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

7.商业银行表外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不断扩大表外业务,许多大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差不多大大超过表内业务量。

银行表外业务一方面能够关心银行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增加手续费收入;另一方面,表外业务又隐含一定的风险,对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有所阻碍,甚至威胁到银行的安全。

因此,必须重视对表外业务的研究,操纵表外业务的风险,加强对表外业务的治理。

7.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7.1.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所谓表外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即由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而且不阻碍银行资产与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在银行表外业务中,银行对客户作出某种承诺,或者使客户获得对银行的或有债权,而当约定的或有事件发生时,银行承担提供贷款或支付款项的法律责任,银行为此收取手续费。

例如:履约保函,国外进口商向我国某公司进口一台设备,价值200万美元,按照合同规定,对方开出信用证,但进口商对我国出口商到期能否及时交货,履行合同,没有把握,故要求我国某银行为其履约提供履约保函。

按照合同规定,如到期出口商不能及时保质保量的提供设备,将按照合同金额的20%赔偿进口商的损失,银行开出后,就由银行代为赔偿。

这确实是或有负债。

表外业务的特点,我们能够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表外业务是一种阻碍今后而非现在的或有资产和负债,它们直接作用于金融机构以后的获利能力和偿付能力,因此对金融机构来讲,对表外业务的有效治理是操纵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定价的角度看:表外资产和负债能够潜在地产生以后正的或负的现金流量,因此对金融机构资本或净资产的真实估价不仅是指出在今天的平衡表中,表内资产和负债市场价值的差异,而且还应反映表外或有资产和负债当今市场价值的差异。

从会计帐户看:表外业务通常出现在底线下面,作为报表的注脚。

7.1.2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差不多上独立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业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不。

一、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联系1.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差不多上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手续费是银行向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所得的酬劳,与银行通过信用活动猎取的存贷利差收入不同。

(贷款承诺)2.传统的中间业务差不多上表外业务,但表外业务不一定是中间业务,而且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之间有一些重合。

如信用证业务属于中间业务,但就其内涵来讲,信用证业务又具有担保业务的性质,因此信用证业务既是中间业务又是表外业务。

3.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差不多上以同意托付的方式开展业务活动。

商业银行在从事各类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时的要紧特点是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一般情况下,不动用或较少动用自己可使用的资金,不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进行资金的融通,只是以中间人的身份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或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它托付事项,也确实是讲表外业务是一种受托业务,(要紧是应客户的要求)。

因此,银行是否需要开展某种金融服务要看客户的需要。

二、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不1.中间人的身份不同在中间业务中,如支付结算、信托、代理等业务,银行差不多上以交易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身份同意托付,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而表外业务却在业务进展中可能发生银行中间人角色的移位,成为了交易双方的一方,即成为交易的直接当事人,如贷款承诺,确实是由银行和客户签定的信贷承诺协议,并在协议签定时无信贷行为发生,也就不在资产负债表上作出反映,因而是典型的表外业务,然而一旦具备了协议所列的某项具体贷款条件,银行就必须履行协议规定的向客户提供贷款的责任;再如目前国际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各种金融工具交易,除同意客户托付以中间人身份进行的代客交易外,还常常出于防范、转移风险的需要,及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作为直接交易的一方出现。

目前国际商业银行正大力进展表外业务,并带来了与表内业务平分秋色的收益。

2.业务风险不同如前所讲,商业银行的(狭义)中间业务,是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的,不动用或较少动用自己可使用的资金,尽管业务经营中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其风险程度要明显低于信用业务。

随着金融创新的进展及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宽,大量与信用业务紧密相关的高风险业务也随之进展,如银行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以某种形式垫付资金,从而形成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另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其风险度可想而知的加大。

例1,如早期的信用卡以转帐结算和支付汇兑为要紧功能,称为记帐卡或支付卡,就象目前我国的信用卡要求是先存款后消费,只有在专门情况下同意在极短期限内的少量善意透支,这是较典型的中间业务,而目前国际较流行的标准信用卡要紧是贷记卡,以银行为客户提供短期消费信用为特征,已变化成为一种消费信贷行为了;例2,对商业票据的担保,商业票据的发行人无力偿还债负时,银行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对商业票据的承兑担保成为银行的一种或有负债;例3,新兴的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为猎取收益而从事的新兴的表外业务,如外汇及股价指数等期权、期货交易,其风险度更是超过了一般的信用业务。

3.进展的时刻长短不同表外业务是近20年才进展起来的,与国际业务的进展、国际金融市场及现代通讯技术的进展紧密联系的;而在我国通常被称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大部分与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相伴而生的、长期存在的。

7.1.3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进展趋势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进展趋势要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进展迅速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迅速进展是有其深刻缘故的。

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要紧国家先后放松了金融管制,并使商业银行经营的环境发生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融资证券化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资金供需在融资市场上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导致银行资金来源减少,银行的生存与进展出现问题;二是银行保持传统收益的原有水平及增加收益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

70年代以后,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并使银行获得了较大的决定存、贷利率的自主权,然而在通常情况下,由于银行要考虑到资金成本对业务收益的阻碍,因此银行不可能单纯以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来争夺资金;另外,由于银行从事信贷业务环境的更加复杂化,使银行基于安全性考虑,对银行的贷款审查也更加审慎、严格,使商业银行在保持传统收益的原有水平或增加收益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

因此,在愈加激烈的银行经营竞争推动之下,并伴随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进展,整个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被带动起来,大量传统的金融服务业务开始以创新的面目出现,形成新兴的表外业务并迅速进展起来,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自己的优势大量经营表外业务以猎取更多的非利息收入,其经营带来的收益在银行全部业务经营收益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差不多与表内业务几乎平行进展,甚至超过表内业务量,同时大量业务集中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上。

美国的商业银行是衍生工具的积极使用者,1997年底,银行持有的衍生工具名义本金为26万亿美元,这26万亿美元的名义本金相当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5倍之多。

在这26万亿美元的数额中,2/3是基于利率的合约,1/3是基间接融资—直接融资: 发行股票、债券、各种金融工于外汇的合约,从表中能够看出,从1991年到1997年的6年中,衍生工具名义本金从7.3万亿美元增加到26万亿美元,增长了256%,利率衍生工具名义本金从3.6万亿美元增加至17.1万亿美元,增长了375%。

二、成为银行盈利的新重点银行盈利重点的转移,是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必定出现的一种趋势。

随着表外业务在银行总体业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银行的盈利重点也开始向表外业务转移,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呈逐年提高之势。

如80年代初,日本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0.4%,从80年代中期以后,表外业务量以年平均递增40%的速度增加,到90年代初日本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上升到35.9%;而美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在80年代末达到2.2万亿美元,同期的表内业务量为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为450亿美元,表外业务量以年平均递增50%的速度增加,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6%,同时大银行所从事的表外业务规模远远超过中小银行.7.1.4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作用表外业务在银行经营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差不多被实践所证实。

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规避资本限制,增加盈利来源商业银行作为专门的金融企业,都有扩充资产规模的要求,以提高资本的支撑能力,因为在资本一定的条件下,资产规模越大,盈利可能就越多,资本的收益率就越高。

然而,资产规模越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甚至破产。

1988年7月西方12国签署通过的《巴塞尔协议》第三个文件,起到了爱护银行经营安全的作用,使银行不再盲目地或单纯地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大,而要重视资产质量的治理;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银行表内资产业务的进展,使银行的传统的盈利能力受到限制。

商业银行为了维持银行的盈利水平,纷纷设法规避资本的限制,进展起对资本没有要求或资本要求专门低的表外业务,使银行在不增加资本金的情况下,仍能够增加收入,提高银行的赢利水平。

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客户的存在对银行至关重要。

而客户对银行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借款,同时也对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要求,他们往往在到银行存款或借款的同时,要求银行能为他们提供防范和转嫁风险的方法,使他们能幸免或减少因利率、汇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

商业银行为了巩固和客户的关系,必须不断增加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如此才能吸引住客户、留住客户。

进展表外业务,正是为客户提供一种多元化服务的思路体现,表外业务经营比较灵活,只要交易双方同意,便可达成交易协议。

通过进展表外业务,银行的业务范围得以拓宽,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保持住市场的占有率,并使银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例如,有一客户在以后三个月有一笔1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该客户对以后美元的汇率走势把握不准,为了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该客户就通过银行卖出三个月的远期100万美元。

按现在的价格1:8.2726,如到时美元汇率果真下跌,该客户就成功地规避了风险。

三、转移和分散风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西方国家的货币汇率开始浮动,并形成了浮动汇率制。

汇率多变,给各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和外汇头寸治理带来重重困难,银行经营经常要面对汇率变化的风险;同时,进入80年代后发生的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也严峻地阻碍了国际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信,银行的存款来源进一步减少。

银行面临着资金缺口扩大,流淌性风险增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银行寻求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而表外业务如互换、期货、期权等都有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功能,给银行提供了操纵资金成本,套期保值的投资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