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研究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研究课题承担部门经济研究所本课题研究的框架路径研究目的认识国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揭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律,运用产业融合的理论、规律,研究促进江苏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的机制与路径,探索促进现代性服务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对策措施与政策建议。
框架路径一、国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启示二、江苏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瓶颈分析三、推进江苏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战略思路四、促进现代性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与政策建议一、国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1、国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现状分析及模式首先对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涵及特征界定: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可以分为狭义、广义、折中观点三类。
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
现代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
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服务业。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题中涉及到五个服务业概念,即: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服务业。
但本课题中研究的服务业主要是指“生产性服务业”。
(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是面向生产、商务的活动)。
先进制造业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先进制造业的内涵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指制造业不断地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的总称。
产业融合:是指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放松规制,在具有一定的技术与产品的替代性或关联性的产业间的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发生技术融合,进而带来这些产业间产品的融合、市场融合,从而导致不同产业的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发生变化,使传统的产业边界模糊化或消失的现象。
国外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现状:现状一、制造业企业功能服务化制造业的服务化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制造业领域原有的服务性活动大幅度增加而导致的制造业的服务化,我们称之为制造业的内生型服务化。
二是由于被并入制造业领域的外部服务活动大幅度增加而导致的制造业的服务化,我们称之为制造业的外延型服务化。
现状二、制造业硬件产品的软件化在制造业产品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控制、操作和应用性的软件系统,以至于这些软件系统的价值,在产品价值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超过物质的部分。
从制造具有较强处理能力的计算机产业,到生产各种高端数控设备的产业,都表现出这种硬件产品的软件化趋势。
现状三、制造业服务外包化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分工深化,其结果之一便是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外包,并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企业面临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以及竞争强度越来越高,追求专业化而不是范围经济,便成为企业普遍诉求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会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逐步分离出来,由独立的市场主体运作。
生产性服务这种由“内在化”向“外在化”的演进趋势,是专业化分工逐步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融合发展模式:模式1:结合型融合。
所谓结合型融合是指,在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同时,在服务业最终产品的提供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制造业产品投入所占比重也是越来越大,如移动通讯、互联网、金融等服务提供过程中无不依赖于大量的制造业“硬件”投入。
这些作为中间投入的制造业或服务业产品,往往不出现在最终的服务或产品中,而是在服务或产品的生产的过程中与之结合为一体。
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结合型”融合的产物,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进入生产领域,导致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软化”,并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模式2:绑定型融合。
所谓绑定型融合是指,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实体产品必须与相应的服务业产品绑定在一起使用,才能使消费者获得完整的功能体验。
消费者对制造业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有形产品,而是从产品购买、使用、维修到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证,产品的内涵已经从单一的实体,扩展到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很多制造业的产品就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如通信产品和家电等;部分制造业企业还将技术服务等与产品一同出售,如电脑与操作系统软件等。
在绑定型融合过程中,服务正在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如对拍照片、发电邮、听音乐等服务的需求,推动了由功能单一的普通手机向功能更强大的多媒体手机的升级。
模式3:延伸型融合所谓延伸型融合是指,以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引致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需求,从而带动相关制造产业的共同发展。
电影、动漫、体育赛事等能够带来大量的衍生品消费,包括服装、食品、玩具、装饰品、音像制品、工艺纪念品等实体产品,这些产品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周围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在为服务业供应商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相关制造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从而把服务业同制造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着整个连带产业共同向前发展。
有资料显示,美国等电影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票房一般只占到电影全部收入的1/3,其余则来自相关电影衍生产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整个动漫游戏的庞大产业链中,有70,至8><#004699'>80,的利润是靠周边产品来实现的。
2、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世界性趋势:趋势一、价值链上,服务业在产值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从制造业企业内部对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来看,当前许多企业的制造与服务功能已经融合在一起,作业管理也从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一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甚至已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在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中,服务业在产值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使得我们很难判断它是制造业企业还是服务业企业。
制造商正在迅速的卷入到服务当中,加入到基础生产商品的服务越来越多,延期付款和租赁系统、培训、服务合同、咨询服务等,以通过新的服务领域来获取竞争优势。
趋势二、产业链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更多以外包的形式出现一个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营、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依靠服务,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
而世界制造业企业活动服务外包的趋势带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现代制造业企业内部服务化呈现外部化,大量企业内部服务职能外包,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现代经济活动加深了职业的分化,分工深化的趋势不断增强;第二,企业内部的服务性经济活动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其服务有标准化的趋势;第三,服务业本身的专有化资产要求不高,同时随服务业的标准化程度的加深,其资产的专有化程度不断下降,降低了这些服务外部化的成本。
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把服务渗透到了自己的日常作业管理之中,使企业的制造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化,同时通过GE Capital这一世界上最大的财务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业,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趋势三、电子信息技术成为产业融合的推进剂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融合在不同的领域更广泛发生,正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电话业技术革新,引起电话业和邮政业的交叉;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信与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融合;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语音、数据和图像信号可用同一种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
宽带、高速光通信技术为综合提供各种业务解决了共享传输平台,原先专门为某一特定业务而设计建设的网络(如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之间的隔阂被逐步打破,导致以业务来分割市场的技术基础逐步消失,从而带来了电信、传媒、信息服务以及邮政等产业的大融合。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融合进一步拓展到更广的范围。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交叉融合、第三产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渗透,以及各大产业内部不同行业间不断出现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其中,以发生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最为引人注目。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间不再是简单的分工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
这一趋势在高科技产品中更为明显:在高科技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往往超过实体价值的比重。
例如,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事实上不再是简单的销售产品,而是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信息系统、配套软件、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称为;产品,服务包;。
因此,许多制造业企业同时也是服务业企业。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之所以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其原因是:原因1:现代服务业放大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在制造业管理中的绩效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实质上是在充当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送器,最终将这两种资本绩效大大提高。
所以,可以把生产性服务的提供者看作一个专家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提供知识及技术,使生产更加专业化、资本更为深化,并提高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力。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分工与专业化逐渐深化,经济效率将越来越取决于不同生产活动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联系的属性,而非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
从组织形式上看,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的分工主要通过服务外包体现出来。
独立化形式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蓬勃发展。
原因2: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产业链分化协作和价值链增值来提升竞争力的过程利用价值链模型,从另外一个视角描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原因。
价值链理论把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将其比喻为是一个彼此相连、环环紧扣的链条。
产业链:分工、演化、协作、融合设计研发采购产业链上游加工制造装配产业链中游储运销售再服务产业链下游如图所示,价值链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中间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及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包括生产、加工和装配产品的物质创造过程;下一个环节是销售、储运和售后服务等项活动;第一个环节为企业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
在这三个环节中,上游、下游这两个环节集中的基本上都属于生产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