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棕榈油市场现状及展望

世界棕榈油市场现状及展望

世界棕榈油市场现状及展望2012年10月15日09:19新华网字号:T|T棕榈油消费集中在亚洲,不过欧盟也提高了棕榈油进口量。

棕榈油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有中国、印度、欧盟等,其消费占到世界棕榈油消费总量的60%以上。

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生产棕榈油。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两大棕榈油生产国。

受气候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有所下降,而印度尼西亚棕榈树正进入旺产期,单产提升,种植园得到进一步扩张。

总体来看,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更具增长潜力。

马来西亚曾是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

马来西亚棕榈树种植面积达250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的1/3。

2008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7560千吨,产量在2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3.5倍。

2011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维持在18000千吨左右。

印度尼西亚目前是世界棕榈油生产第一大国,2005年其棕榈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1%。

2006年,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超过马来西亚。

图1 全球棕榈油产销分布主要生产国情况1.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销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主产区在苏门答腊岛,其棕榈树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80%。

印尼棕榈油产量巨大,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仅为3.8吨/公顷,远低于马来西亚的4.6吨/公顷。

2011年,印尼棕榈油产量为25400千吨,出口量为18000千吨。

2012年,预期产量为27000千吨,全年出口量可能超过1900千吨。

印尼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棕榈油产量提升至40000千吨。

印尼棕榈油生产商众多,如金光集团(SinarMasGroup)、米南伽奥甘农业公司(PT Perkebunan Minanga Ogan)、金鹰国际集团(RGMInternational)等,其中金光集团是印尼最大的棕榈种植、棕榈油精炼加工和油化学品生产商之一,拥有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精炼厂。

图2 印尼棕榈油产销政策方面,印尼政府通过调整原棕榈油出口关税,支持棕榈油行业发展。

一般在10月份至来年1月份棕榈油消费淡季,印尼政府通过下调或者取消出口关税来刺激出口,同时也起到打压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从而占据市场份额的作用。

在消费旺季,政府则会上调出口关税,截留加工利润。

另外,印尼政府还计划从2015年起,只允许出口50%,到2020年只允许出口30%的原棕榈油,藉此发展国内棕榈油下游产业,带动经济增长。

2.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销马来西亚油棕种植园集中度较高,联邦土地局、森那美、居林、IOI、金希望等大企业的种植面积约占全马种植总面积的60%,马来西亚棕榈油主要产区为西马、沙巴和沙捞越。

沙巴州种植面积达124万公顷,占马来西亚油棕种植总面积的30%。

2002年以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年均增速约5%。

2011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达到18000千吨,出口量为16800千吨。

2012年预计产量18200千吨,全年出口量16800千吨。

据马来西亚贸易发展局统计,马来西亚棕榈油及制品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国家有中国、荷兰、巴基斯坦、日本、美国等。

图3 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销马来西亚政府一直重视棕榈油业的发展。

为降低国际棕油价格波动对从业者的影响,1980年,马来西亚设立了吉隆坡商品交易市场,现为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

交易所操作流程如下:先由国际商品交易机构、种植园主、炼油商和消费者等各方代表组成的交易商共同商定棕油期货价格,生产者和消费者再签单卖出买入,并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交货。

这样既可以保护棕油交易涉及者免受价格波动影响,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棕油价格的相对稳定。

2000年5月1日成立的马来西亚棕榈油署(MPOB)负责该国棕榈油业政策制定、R&D、企业注册、生产和贸易执照核发、市场开拓及相关咨询等。

为增加棕油产量、改善棕油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提升国际竞争力,马来西亚棕油署自设立之日起即着力实施三大战略:一是通过采用高科技技术、基因技术、先进园林管理技术,增加油棕总体收入战略(High Income Strategy)。

二是通过充分开发油棕树副产品,采取零废物战略(Zero Waste Strategy)。

三是大力发展油脂和非油脂产品,实行产品增值战略(value added strategy)。

目前,马来西亚的油棕单位产油量、上下游产品深加工技术在国际棕油界居领先地位。

1981年,MPOB 开始研究用棕油生产生物柴油,2002年进入中试阶段,2006年批量生产。

为支持本国生物柴油业的发展,2005年马政府发布了《生物燃料法令》,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主要消费国情况1995年以来,世界棕榈油消费出现急剧增长。

2001年,棕榈油消费量为24000千吨,2005年,消费量达到33000多千吨,4年的时间消费增幅达38%。

2006年,世界棕榈油消费量较2005年有所增长,达35000多千吨。

2011年,消费总量近49000千吨。

总体来看,棕榈油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不过欧盟也提高了棕榈油进口量,以抵消因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提高造成的菜籽油供应缺口。

目前,世界棕榈油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有中国、印度、欧盟等,其棕榈油消费量占到世界消费总量的60%以上。

图4 棕榈油主要消费国进口量1.我国的棕榈油消费我国的棕榈油消费主要依靠进口,近20年来进口量持续增长。

2002年,我国开始对棕榈油实行配额管理制度。

2006年年初,国家放开对棕榈油的管制,取消进口关税配额,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不限制进口数量,相关企业可以根据经营需要自行进口。

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国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目前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棕榈油占据进口量的98%以上。

我国进口棕榈油的港口主要为黄埔港、张家港和天津港,这三个港口的棕榈油年进口量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60%。

我国目前进口的棕榈油以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同时国内的毛棕榈油进口量也呈现不断增长态势。

1999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仅为1351千吨。

2004年进口量达到5139千吨。

1999年—2005年进口量增加了280%。

自2006年免除棕榈油进口关税后,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保持增长态势,不过增速有所减缓。

2011年,我国全年棕榈油进口量为6100千吨,较上年增长6.8%。

预计2012年全年进口量将达到6400千吨,比上年增长约4.9%。

图5 我国棕榈油进口量我国棕榈油消费主要为食用消费,其中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要品种,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

1996年—2001年,我国棕榈油食用消费量基本呈平稳增长态势,2001年—2003年增速明显加快,2003年以后增速有所减弱,但仍逐年刷新历史纪录。

2007年—2011年,我国棕榈油食用消费量分别为322万吨、357万吨、427万吨。

近年来,我国棕榈油工业消费量呈稳步增长态势,2002年为35万吨,2004年则达到了110万吨,2002年—2004年增长了214%,2008年、2009年都达到205万吨的历史高位。

与此同时,2006年以后,随着棕榈油进口关税政策的取消,我国的棕榈油进口量持续增加。

目前,棕榈油以其低廉的价格正逐渐成为我国生物柴油的制备原料。

2.印度的棕榈油消费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促使印度食用油消费和进口持续增长,并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植物油进口国,其中棕榈油在印度进口食用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80%,但其工业消费占比不足10%。

1994年,印度棕榈油进口量为480千吨,2011年为7250千吨,其中棕榈油的食用消费量1994年为465千吨,2011年为7100千吨,增长了约15倍。

图6 印度棕榈油进口量和消费量3.欧盟的棕榈油消费欧盟是全球棕榈油消费的第三大经济体,欧盟进口的棕榈油主要用于食用消费,但近年来随着生物柴油需求的增加,欧盟棕榈油工业消费用量增速已经超过食用消费。

1999年,欧盟棕榈油进口量为2081千吨,到2011年进口量达到5200千吨,增长了2.5倍;1999年欧盟棕榈油食用消费量1748千吨,2011年食用消费量2550万吨,增长了1.5倍;1999年欧盟棕榈油工业消费量238千吨,2011年工业消费量2270千吨,增长了9.5倍。

工业消费量的增长在欧盟棕榈油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随着生物柴油在欧盟国家的发展,棕榈油已成为继菜籽油之后的第二大主要原料。

图7 欧盟棕榈油进口量和消费量欧盟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植物油和动物脂肪,2009年为8530千吨,其中菜籽油900千吨,豆油770千吨,棕榈油540千吨,葵花籽油250千吨,动物脂肪270千吨;2010年为10480千吨,其中菜籽油7500千吨,豆油740千吨,棕榈油660千吨,葵花籽油250千吨,动物脂肪320千吨。

由此可以看出,棕榈油在生物柴油原料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

棕榈油发展前景展望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物柴油以其优越的环保性能受到各国重视。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柴油需求的越来越大,加上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以及柴油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对替代石化柴油燃料的开发步伐也进一步加快。

2006年,全球生物柴油总产量为500万吨,预计2012年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

生物柴油作为新兴产业在欧美和东南亚国家持续高速发展。

这些国家纷纷提供高额财政补贴支持种植油料作物(欧盟主要为油菜,美国主要为大豆,马来西亚和印尼主要为棕榈油),并对生物柴油生产给予税收优惠,使得生物柴油价格与石油柴油相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例如,欧洲议会免除了生物柴油90%的税收,欧洲国家对替代燃料的立法支持、差别税收以及油菜籽自生产的补贴,共同促进了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欧洲生物柴油在成品油市场的份额超过5%。

欧盟植物油工业联盟(Fedio1)称,2006年中期,欧盟生物柴油产量已超过400万吨。

近几年由于受冻害影响,欧盟菜籽出现减产,欧盟国家也加大了替代性产品棕榈油的引入。

图8 生物柴油原料使用占比不过,目前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发展面临着五个方面的制约:第一,石油价格的变化。

未来石油价格的变化将极大影响着生物柴油的发展速度。

如果石油价格保持目前的高水平或者继续上涨,必然推动生物柴油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将会影响到作为生产生物柴油原料之一的棕榈油应用程度。

第二,其他植物油的替代性。

在生物柴油的原料中,菜籽和大豆所占的优势比较明显。

目前世界上主要使用生物柴油的国家为德国。

德国拥有100多万公顷的生物柴油专用油菜籽种植,且比较成熟的生物柴油冶炼设备也主要是以菜籽设备为主。

菜籽的产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用量。

第三,生产成本制约。

棕榈油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三大植物性油脂之一,主要用于食用,与豆油、菜油的联动性高达0.9。

豆油和菜油原料为一年生,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较大,如果出现减产,将会直接推动棕榈油价格的上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