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训练》知识点提要
一、什么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主要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的特点是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
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
它是借助表象来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新形象的过程。
如: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创造,画家绘画,建筑师设计规划建筑蓝图等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形象思维不仅以具体表象为材料,而且也离不开鲜明生动语言的参与。
作为教师,应该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借助形象,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来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绘声绘色、形象化的语言去感知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思维、想象,激发情感。
二、怎样训练形象思维
1.有目的的观察,为思维积累感性材料,保存表象;
2.有引导的回忆,在头脑中重现情景;
3.进行联想活动,寻找相关事物的联结;
4.展开想象,形成画面;
5.通过思维导图或手绘笔记,展现思维成果。
有了形象思维的丰富性,就会出现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教师具备了形象思维能力,就能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更有效地沟通。
三、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就是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方式。
认识或叙述一个事物,要抓住基本的规律,让事物有序化;要把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要善于提炼;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四、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吻合思维,更能具有逻辑性
1.表达要有头有尾,每句话要完整,不要说半截话。
2.表达要有序,在结构上可采用“总——分——总”的思路。
3.表达要清晰,可以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表达方式,还可以使用关联词语,使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依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的分类。
很多时候,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互相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