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3)电子束加热蒸发法 原理:在加有高速电压的电子
枪与蒸发室之间产生差压,使
用电子透镜聚焦电子束于待蒸 发物质表面,从而使物质被加
热、蒸发、凝聚为细小的纳米
粒子。
电子束加热蒸发法的主要用电子束 作为加热源可以获得很高的投入能量 密度,特别适合于用来蒸发W、Ta、 Pt等高熔点金属,制备出相应的金属、 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纳米粒子。
该法是通过气体传输粉料的一种研磨方法。与机
பைடு நூலகம்
械研磨法不同的是,气流研磨不需要磨球及其它辅
助研磨介质。研磨腔内是粉末与气体的两相混合物。
根据粉料的化学性质,可采用不同的气源,如陶
瓷粉多采用空气,而金属粉末则需要用惰性气体或 还原性气体。由于不使用研磨球及研磨介质,所以 气流研磨粉的化学纯度一般比机械研磨法的要高。
4).电弧放电加热蒸发法(Arc discharge) 原理:以两块块状金属作为电极,使之产生电弧,从而使
两块金属的表面熔融、蒸发,产生相应的纳米粒子。
在不锈钢制的真空室 内,使用直径6mm 的 石墨碳棒为阴极与直 径9mm 的碳棒当阳极,
两极的间距可调整。
重要的因素为氦气的压力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制备 A1203一类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因为将一定比例的氧气混于惰性气体中更有利于电极之间形 成电弧。 采用电弧放电法制得的 A1203纳米粒子的实验表明,粒子的结 晶非常好。即使在 13000C的高温下长时间加热 γ—Al203,其 粒子形状也基本不发生变化。
国古代利用蜡烛燃烧之烟雾制成碳黑作为墨的原料和 着色的染料,就是最早的人工纳米材料。 中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经检验也已证实为纳米 SnO2颗粒构成的薄膜。
然而,人们自觉地将纳米微粒作为研究对象,而用人工方法有 意识地获得纳米粒子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 1963年,Ryozi Uyeda等人用气体蒸发(或“冷凝”)法 获得了较干净的超微粒,并对单个金属微粒的形貌和晶体结构
粒子的纯度、产率、粒径分布、均匀 性及粒子的可控制性等问题依然存在
制备方法的分类:
过去一般把超微粒子(包括1—100nm的纳米微粒)
制备方法分为两大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液相法和气相法被归为化学方法,机械粉碎法被划 为物理方法。
将块状物质粉碎、细 化,从而得到不同粒 径范围的纳米粒子。
由小极限原子或分 子的集合体人工合 成超微粒子。
粉碎过程的另一现象“逆粉碎现象”
物料在超细粉碎过程中,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颗粒粒度
的减小,比表面积的增加,颗粒的表面能增大,颗粒之间
的相互作用增强,团聚现象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颗粒
的粉碎与团聚达到平衡。 粉碎 团聚
是各种粉碎存在最低粒度下限的主要原因; 是相似条件下湿法球磨比干法粒度下限低的原因.
球磨过程中引起粉末粒度发生变化的机理有两种:
一种:颗粒之间或颗粒与磨球之间互相摩擦,使得一定粒度
范围内的颗粒造成表面粉碎,结果形成大和小两种粒度的新颗 粒,称为摩擦粉碎或表面粉碎。 另一种:由于球对颗粒或颗粒对颗粒的冲击、碰撞和剪切 等作用,从颗粒中近似等体积地分割出两个小颗粒,称为冲击 压缩粉碎或体积粉碎。
《科学》2009最佳照片:"纳米世界"肉眼看不到
《拯救地球!让我们走向绿色》
像花一样分裂的高分子柱
被一滴水溶解的盐粉
第三章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其实并不神秘和新奇,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
天然形成的纳米材料,如蛋白石、陨石碎片、动物的
牙齿、海洋沉积物等就都是由纳米微粒构成的。
人工制备纳米材料的实践也已有1000年的历史,中
原理:
压缩空气经喷嘴加速成超音速气流后 射入粉碎区使物料呈流化状态。
在粉碎区,被加速的物料在各喷嘴的
交汇点高速汇合。在此,颗粒互相对撞 粉碎。
粉碎后的物料被负压上升气流输送至
分级区,由内分级轮筛选出的粒度即为 所要求的细粉,未满足粒度要求的粗粉 返回粉碎区继续粉碎(无大颗粒产生)。 格细粉经分级轮随气流进入收集系统进 行收集,含尘气体经布袋收尘器过滤净 化后排入大气。
3.2 制备纳米粒子的物理方法
3.2.1机械粉碎法
粉碎定义:固体物料粒子尺寸由大变小过 程的总称,它包括“破碎”和“粉磨”。 前者是由大料块变成小料块的过程,后者 是由小料块变成粉体的过程。粉碎作用力 的类型如右图所示几种。
基本粉碎方式:压碎、剪碎、冲击粉碎和 磨碎。
种类:湿法粉碎 干法粉碎
一般的粉碎作用力都是几种力的组合, 如球磨机和振动磨是磨碎与冲击粉碎的 组合;气流磨是冲击、磨碎与剪碎的组 合,等等。
在搅拌磨中,一般使用球形研磨 介质,其平均直径小于 6mm。 用于纳米粉碎时,一般小于 3mm。
搅拌磨
3.胶体磨
原理:利用一对固体磨子和高
速旋转磨体的相对运动所产生
的强大剪切、摩擦、冲击等作 用力来粉碎或分散物料粒子的。 被处理的桨料通过两磨体 之间的微小间隙,被有效地粉
A为空心转轴,与C盘相连,向一个 方向旋转,B盘向另一方向旋转。分 散相、分散介质和稳定剂从空心轴A 处加入,从C盘与B盘的狭缝中飞出, 用两盘之间的切应力将固体粉碎.
2)激光加热蒸发法
原理:采用大功率激光束直接照 射于各种靶材,通过原料对激光 能量的有效吸收使物料蒸发,从 而制备各类纳米粒子。
对于各类高熔点物质,可以使其溶化蒸发,制得相应的
纳米粒子。采用 C02 和 YAG( 钇铝石榴石 )等大功率激光器,
在惰性气体中照射各类金属靶材,可以方便地制得 Fe、Ni、 Cr、Ti、Zr、Mo、Ta、W、Al、Cu以及Si等纳米粒子。
两种办法来实现
提高气体的入口压力
气体喷嘴的气体动力学设计
通过这两种办法使喷嘴出口端的气体流速达超音速
例: 某纳米颗粒的制备
3.2.2 蒸发凝聚法
蒸发法所得产品粒子一般在5nm-100nm之间。 按其下限估算,一个纳米粒子凝聚的原子数约为4×103个; 按其上限估算,一个纳米粒子凝聚的原子数为3×107个。 蒸发法定义:将纳米粒子的原料加热、蒸发,使之成为原子 或分子;再使许多原子或分子凝聚,生成极微细的纳米粒子。 由于制备过程一般不伴有燃烧之类的化学反应,全过程都 是物理变化过程,因此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子属于纯粹的物理 制备方法。
助磨剂的使用
打破以上平衡,可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入助磨剂:
粉碎 的化学物质称为助磨剂。 例如: A:在干法研磨水泥熟料时加入乙二醇作为助磨剂,产率可提 高25~50%; B: 在湿法球磨锆英石时加入0.2%的三乙醇胺,研磨时间减 少3/4。 团聚
定义:在超细粉碎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粉碎效率或降低能耗
采用机械粉碎法需注意的问题:
1)安全性问题
对于易燃、易爆物料,其粉碎生产过程中还会伴随有燃烧、 爆炸的可能性。 2)纳米机械粉碎极限
在纳米粉碎中,随着粒子粒径的减小,被粉碎物料的结晶 均匀性增加,粒子强度增大,断裂能提高,粉碎所需的机械应 力也大大增加。因而粒度越细,粉碎的难度就越大。粉碎到一 定程度后,尽管继续施加机械应力,粉体物料的粒度不再继续 减小或减小的速率相当缓慢,这就是物料的粉碎极限。
进行了电镜和电子衍射研究。
1984年,Gleiter 等人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出了纳米相材料 TiO2
3.1 纳米粒子制备方法评述
蒸发法
制备了各种金属及合金化合物等 几乎所有物质的纳米粒子
粉碎极限一般为微米级 高能球磨、振动与搅 拌磨及高速气流磨
机械粉碎法
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
可以制备金属氧化物、氮化物、 碳化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 等几乎所有物质的纳米粒子。
1)等离子体加热法 原理: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而实现对原料加热蒸发的。 工艺过程(溶解-蒸发-收集): A:一般离子体焰流温度高达 2000K以上,存在着大量的高活性 原子、离子。当它们以约100~500m/s的高速到达金属或化合 物原料表面时,可使其熔融并大量迅速地溶解于金属熔体中, 在金属熔体内形成溶解的超饱和区、过饱和区和饱和区。 B:原子、离子或分子与金属熔体对流与扩散使金属蒸发。同 时,原子或离子又重新结合成分子从金属熔体表面溢出。 C:蒸发出的金属原子经急速冷却后收集,即得到各类物质的 纳米粒子。
因此,在接近冷却棒的过程中, 原物质蒸气→原子簇→单个纳米微粒→聚合而长大, 最后在冷却棒表面上积累起来.用聚四氟乙烯刮刀刮 下并收集起来获得纳米粉. 用气体冷凝法制备纳米微粒时粒径的控制方法: A:调节惰性气体压力 B:蒸发物质的分压即蒸发温度或速率 C:惰性气体的温度
为了保证物质加热所需要的足够能量,又要使原料蒸发后 快速凝结,就要求热源温度场分布空间范围尽量小、热源附近 的温度梯度大,这样才能制得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的纳米粒子。 人们改进了电阻蒸发技术,研究了多种新技术手段来实现原 料蒸发。主要有: 等离子体蒸发 激光束加热蒸发 电子束加热蒸发 电弧放电加热蒸发 高频感应电流加热蒸发 太阳炉加热蒸发
5)高频感应加热蒸发法 原理:利用高频感应的
强电流产生的热量使金
属物料被加热、熔融, 再蒸发而得到相应的纳 米粒子。
特点:可以制备各种合金纳米粒子。在高频感应
加热过程中,由于电磁波的作用,熔体会发生由
坩埚的中心部分向上、向下以及向边缘部分的流 动,使熔体表面得到连续地搅拌作用,这使熔体 温度保持相对均匀。 优点:生成粒子粒径比较均匀、产量大、便于工 业化生产等。
用途: 制备金属、合金或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 金属或合金可以直接蒸发、急冷而形成原物质的纳米粒子, 制备过程为纯粹的物理过程; 金属化合物,如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的制备,一般需 经过金属蒸发→化学反应→急冷,最后形成金属化合物纳米 粒子。 等离子体加热法制备纳米粒子的优点: 产品收率大,特别适合制备高熔点的各类超微粒子。 缺点: 等离子体喷射的射流容易将金属熔融物质本身吹飞,这是工业 生产中应解决的技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