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核算与中国实践知识点归纳

国民经济核算与中国实践知识点归纳

二、教学建议
1.建议列举若干核算数据的具体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通过对实际经济过程的解读,让学生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核算原则。
三、教学大纲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 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2世0纪 5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基于 MPS模式的阶段。 2.2世0纪 80年代初到 90年代初: MPS和 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
3. 19年9起3:基于 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1.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 2.国民经济核算在体系设计方法上借鉴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同时,国民经济核算 在很大程度上要利用企业微观核算资料作为基础。 3.统计学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数据调查方法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
(一)定义 国民经济核算( National Ac)c是o按u照n一t套i既n定g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 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 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
二、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
(一)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分类 1.定义 机构单位( instituti)o是n指a能l够 独u立n拥i有t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 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 2.特点 (1)机构单位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 (2)都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 3.分类 依据机构单位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可以将其归纳为不同的机构部门 (institutional sect。o r) ( 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主要进行非金融活动的常住企业单位组成。其基本特征是,以盈利为 目的进行市场性经济活动,提供各种货物和非金融性服务。 (2)金融机构部门,由所有主要从事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组成。其职能主要是提供金融中介服 务,在整个国民经济资金运动过程中起着中转枢纽的作用。 (3)政府部门,由所有通过政治程序设立、行使政府职能的行政单位以及由政府资助的其他单 位组成。政府部门的职能之一是为居民和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之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收 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 ( 4)住户部门或称居民部门,由所有常住住户组成,还包括住户拥有的个体经营单位。其职能 主要有二:一是提供各种生产要素,二是进行货物与服务消费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5)为住户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部门,由向住户提供非市场性货物服务的常住非营利机构组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规则
(一)记录方法:四式记账法 国民经济核算采用四式记账法,即对每一笔经济交易都要在交易双方进行一次复式记录。 1.应 用复式记账方法的意义 (1)可以检查不同核算部分之间的一致性,以此保证整个体系的平衡核算。 (2)通过复式记录,使不同核算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2.与工商会计记账法的区别 (1)国民经济核算只在复式记账意义上借鉴会计的方法,而不是像会计核算那样直接采用借贷 记账法。 (2)和工商企业会计主要立足于交易一方进行记录不同,国民经济核算把交易双方都包括在核 算框架之中,会涉及两个单位各自的复式记录。 (3)对国民经济核算而言,复式记账是隐含在整个核算原理之中的方法,并不意味着要像企业 会计那样,根据每一笔经济活动的发生以复式记账方法编制记账分录,因为,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宏 观上运用统计方法搜集数据,不是建立在单项交易逐笔记录基础上的。 (二)数据系统归集方法:账户和平衡表 国民经济核算引入账户体系和平衡表作为数据载体和系统归集工具,二者分别体现了对国民经 济核算内容的两种不同归纳方法,本身并不存在根本差异。 账户和平衡表既表现了单个机构部门内部来源与使用之间的平衡,又描述了特定经济交易上来 源与使用之间的平衡;进而,相关账户及平衡表之间,通过平衡项连接起来,使得整个核算成为一 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三)记录时间的约定:权责发生制 原因: (1)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记录时间与国民经济核算界定经济交易和其他流济核算中的交易绝大部分属于货币交易,但也包括非货币交易。 (2)国民经济核算应该记录非法交易、地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等。
四、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
(一)定义 经济流量( economic) :f反l映o一w时期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 经济存量( economic )s:t反o映c在k特定时点上经济资源拥有量的总量。 (二)关系 期初经济存量 +当期经济流量 =期末经济存量 (三)类型 1.交易流量:各种交易中产生的各种资源流的汇总。可以区分为货物服务流量、收入分配流量 和金融流量。 2.其他流量:不是经济交易的结果,但却改变着经济存量。包括由经济体系之外因素引发的流 量,以及由价格变化引起的持有资产损益流量。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课时:6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掌 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2.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3.掌握国民经济范围的定义、机构部门与产业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 4.掌握经济交易的定义及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 5.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组成
三、国民经济中的活动
(一)国民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活动可以归纳为由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四类活动。 生产活动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利用,将各种投入转化为各种货物与服务,同时也创造出新 的价值。 分配活动将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以各种收入形式分配给有关参与者。 消费与积累既是货物与服务的不同使用形式,又是各单位收入的最终支出形式,其中消费是用 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使用,积累则是用于增加资产的使用。 (二)交易 1.定义 交易(transa)c是t指i两o个n机构单位之间按照相互协议而进行的活动。 2.形式 ( 1)交换:一个机构单位以某项资源来换取对方的另一种资源。交换涉及两个机构单位,同时 会产生相互交换的两个 “流”,而且二者是对等的。 ( 2)转移( trans)f:e没r有对等资源流的交易。转移涉及两个机构单位,但是只有单方面的 一个流发生。 (3)内部交易( internal tr)a:n各s单a位c内t部i发o生n的自产自用性质的经济活动。内部 交易中只有一个机构单位出现,也没有可见的资源流发生。 3.类别 (1)货物与服务交易,通过交易实现货物服务从供应到使用的流动。 (2)收入分配交易,对应着当期新创造价值的整个分配过程。 (3)金融交易,表现了各单位之间的借入和贷出的资金运动。 4.几点补充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一、一国经济的范围 二、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 三、国民经济中的活动 四、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规则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 三、课程内容安排
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
(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 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 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 .斯通 194年7撰写的 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 ”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 即 SNA-19。5随3后,于 20世纪 6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 SNA-19版68 本和 SNA-19版9本3。 (二)SNA-19的9特3点和作用 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 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aterial product b,aMlPaS)n,c另e一 个s是y在s市t场e经m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 (system of natio,nSaNlA) 。a ccounts 自 20世纪 70年代末起,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 MPS,转向 SNA。到 199年3 SNA发布 时,SNA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一体化, MPS被基本废止。
成。注意,中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尚未单独核算该机构部门。 (6)国外部门,包括所有与该国常住单位发生经济往来的非常住单位。 (二)基层单位与产业分类 1.定义 基层单位( establis)h是m指e在n一t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并具 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2.特点 一般说来,基层单位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的财务决策。 3.分类 根据生产活动的同质性,即经济活动的主要产品的性质、货物和服务的用途以及生产的投入、 工艺过程和技术,可以把基层单位归纳为不同的产业( indus)t,r形y成国民经济产业分类。 联合国制定并推荐各国使用《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IaSsIs)Ci,f目i前c使a用t的i是oInSI第C三版(简称 ISIC/R)e。v中.国3制定 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建立了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国家标准,目前应用的是 200年2 修订版本( GB/T4754-)2。0 02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一、一国经济的范围
国民经济是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的。 (一)经济领土 1.定义 经济领土( economic t)e是r指r由i一t国o政r府y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在确定的经济领土 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 2.经济领土与地理领土的关系 经济领土 =地理领土 +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外国在本国的领土飞地 (二)常住单位 1.定义 常住单位( residen,t又 称u居n民i)t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 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的单位, 称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不具备上述特征的单位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 non-reside)n。t unit 2.理解常住单位的要点 (1)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不是其国籍或法律准则下的财产所有关系,而是该单位所 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2)时间的长期性(以一年作为原则性标准)在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