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艺术
(一)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以共同利益、爱好或者观点一致为基础,以感情 为纽带 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在群体内可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 有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有内部不成文的奖惩规范或方式 具有自卫性和排他性
(二)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按成因:爱好型· 情感型· 亲缘型· 利益型· 信仰型 按作用:积极性· 无害型· 消极型· 破坏型(材料—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艺术
引言 当代儿童的发展与班级教育 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 班级非正式群体及其指导 师生沟通的艺术 班级个别指导及其艺术 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处理艺术
【案例一】
新来的班主任赵兰老师刚跨进初二 年级的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 一个人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 几个大字。
【案例二】 “大四女生入小学生的网套”
一、青少年发展与班级教育
(一)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班级内外因素 环境因素(宏观、中观、微观)(材料——图片{社
会})(材料——{漫画})
个体因素(遗传素质、生理成熟、个体活动等) (二)班级的基本功能(社会学视角) 归属功能· 社会化功能· 个性化功能· 选择功能· 保 护功能· 管理功能· 教育功能 (三)当代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特点 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思想复杂 自我关注,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注重个性发展,情感的敏感度高 自主意识强,自制能力差 同龄群体归属感强
(二)师生的非语言沟通(略)
五、班级个别指导的艺术
(一)原则与要求
原则:尊重· 真诚· 理解· 差异· 保密 要求:情感关涉· 设身处地(心理换位)· 潜移默化· 促 成反思
(二)一般方法
聆听 基本环节:关注· 提问(具体、开放性)· 理解 暗示(语言、情景等) 行为矫正 基本环节:接纳· 澄清· 分析· 应对· 实施· 巩固 基本策略:强化(或消弱)· 处罚· 示范· 创设情景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改善班级人际关系 增强班级群体氛围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注意各种征兆 密切家校、校社联系
2、矫治
一般过程:了解问题行为——分析原因——采 取矫治措施(咨询、激励、合作、)——形成 性评价——反馈、调整——形成性评价 不同问题行为的矫治 【案例1】挑逗、挑衅或攻击性言语——“初中生 调戏女教师” 【案例2】材料——“扒机少年梁攀龙” 矫治的共同要求(材料—“经常迟到的亦贤”) 态度上:冷静· 细致· 尊重· 信任· 理智· 策略上:心理置换· 善抓时机· 注重激励· 改造环 境· 兴趣诱导· 行为指导
(四)班主任的角色及其转换
班主任的主要角色
专业的教学者· 关怀者· 指导者· 示范者· 咨询者· 管理者· 组 织者· 交往者· 合作者· 协调者· 监护者 班级的组织特性决定其功能的自足性和半自治性。这 种功能特点和儿童青少年发展的时代特征则要求班主 任必须努力实现其核心角色的转换,即由管理者 到指导者。 1、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来自于外在控制——组 织、协调、控制、监督,另一方面更来自于内在控 制——尊重、理解、沟通、指导。 2、指导: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和发展需要,基于 班级群体的实际与可能,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 为方式上予以指点、引导,以求达成教育目标、促进 个体自主成长的活动方式、方法。 3、指导内容——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包括日常生活、 闲暇等)、社会交往与群体活动指导、人格指导、发 展性向指导等。
(三)忌讳
指责· 劝导· 同情(即:不要越俎代庖,应是“助人自 助”)
六、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处理艺术
(一)大致分类
学业不良· 品行不良(过失型· 品德不良 型· 攻击型· 压抑型· 罪错行为)
(二)预兆表征
眼神· 零用钱· 日常物品· 穿着打扮·交往异 常· 外出和外宿· 对教师或父母态度异 常· 其他日常行为异常· 学习成绩突降等
二、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
(一)诸种班级因素 班级规模· 班级组织· 班级规范· 班级人际交往· 班 级氛围· 班级环境· 师生关系 (儿童为归属班级的抗争表现:博取赞赏、惹是生非、 分庭抗争、伺机报复、自暴自弃等) (二)培养班集体的基本步骤 了解和研究班级(个人、群体、集体发展水平 等) 确定班级(管理和教育)目标 完 善各项班级工作内容,组织和指导开展各种共 同活动 形成性评价 反思与小结
—“考前窃钢笔”)
(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材料—
—“发条学生”)
角色转换 情感沟通 兴趣转移 目标导向 群体相容
四、师生沟通的艺术
(一)师生的语言沟通
基本要求 (1)真实性(客观世界);(2)正确性(社会世界) (3)真诚性(心理世界);(4)可理解性;(5)可 接受性。 师生语言沟通的艺术 幽默· 委婉· 含蓄· 反语· 模糊· 沉默 师生语言沟通“四忌” 忌居高临下(命令;威胁;强加于人;过度忠告) 忌傲慢无理(训诫;指责;呵斥;贴标签;揭“短、 痛”) 忌讽刺挖苦(讽刺;挖苦;中伤) 忌无的放失(泛泛而谈;隔靴搔痒;文不对题)
(三)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着眼点[材料—
—“班干部拿工资”] 注重课内、课外班级活动的有效性 注重关爱、公正、责任、合作、民主、自主等 品质的培养 注重班级制度和规范的内在制约、激励作用 注重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材料——“马
家爵的自述”)
注重发挥教师、班级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班级非正式群体及其引导
有关研究发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前兆主 要有(材料——“西安青少年犯罪特点”)
纪律散漫,学习成绩突降 逞能斗狠,称雄争霸 拉帮结派,注重“江湖义气” 吹牛说谎 饮酒、抽烟等 突然寡言少语,行踪诡秘 穿戴怪异,爱慕虚荣 偷看黄色书刊,挑逗女孩
(三)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1、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