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
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方案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
改进装置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3、【2012.1昌平】33.(7分)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探究一:检验三种饮品中Vc含量的顺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三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和梨汁,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滴加的滴数40 10 20【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饮品中Vc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依据是(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下列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A. 试管的大小不同B. 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C. 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D. 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4、【2012.1朝阳】33.(5分)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A B C【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X的化学式是:。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实验现象为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结论与反思】(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2)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3)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
5、【2012.1大兴】33.(6分)小明看到一则新闻: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
对此现象小明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查阅资料】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但遇水会产生气体。
【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观察到气体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解释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着火的原因。
【实验拓展】小明与同学又继续对电石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组成进行了探究,请填写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实验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电石在保存和运输时注意的事项是。
6、【2012.1东城】33.(8分)研究金属的腐蚀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义重大。
(1)为了探究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图-12所示实验。
经过一周后观察,试管A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A B C① 通过实验发现:铁锈蚀是铁与_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② A 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中的刀具若沾有食盐水锈蚀更快。
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做了如下的实验。
【提出问题】铁锈蚀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① 物质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混合物称为水溶液,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得到氯化钠溶液,乙醇溶解在水中得到乙醇溶液。
②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乙醇溶液不能导电。
【猜想】铁的锈蚀速率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反应时的温度;② 氧气的含量;③ 水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每次取两套如图-13所示的装置,编号为I 、II 。
向两套装置中分别装入质量、大小相同的铁钉和等体积的蒸馏水,进行如下三组对比实验(实验开始时,各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一致)。
图-13 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温度装置I 放入25℃恒温环境中,装置II 放入40℃恒温环境中。
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且U 型管中液面均由b 处上升至a 处,则所需时间I >II 。
锈蚀的速率I <II ;铁的锈蚀速率与反应时的温度有关,_______。
②氧气含量_________。
________。
铁的锈蚀速率与氧气的含量有关,氧气的含量越多,铁的锈蚀越快。
③水溶液的导电性在相同温度下,装置I 集气瓶中加入10mL 氯化钠溶液;装置II 集气瓶中加入10mL 乙醇。
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 且U 型管中液面均由b 处上升至a 处,则所需时间I < II 。
_______。
(3)若将两根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两支试管内均有大量气泡产生,铁钉逐渐溶解,在酸溶液中被快速腐蚀。
【反思与提高】根据该探究实验以及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单质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B .金属越活泼,就越容易被锈蚀 C .金属腐蚀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7、【2012.1丰台】33.(9分)已知某种铸造钢轨的金属粉末原料中可能含有铁、锰、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图-12 图-139、【2012.1石景山】33.(8分)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 2O 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 2、O 2、CO 2和水蒸气等。
② CO 2 + 2NaOH Na 2CO 3 + H 2O 。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 2或CO 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其中A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
A B C(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A B C D(2)实验记录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过氧化钠水大理石过氧化钠缓缓通入N 2过氧化钠燃着木条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33.(7分)【实验一】(1)CO2(2)澄清石灰水【实验二】(1)200 mL (2)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3)依据化学方程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反应物(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2分)(4)不断摇动两套装置中的锥形瓶A,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2\33.【反思与改进】SO2溶于水,也会出现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方案一:10 mL 水和10 mL 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将200 mL 的SO ..2.完全吸收.... d 方案二:有水倒吸入集气瓶,会使余下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 防止水倒吸入装置A 中 3\4\33.(1)H 2SO 4(4)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6)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合理给分)(7)B 中的溶液褪色,C 中的溶液不褪色,D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分,答不全不给分)5\33.(6分)【实验探究】碳化钙(CaC 2)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反应放热 可燃性 【得出结论】电石主要成分碳化钙(CaC 2)能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且该反应.. 放热..【实验拓展】点燃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生成;一段时间后,将烧杯取下,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2分)【反思】防止与水接触 6\33.(8分)(1)①水和氧气 ② 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赶出 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① 温度温度越高,铁的锈蚀速率越快②氧气含量在相同温度下,向I 、II 两套装置的集气瓶中分别通入氧气和空气。
铁钉均锈蚀,且U 型管中液面由b 处上升至a 处所需时间I< II ③水溶液的导电性铁的锈蚀速率与水溶液的导电性有关,在能导电的溶液中,锈蚀的速率加快7\33.(9分)(1)铁和铜 ……………………………………1分 (3) ………………………………每空1分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稀盐酸或稀硫酸②锰浅绿色溶液变为浅粉色用磁铁充分吸引 有大量黑色粉末被磁铁吸引(4) 三 ……………1分Fe+2HClFeCl 2+H 2↑ Mn+2HCl MnCl 2+H 2↑(硫酸也给分) (1)(5)锰 20% 铁 79.6% 铜 0.4%。
(计算一种即可) ……………………1分 8\33.(8分)[查阅资料]空气中不含有氯元素[提出猜想]Mg 3N 2[实验探究](2)将燃着的镁条伸进(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若镁条继续燃烧,且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Mg 3N 2(2分)点燃 点燃[实验结论] 2Mg+O 2→2MgO 3Mg+N 2→Mg 3 N 2(2分)[实验反思](1)氮气难溶于水(2)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合理答案可得分) 9\33.(8分)实验Ⅰ:燃着木条熄灭 实验Ⅱ:提供水蒸气 物理实验Ⅲ:A 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固体逐渐减少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C 装置的作用:除去二氧化碳实验反思:(1)化合物(2)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10\33.(6分)实验方案③的操作和现象共1分,其他每空1分 (2)CaCO 3 或碳酸钙 (3)(4)二氧化碳 ,密封实 验 步 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③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 CO 2+Ca (OH )2=CaCO 3↓+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