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那么,如何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基于一些教学实践,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
试和探讨。
一、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
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三多”,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多动脑。
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
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其次,多动口。
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
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五大的精神,结合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
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再次,多动手。
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笔者的从教体会就是要在注重实际、精讲多练上下工夫。
首先,注重学生的思想实际。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要被群众掌握,不仅靠自身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群众的实际。
因此,政治理论要使学生信服,并被学生转化为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扎实备课,教学时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得心应手地牵着学生的思维畅游于知识的海洋,课堂效果非常良好。
其次,联系实际要求新颖、灵活。
教师教学时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适合他们追求新鲜、好奇、灵活的心理。
三、课堂生动活泼,突出“主体参与”意识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
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
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
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
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我们要努力探索师生互动,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