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工科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大学工科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大学工科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摘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采取校内校外并举、课内课外兼顾、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整合、优化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实现培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优化与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016-02
一、引言
大学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总是要走向社会,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

优化和整合校内外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其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也即提高其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专业素养,对于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历来强调“高等学校要改造和充实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一批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目的及意义也在于此。

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除了教室外,还应有实验室、实习、实训的基础条件。

工科专业涉及面广,人才培养的条件要求较高。

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与迈出校园,加强与企业联合并举,是十分重要的。

整合、优化校内外的相关教学资源,是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整合工科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方案
(一)采取校内校外并举、课内课外兼顾的原则安排实践教学
由于前述原因,现行的本科培养计划中,学生的实际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较少,有些环节虽然安排了,但完成不太理想。

例如,计划中安排了5~6周时间的实习,却难以保质保量完成。

校外实习过程中,也不可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动手机会,大多数只能以参观为主。

实习时间短,学生也往往难以观察和了解到生产的全过程。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取了校外、校内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在校内的工程实训中进行基础性训练,在校外的企业参观中了解掌握生产过程。

为实现这种结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校内应具有必要工程实训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学校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也在不断完善。

以我校为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分成了三个层次。

一是由学校主管、学校建设的通识类课程实训平台,二是由学院管理,学校建设的专业基础实验中心,三是由学院管理、学院建设的专业实验室。

现在学校拟投资1个亿,改造建设工程实验中心。

工程实验中心建设完成后,可以满足全校工科类学生的工程实训。

学院实验中心及科研团队的实验室,完全对本科生开放,也可以完成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实习实训教学。

2.校内实训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及训练内容
我们通过是通过如下方式,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专业实训教学工作的:(1)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

学生参与其中的工作,
完成相应的任务,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2)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

许多本科生为了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希望能考到这样一个证书,可结合考试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3)和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起来,实习过程中,学生与队教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相互交流,提炼总结出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在学校继续研究,就构成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与素材,这种从实际生产升华为毕业设计课题的方式,更利于联系实际,帮助实习单位解决相关问题,给学生以更好的锻炼。

(4)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例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创新、创业计划及其相应的学科竞赛等,都是学生实训锻炼的重要平台。

(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习实训
现普遍采取以教师指导为中心的实习组织模式:先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实习单位,设计实习过程,参观实习企业,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报告,最后学生交实习报告,评定成绩。

实习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习过程容易组织和管理,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抑制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三)精心遴选和培育优质校外实习基地
构建使企业、高校及学生三方都能受益的模式是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有头脑的企业家,特别是民
营企业家,已迫切希望通过接纳学生实习,来与高校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挑选合适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遴选校外基地时,注意选择目光长远、支持教育事业、尊重知识和人才、讲信用、诚意合作的优秀的企业家。

学院要指派教师经常与之保持联系,加强科技合作,帮助解决企业实际,给企业培训技术骨干。

近几年来,我们遴选了70余家企业,作为学院的实习基地。

(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
我院的实习实训工作,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

大一主要以工程训练为主,属于学校的通识实训教学。

大二则主要安排认识实习及专业基础方面的实训。

大三则主要以生产实习为主,大四则是以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为主。

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素质。

我们还采取了如下措施,从新生入学起就培养学生对专业兴趣:1.挑选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2.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3.经常性地给学生介绍专业发展最新动态及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其对专业的感情;4.经常请本专业的成功人士来讲座,起言传身教的作用。

三、效果分析
首先,整合、优化了校内外的实习实训资源,保证了实习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学院成立数十年来,毕业生
的一次就业率位于教育部优秀就业单位的湖南大学之前列。

其次,通过这一工作,完成了系列教学研究项目,编写了系列实习实训教学指导书,制作了用于学生实习之前,指导学生的仿真实训的多媒体课件。

最后,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 参考文献 ]
[1] 李玉平,张丽玲,尹新.研究型生产实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05,(4):156-159.
[2] 涂川俊,李玉平,姚锋.工科大三学生顶岗实习实施过程和效果探讨[j].大家,2011,(12下):349-350.
[3] 胡爱平,李玉平.大学生现场实习的组织方式探索[j].商情,2011,(15):52-53.
[责任编辑:王朝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