •生长慢,菌落小
0.1-0.3mm
与原菌有关,常可以回复
细胞膜不含固醇 大多需要高渗培养 菌落稍大 0.5-1.0mm
•菌落中心深埋于培养基中
不易刮除
菌落生长于基质表面,
易于刮除 有一定混浊度
•液体培养混浊度低
二、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加10-20% 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所需的胆固醇。 2、最适pH 7.8-8.0之间,低于7.0则死亡,但解脲脲原体最适 pH6.0-6.5。 3、多数兼性厌氧,有些菌株在初分离时加入5%CO2生长更好。 生长缓慢,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出现 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圆形,核心部分较厚,向下长入 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的透明颗粒区。
四、培养特性

螺旋体的培养与细菌相比较为困难,但有些种属, 特别是细螺旋体属的培养并不难。其他种属的培养 则要特殊的培养基,既便如此,也不易成功。 细螺旋体属在需氧条件下可以生长,而密螺旋体属 则要求严格的厌氧条件。

伯氏疏螺旋体(B. burgdorferi)
引起莱姆病(Lyme disease)的病原体。莱姆病
2.血清学试验
用已知Ag作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
六、防治原则
(1)预防立克次体重点应针对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消 灭体虱有望根绝流行性斑疹伤寒;灭鼠、杀灭媒介节肢 动物和个人预防是防止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热、斑点 热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内斑疹伤寒已基本控制,大城市 极少见,恙虫热和Q热也仅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发生。 (2)特异性预防以接种灭活疫苗为主,接种后有一定效 果。病原体的最终清除仍有赖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斑疹伤寒等具有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O抗原共同的耐热多糖 抗原,因而临床上常用以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凝集 反应,作为人或动物血清中相关抗体的检查。这种交叉凝集 试验称外斐反应(Weii-Felix reaction),作为辅助诊断。
三、抵抗力
除贝钠柯克斯体外(Q热) ,立克次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 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56℃, 30min死亡;室温放置 数小时即可丧失活力。对低温及干燥的抵抗力强, 在干燥虱粪中能存活数月。
4、可在鸡胚的卵黄囊或绒毛尿囊膜上生长,有些菌株可致鸡胚 死亡。也能在细胞培养中生长,不一定引起细胞病变,但可妨 碍病毒的细胞培养。 5、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少,不易见浑浊,仅有小颗粒沉于管底。 6、繁殖方式多样,主要为二分裂,还有断裂、分枝、出芽等。 同时,支原体分裂和其DNA复制不同步,可形成多核长丝体。
二、抗原结构
1、立克次体: 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可溶性(醚类),耐 热,与细胞壁表面的粘液层有关,为群特异性。另一种为颗 粒(外膜)性,不耐热,与细胞壁成份有关,为种特异性。 2、斑疹伤寒群: 群特异性抗原一般与其他属立克次体很少或 不交叉,而种特异性蛋白抗原一般有交叉。 3、斑点热群: 同斑疹伤寒群。 4、恙虫病群: 只有恙虫病立克次体一个种,有若干血清型。

一、生物学特性
1.具有多形态的特点,球杆状或杆状, 0.3-0.6×0.8-2.0μm。 2.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多数不能 通过细菌滤器。
3.有细胞壁,革兰氏阴性,但一般着染 不明显,因此常用Gimenez染色。
4.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6.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尤对热敏感 7.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通过叮咬感染 人和动物
3、由于立克次全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其抗感染免疫以 细胞免疫为主。病后一般能获得较强的免疫性。感染后产生 的特异性群和种抗体有中和毒性物质和促进吞噬的作用。特 异性细胞因子有增强巨噬细胞杀灭胞内立克次体的作用。
五、微生物诊断
1.分离培养
病料接种易感动物腹腔,分离毒株作鸡胚或细胞培 养,结合血清学试验鉴定。
学等特性的研究,确定衣原体与立克次体很相似,

为纪念Howard Taylor Ricketts而命名。立克次体 (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代谢方式等方面 均与细菌类似:具有细胞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由于酶系不完整需在活 细胞内寄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立克次体病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且人畜共患。 我国除斑疹伤寒、恙虫病外,已证明有Q热、斑点热 疫源地存在。节肢动物和立克次体病的传播密切相 关,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
石,植物,昆虫,家畜,禽
类和人体中;危害人、畜、 植物,引起高度重视。
特点:
(1)无细胞壁,细胞柔软,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器
(2)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煎荷包蛋状”菌 落 (3)含有DNA和RNA (4)以二分裂或芽生方式繁殖 (5)对青霉素有抵抗力
一、形态与染色
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μm,可通过
四、抵抗力
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对环境渗透压敏感, 渗透压突变可致细胞破裂。对重金属盐、石炭酸、 来苏尔和一些表面活性剂较细菌敏感,但对醋酸 铊、结晶紫和亚锑酸盐的抵抗力比细菌强。
对影响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 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作用于支原体核蛋白 体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 支原体的作用。
滤菌器,常给细胞培养带来污染。
具多形性和可塑性。无鞭毛,革兰
氏染色阴性,着色不良,姬姆萨或 瑞氏染色良好,呈淡紫色。
支原体基因组为一环状双链DNA,
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 一),合成与代谢很有限。
细胞膜具有三层结构,内、外层主
要是蛋白质,中间层主要是脂质 (固醇含量高)。
与细菌L型的区别
三、生化反应与分型
1、一般能分解葡萄糖的支原体则不能利用精氨酸,能利用精 氨酸的则不能分解葡萄糖。解脲脲原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或精氨 酸,但可利用尿素作能源。 2、各种支原体都有特异的表面抗原结构,很少有交叉反应, 具有型特异性。应用生长抑制试验(Growth inhibition test, GIT)、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 inhibition test,MIT)等可鉴 定支原体抗原并进行分型。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四环素和氯霉素敏感。磺胺类 药物不仅不能抑制反而促进立克次体的生长、繁殖。
四、致病性与免疫性
1、立克次体的致病因子有两种,一为内毒素,由脂多糖组成, 具有与肠杆菌内毒素相似的多种生物学活性。二为磷脂酶A, 可分解脂膜而溶解细胞,导致宿主细胞中毒。 2、立克次体感染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如虱、蚤、蜱、螨等, 虱、蚤的传播方式是含大量病原体的粪便在叮咬处经搔抓皮 损处侵入人体;蜱、螨传播则是由叮咬处直接注入体内。 ① 首先吸附细胞膜上受体,再由磷脂酶A溶解吞噬体膜的甘 油酸而进入胞质,随后分裂繁殖,导致细胞肿胀、中毒,出 现血管炎症,管腔堵塞而形成血栓、组织坏死。 ② 立克次体也能进入血流而扩散,到达皮肤、肝、脾、肾等 处而出现毒血症。 ③ 立克次体还能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透性增加、血容 量下降和水肿。另外,血管活性物质的激活可加剧血管扩张, 导致血压降低,休克、DIC等。
第16-18章 其它类型的微生物

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 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螺旋体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也有许多分布在人和 动物体内。大部分营自由的腐生或共生生活,无致 病性,只有少部分可致人和动物的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