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第1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第5章 第1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落叶阔叶林 (夏绿林)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2.草原
草原类型
热带草原
生态特征
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 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答案】森林(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小科普:
植被垂直结构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 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大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 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小科普:
“多肉植物的故乡”
——纳马夸兰沙漠
想一想2:
人们应该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 流失的治理,为什么?
【答案】河流上中游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往往造成下游 泥沙堆积而使洪涝灾害频发。
山东多杨树、柳树等落叶阔叶树,福建多樟树、榕树等常绿阔
叶树。据此,完成第1~2题。
1.山东境内的杨树、柳树之所以落叶,主要是因为冬半年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所 以该地气候较干旱。第5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 加剧,会更加干旱,而植物为了获取更多水分,根系只有向 更深处生长才可以生存。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主要植被
【情 境 探 究】
材料一 记忆里,有一个地方总能牵动起我幽幽的思念。那里, 春天有嫩绿的芽;夏天有清爽的风;秋天有纷飞的叶;冬天 有洁白的雪。它,就是我故乡太平山上的那片白桦林……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图文资料,明确地球上植被类型及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 [综合思维]结合不同区域景观,分析植被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 [地理实践力]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不同的植被类型并说出其特点。
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提示: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植 物、板根、望天树等,垂直结构复杂。
【基 础 清 单】
一、主要植被 1.概念: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2.分类
类型 自然植被 人工植被
植被
森林 ________、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
()
A.风力强劲 B.旱情严重
C.寒冷干燥 D.土壤盐碱化
2.导致山东和福建两地树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山东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为减 轻寒冷干燥的影响,阔叶林要落叶。第2题,与山东相比, 福建所处的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因而树种类型不同。
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要素
影响
热量
①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②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 础
要素
影响
光照
①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②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 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③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 太阳光
温_带___落___叶___阔___叶_ 林 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
亚寒___带___针___叶___林__
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
4.草原 (1)分布:半湿润、 __半__干_旱___的内陆地区。 (2)类型
类型 热带草原
特点
__旱___生___草植物本为主,群落外貌独特
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
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 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 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 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 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 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 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考向: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植被与环境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13 ____气__候____条件,特别是热 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14 __组__合______状况。
①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从赤道向两极□15 ___递__减_____,形成了不同气
候带,造成植被呈带状分布。
②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由 □16 ___森__林_______依次变为□17 ___草__原_____、□18 _____荒__漠_____。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下列对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答案】1.A 2.C
3.荒漠
类型 热带亚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特点
有的叶面缩小或退化,有的具肉质茎或叶,有的茎叶 覆盖茸毛;大多数根系发达等
【学 以 致 用】
[考向1:识别不同的植被]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1~2 题。
甲 大漠胡杨
乙 兴安林海
丙 海南椰树
丁 黄山迎客松
1.下列对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考向2:植被的分布]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 片。读图,完成第3~4题。
①枫叶
②冷杉
③樟树叶
④草
3.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4.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3.D 4.D
温带草原
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存在旱生结构,叶片面积较小、叶片 内卷
5.荒漠 (1)分布: __干__旱____地区。
(2)类型:□10 ____热__带__荒__漠______、温带荒漠。 (3)特点: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11 __贫__乏____,群落 结构□12 ___简__单_____。
植被与环境 【情 境 探 究】
材料一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材料二 广东省东北部的南雄盆地(24.5°N)红层软岩区是我国 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当地部分地段由森林密布逐渐形成了类 似荒漠的“牛肝地”景观。
(1)说明沿X、Y方向水热的变化状况。
【答案】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解析]第1题,大漠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大陆性强,冬 冷夏热,光照充足;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指青藏高原,乙 图是我国东北地区;海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土壤淋溶 性强,较贫瘠;黄山地处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不强,流水侵 蚀强。第2题,甲地根系发达的原因是气候干旱;乙地叶呈 针状的原因是气温较低;丙地气温高,因此四季常绿;丁地 林木生长慢。
[解析]第3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 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 洲、北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 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 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项正确。第4题,香樟树是亚热带常 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故D项 正确。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气候,故A、C项错误。青 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项错误。
如图为“南京市某人工隧道景观图”,隧道穿过覆盖茂密植被 的低缓小山丘。读图,回答第3题。
3.推测该低缓小山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C [解析]南京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纳马夸兰沙漠南临好望角,西濒大西洋,是一块南北狭长、荒 凉干燥、地貌多样的神奇沙漠,这里有着5 000万年的历史。 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为,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 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超过3 000种植物,其中1 000多种 多肉植物是这里独有的,被誉为“非洲的沙漠花园”“多肉 植物的故乡”。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图是 “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 题。
4.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 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 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水分
①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从沿海向内陆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②同 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植被 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 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