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式及选择

浅谈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式及选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
浅谈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式及选择
赵加胜河
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各种地基处理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其沉降变形,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正在互相渗透,互相取长补短。

针对不同建筑物、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土质采用不
同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不良地基;基础处理;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99(2016)18-0099-01
1 不良地基土影响建筑安全的原因
不良地基土存在着影响建
筑安全的问题:(1)影响
地基承载力
当地基允许承载力大于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应力时,地基工作是安全的、正常的,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不会遭受破坏。

然而,当建筑物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时,地基就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在地基四周的地面会出现隆起,地基土体甚至会沿滑动面开始滑移,会造成建筑物倾斜或倒塌。

(2)易引起地基沉降
引起基础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地震、设备、车辆的振动以及波浪作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引起地基土液化、失稳等危害情况,当地基土在上部结构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时,基础产生沉降,如果沉降过大或产生不均匀沉降,将可能导致结构开裂破坏。

(3)会导致土坡失稳
土坡失稳是指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沿某一滑动面向下和向外移动而丧失其原来的稳定性,即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

因此当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建筑的正常荷载及安全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2 不良地基处理方式
2.1 不良地基处理应考虑的因素开挖
后土层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能满足
建筑的荷载、变
形等要求,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上的基础,埋置深度小,施工技术较为简单,能节约大量的工程费用和材料。

我们应该尽量考虑把建设场地选择在开阔、平坦的地方,密实、均匀的土层和稳定基岩的天然地基上,在天然地基上设计建房,对房屋抗震、安全性能等都是最有利的。

若天然地基很软弱,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等要求,存在强度、稳定性、渗漏、液化、压缩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时,就必须事先要经过人工加固处理、改善地基条件后再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不良地基基础的处理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不良地基土的种类以及不良地基对建筑物使用、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2)上部结构的使用要求、荷载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的要求;3)不良地基处理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2.2 不良地基常见处理方式
1)垫层法
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

对非自重湿陷黄土,湿陷厚度小于7m,采用一次垫层,湿陷厚度超过7m可以采用分层垫层、夯实,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

2)重锤表层夯实法
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一般采用 2.5t~3.0t的重锤,落距4.0m~4.5m,可消除基底以下 1.2m~1.8m黄土层的湿陷性。

在重复强夯的作用下,施加于土体的夯击能迫使土体结构破坏,空隙水压力上升,使空隙水中的气体逐渐受到压缩,从而使土体的抗剪强度,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尤其是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重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3)挤密桩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此方法可以破坏黄土结构,获得透水性小、压缩性低、本身无湿陷的密实结构,并使桩土共同组成的土工结构起到加深基础的作用,保证下卧土层的压应力小于湿陷起始压力,彻底消除黄土的湿陷危害。

应注意不得用粗颗粒的砂、石或其他透水性材料填入桩孔内。

2.3 如何选择确定不良地基基础处
理方式地基处理方法种类繁多,各
种处理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
用范围,没有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也多种多样,各个工程间地质情况差别巨大,对地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一般地说,在选择确定地基处理方案以前应充分地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质、成层状态、土的各种指标、地下水条件;结构物条件:包括结构物形式、规模;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噪声、邻近构筑物情况、地下埋设物、电力与供水条件;材料的供给情况,为减少运输费用,尽可能地采用当地的材料;机械施工设备和机械条件,在有些地区有无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施工设备的运营状况成为了采用何种加固措施的决定因素;工程费用的高低、操作熟练程度;工期要求,一方面,应保证地基加固工期不会拖延整个工程的进
展,另一方面,如地基工程缩短,也可利用这段时间,使地基加固后的强度得到提高。

因此,对每一具体工程都要进行具体分析,应从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当建筑物重量较大或地基处于软弱土层时,地基的沉降量会很大,可以从基础的刚度、强度与建筑物整体刚度、强度,充分利用硬壳层、软土地基加固、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处理等措施来减少地基沉降量。

当建筑物附近的土坡出现失稳滑动时,可以通过采用施工、支挡、排水、反压等措施来提高土坡的稳定性。

当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可以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

3 结束语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不良的地基基础,对不良地基基础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不良软弱地基的加固和处理。

并需要根据各种不良地基土类型及特征,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可,张磊.地基处理技术现状与
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8(22).
[2]刘伟.CFG 桩复合地基在某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科技,2007(6).
作者简介:赵加胜,身份证号1309231985****3713。

2016 年 18

9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