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优势.doc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优势.doc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优势宜兴市伏东小学陈霞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中小学的各学科教学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它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主流。

网络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网络技术的介入,为数学教学构建了一个无限开阔、信息丰富、交互灵活的学习环境,体现出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

一、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难以摆脱“以教为主”的陈旧模式,即使“演示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也是如此,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学校开始尝试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一人一机、宽带上网、多媒体教学平台灵活互动的方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佳情境和最佳学习环境。

譬如: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操作多媒体电脑利用故事导入,学生在各自的微机前观看“两只小兔去果园摘苹果和梨的动画场面”(并配有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摘下的苹果和梨个数不同,从而创设了“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提出了“哪种果子多?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协作学习、探究新知”部分,通过网络协作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新意义的建构营造了良好氛围。

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他们的电脑屏幕上显示“10个苹果和8个梨各成一排对应摆放”,他们点击苹果中与梨相同的部分后,这些苹果就变成了笑脸,剩下的两个苹果就变成了哭脸了,协作小组在操作的过程中和谐互助,完善发现,从而在自己动手研究中自然就可以分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了。

在这个过程中操作可以重复进行,不断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全班一派生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网络环境为学生的资源共享、协作探究提供了平台,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多媒体电脑,自主探究,得出比多少的方法,这种经过自己尝试获得的方法,记忆最深刻、理解最透彻,实际上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好例证。

二、网络环境的技术优势,创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机制传统的课堂组织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组织技巧,从而受到许多局限。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管理软件平台的使用,使课堂管理更灵活,课堂互动更便捷,课堂组织更有序。

目前在市场上有许多成熟的软件,如:育龙、蓝光、鹏博士等许多种类,这些软件管理平台的使用,创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机制。

课堂上利用软件平台的展示功能。

在数学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利用七巧板进行“创意拼图”的教学环节,许多学生拼出了有创意的作品,如:海上钻石、行进的小人、开放的花朵等等,为了在全班展示这些优秀的作品,我利用了软件中“屏幕广播”的功能,把学生的创意作品逐一调出,展示到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上,让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并广播到学生电脑上,实现资源共享。

课堂上利用软件平台的交流功能。

数学是一门需要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掌握教学内容往往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交流互动,而网络环境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小组协作、资源共享、师生交流等许多功能。

在数学课《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协作学习,他们自己动手拖动10个苹果和8个梨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利用“联机讨论”功能用“耳麦”进行对话交流,可以调看小组成员屏幕,老师也可以利用“屏幕监看”功能调看某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并用语音进行指导,这种高度的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协作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利用软件平台的管理功能。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环境下,老师可以灵活地对学生在电脑上做的练习进行评点批改;也可以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的“远程控制”功能或“语音对讲”功能,悄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就是网络的优势。

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在机房里往往好动,老师讲课时就可以通过“屏幕肃静”功能,使大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老师身上。

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通过—2—“电子举手”方式要求回答问题,在网络上老师可以很快捷地发现举手的学生。

这些功能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更加的有序,管理更加灵活。

三、开放的信息化网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教育经受着巨大冲击。

今天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思维更加活跃。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开放的信息网络,已成为我们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

网络环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开放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上网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并且要会传递、处理和应用这些资源。

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搜狐”等中文搜索引擎搜集与圆相关的资料,结果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大量资料,我引导他们从资料中认真进行筛选,最后形成了“研究圆的科学家”、“圆周率的知识”、“生活中圆的图片”几个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能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

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素养自然就得到了提高;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用绘图工具画出一些图形,这样他们的软件使用水平和绘画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在网络资源的收集处理过程中,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特别是在一些数学游戏性的练习中,由于虚拟了一定的场景和情节,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我在教学《购物》一课时使用了一个“虚拟购物”的网络课件,给学生定额的虚拟货币和信用卡,让他们去商店购买学习用品,购物时他们可以选择各种质量和价格的商品,也可以选择不同的付款方式,最后师生一起来评一评“谁的东西价廉物美”。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市场意识都会得到增强。

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革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这个生动的个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教育平台、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的独特性,导致了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的不断变革。

—3—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需要承认的是:学具和教具由于可以直接动手操作,所以学生都比较喜欢,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许多教学中涉及到的学具教具很难准备,在网络环境下,用二维或三维的物体图形来代替教具和学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灵活拖动课件中的物体图片来进行摆放,也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来研究几何形体,这就是网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用语言交流,媒体单一,学生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渐被动的掌握知识;而网络环境下,学生主动参与、协作探究,自主掌握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有限,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学生只能掌握有限的知识,理解也是有限的;而网络环境下,由于高速上网,全球漫游,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知识的建构基础就非常宽广,从而更能透彻的掌握教学难点。

我在数学学科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实验中,尝试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时分的认识》、《长方体的认识》两课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的进行“网上冲浪”,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利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把一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包括明确主题、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从实验效果上看,学生在情境中围绕任务积极探求,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加强,课堂也非常生动。

总之,网络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应用多个层面的深度变革。

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它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以实践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162页面功能【字体:大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4—一、实践教学的提出邓小平同志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

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是由于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不可能太多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出来的结果。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

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二、实践教学效益的探索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

"而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