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2011~2020)

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2011~202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溧阳市地处江苏省南缘、江浙结合部天目山余脉的北麓。

城区位于市境东南,其西部和北部分别受天目山余脉、茅山丘陵山区来水的威胁,南部亦受宜溧山洪的直接影响,东部排水又受太湖高水位的顶托,加之城区本身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洪工作的方针政策与部署,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溧阳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适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范围:以城市建成区为中心,东至赵村河、芜太运河西岸,南至茶亭河及其改道段,西至宁杭高速公路及天目湖生态科技产业城规划沿山路,北至北外环路及常溧公路,总面积约120平方千米,行政区域涉及溧阳城区(溧城镇和经济开发区的大部)与天目湖镇、埭头镇的部分地区。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3年,远期为2020年。

第四条《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对城区确定了防洪减灾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本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城区涉水项目建设、管理的依据,凡在该范围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以及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必须遵守本规划或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在城区涉水项目建设中确需对本规划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调整,应按报批程序报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本规划中涉及的高程,为吴淞镇江基面高程。

、原则和目标规划的依据、第二章规划的依据第七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实施3、《太湖流域防洪规划》,2007年12月4、《江苏省防洪规划》,2011年1月5、《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通知》,省政府,2002年1月6、《江苏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纲要》,省建委,1993年5月7、《江苏省水利规划编制导则》,省水利厅,1998年9月8、《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9年1月9、《防洪标准》,GB50201-94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第八条规划遵循原则:1、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流域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流域、区域防洪除涝工程为依托,规划范围内以建成区、开发区为重点,兼顾一般城区,使规划区防洪、排涝协调发展。

2、城区防洪、排涝工程与城区改造、生态建设、改善水环境相结合,促进城区可持续发展。

3、工程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节约投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4、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建设与工程运行、工程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结合,统筹规划。

5、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效益,结合城区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和实施步骤。

第九条规划目标近期(2013年):结合流域、区域防洪除涝工程的实施以及交通部门对芜太运河溧阳绕城段的开挖,首先建立城市核心区的外围防洪屏障,尽可能减小防汛工程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和对城区居民的防汛心理压力;全面开展城区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规划范围内的重点低洼圩区,按照本次规划确定的治理标准,依靠自身力量建设防洪除涝工程;理顺城市防洪、排涝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调度现代化。

远期(2020年):在规划范围内,结合新区开发及旧城改造,全面完成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建设,规划区全面达到防洪除涝标准。

防洪排涝工程与城区景观建设、水环境治理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区环境质量;建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全面实现管理调度现代化,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防洪、除涝保障体系。

第十条规划标准1、防洪:50年一遇,设计典型年采用1991年雨型。

防洪设计水位确定为6.50米(历史最高水位为6.00米)。

山洪防治采用20年一遇的标准。

2、排涝:城区河道按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设计,排涝雨型采用《江苏省暴雨洪水图集》的推荐成果,其中最大小时雨量为75.5毫米。

3、城市排水: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管网排水标准总体上采用1~2年一遇,设计降雨历时60分钟。

规划方案总体规划方案第三章总体第十一条溧阳现有建成区的地势总体较平缓,整个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并汇于城中河,总体地势不低,但是在城区西部和北部沿南河、竹箦河、丹金溧漕河及湾溪河等两侧以及东部局部区域地势则较低(在城区防洪规划范围内,地面高程低于设计洪水位6.50米的面积约占40%),受洪水威胁较大,加之汛期城区内承泄南部山洪的湾溪河和南河等洪水位较高,城区内部包括利用管网自排的城市中心区域等,由于受外河水位顶托,排水不畅,极易形成内涝。

本规划为改善城区防洪除涝条件,依托流域、区域治理及交通部门实施芜太运河溧阳绕城段航道的外部环境,重点建立以主城中心区为核心的低洼区防洪排涝包围圈。

第十二条规划方案主要内容以“湾溪河改道”治理格局确定的燕山河工程为基础,根据城市“南拓西延”的发展要求和城区水系条件,统筹安排城区西部和南部山洪排水出路与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对主城区的影响,西南片区调整为开敞排水区,部分山洪由湾溪河与燕山河一并分泄,与主城中心区涝水统一抽排。

实施茶亭河改道,将宁杭城际铁路以北、芜太运河(绕城改道段)以南及(赵村河段)以西区域形成防洪大包围(西南侧以丘陵山地排水区为界,其余北侧、东侧及茶亭河宁杭城际铁路南侧控制线跨河时设闸控制),实行集中抽排,大包围设防面积约62平方千米,实际抽排面积约50平方千米(部分区域直接外排)。

集中抽排区内控制内河最高水位不超过5.50米,外排装机总规模为130立方米每秒(为减少集中抽排区泵站的使用次数,集中抽排区内原有的排涝泵站仍予保留,作为内部二级泵站抽排涝水)。

规划范围内其它低洼区,仍维持现状排水范围,按照规划治理标准,独立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

第十三条山洪防治根据城区西部及南部山丘区地形特点与山洪特性,山洪灾害防治采用“治坡——水土保持为本、治河——整治河道为主”的综合治理原则。

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措施:1、修筑截洪沟:对西郊景区(体育公园周边)、天目湖工业园区、燕山片区等丘陵山地,结合地形并充分利用现有沟渠修建截洪沟,将洪水集中导入外河。

2、分洪:对排洪不畅及过水断面不足的泄洪道采用扩大断面或分洪的办法,系统整治余家河及湾溪河等排洪通道。

3、蓄洪滞洪:在地形合适处修建蓄洪滞洪设施。

根据城区开发建设条件,结合城市景观和增加调蓄水面等要求,进一步研究在湾溪河老河道与燕山河交汇处新开挖人工湖方案。

4、水土保持:在丘陵山区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搞好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并修建截水沟或鱼鳞坑,拦截山体径流。

第十四条城市建设的竖向标高溧阳城区地面高程差异较大,城区防洪除涝工程按照规划方案实施完成后,城市建设的竖向标高应按下述原则进行严格控制:1、外河防洪堤堤顶高程为7.50米,主要内河堤顶高程为6.50米。

2、城区主要交通道路和停车场地为6.00米,凡兼具防洪堤作用的道路为7.50米。

3、防洪控制圈内部建设用地中住宅和大中型工厂用地的室外地坪标高原则上不低于6.00米,局部低洼地区可通过填高地坪或增设小型抽排站进行单独保护的方式比较确定;对防洪控制圈内部分已建圩区以及控制圈以外独立圩区中建设用地的室外地坪标高,则根据圩内抽排能力及其调控水位等因素综合确定;包围圈以外高于设计洪水位的自排区域不低于7.00米。

4、凡在低洼地区新建、改建的永久性建筑物,其室外地坪标高也应参照上述要求执行,如目前提高有困难,可先填高室内地坪,或采取其它工程措施。

第四章工程设施规划第十五条溧阳城市防洪按照规划格局实施后,其工程体系包括山洪防治工程、集中抽排区外围控制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和内部除涝设施等。

第十六条山洪防治工程措施一、截洪排洪工程1、向阳渠撇洪沟向阳渠自西向东至湾溪河老河道处与燕山河上段河道对接,和燕山河工程一起为城南山丘区和湾溪河上游来水的截洪排洪工程之一,也是燕山河截取城西山洪的延伸工程。

目前,向阳渠自山岗头站至湾溪河长约1.3千米,断面底宽在3.0~4.0米,口宽7.0~8.0米,沟深2.0~2.5米。

拟对向阳渠进行整修,总长度1.1千米,拓浚整修后的撇洪沟底宽为5.0米,沟底高程4.0米,边坡1:2。

2、西郊公园河西郊公园河位于西山(鸡笼山)东侧山脚、奥体大道西侧,呈南北走向,部分利用现有沙河水库西干渠沟槽及周围沟、塘水面,其北端向西山北侧延伸,环山坡脚布置;南端在山岗头向南延伸,与向阳渠撇洪沟连接。

结合西郊景区的景观要求,规划将撇洪河道整治与景观水面合并设置,初拟西郊公园河底宽3米、底高程9.0米、边坡1:2,河口宽为10~15米;中部规划支流汇入西郊公园河,为确保水流顺畅并与体育公园布局相协调,将其设为环形河道,水系整体结构形成以西郊公园河为主干的枝状水系。

3、凤凰山撇洪沟凤凰山撇洪沟(香山路排洪渠)为城南片区主要山洪防治措施之一,规划自龙虎坝水库向南沿规划香山路西侧开挖,穿过规划龙江路后转向东,与龙江路平行布置,直至与茶亭河沟通,长约6.52千米。

规划沟底宽3.0~5.0米,边坡1:2。

4、刘家河刘家河为城南片区规划沿滨河路南侧、刘家村以北新开的一条东西向的山洪排泄骨干河道,西端在吴冶岭以南承接凤凰山撇洪沟,东端利用现有沟渠于郑家村以北、王家村以东入茶亭河,总长约3.67千米。

规划刘家河河底宽5米、底高程10米,河底坡降1:1000,河道边坡1:2。

5、余家河余家河位于建业路东侧,沿沙河水库西干渠南段布置,河道主要功能为排水,为配合城南片区的排水需要,部分为新开河道,向北沟通湾溪河,向南拉通茶亭河,新开河段长2.54千米,河道底宽为5.0米、底高程10米,边坡1:3,同时结合城南片区的景观建设兴建两岸护岸。

6、天目湖工业园内部排洪体系结合天目湖工业园开发建设,疏通内部排洪体系,开挖兴业路排洪渠、盛庄村排洪渠、溪缘路排洪渠、云眉路排洪渠、嵩山路排洪渠等,主要目的为汇集周边区域排水,加快山洪排泄。

河道整治规模需综合考虑,规划控制上口宽为15~20米。

7、燕山撇洪沟燕山撇洪沟位于燕山东侧,自燕山南路向南穿过宁杭城际铁路后,于拟建茶亭河节制闸南侧入茶亭河,长约3.1千米,拟结合燕山新区开发建设一并实施,规划控制上口宽度为10米。

8、西山河整治西山河为城西野猫山山体的截洪沟,环野猫山山脚,全长 3.25千米。

目前,西山河河底宽10米,两岸建有堤防,其中西岸堤防长1.5千米,堤顶高程6.5~7.0米,堤顶宽3.0米;东岸堤防长1.5千米,堤顶高程6.0~7.0米,堤顶宽3.0米。

规划对现有堤防统一加高加固至7.5米高程,并结合城区景观建设修建护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