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技术背景下互动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现代技术背景下互动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现代技术背景下互动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互动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结合作者在云南财经大学06、07级大学英语教改实践及效果,着重陈述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论证现代技术背景下的互动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标签:互动教学;网络多媒体环境;英语综合能力一、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互动”(Interaction)是多个个体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并对双方都产生影响的过程。

要讨论“互动”理论就必须与“交际法”联系起来,可以这样说“互动”理论是“交际法”的一个核心部分。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西方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界开始对“交际法”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Hymes(1972)提出的,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许多语言学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认为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Canale & Swain, 1980):语法能力(指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使用能力);话语能力(指将句子衔接成有意义的话语群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指对语言和话语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的了解);策略能力(指由于其它方面交际能力的缺陷而使交际出现短暂中断时运用言语和非言语交际策略进行补救的能力);后来一些西方学者把“交际能力”与乔姆斯基(Chomsky)的语言能力进行对照,从而得出结论:语言功能是语言在社会中运用的最根本的功能。

这样越来越多的人赞同从社会的角度观察语言,因而形成了交际语言教学这一思想,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就在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具备“互动”这个特征即通过“互动”实现个体间信息的传递。

讨论教学中的“互动”,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

我国外语界从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开始把研究重心从研究“怎样教”转移到研究“怎样学”。

如应惠兰等倡导并实践了主题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材编写模式。

指出:“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

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教授提出“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的系统教学模式,强调外语教学的双重目的和双主体, 外语双信息、输入双渠道、输出双环境、交际双层次。

它确认语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信息的交流,师生构建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教学活动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我国专家和学者的这些研究,正是“互动”理论在外语教学和研究中的深入和发展。

我们知道,学习一种语言,其实也是学习一种文化的社会规则。

这种规则的学习必须依靠学习者自身的参与体验。

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学习这种目标语言。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必须接触目的语材料,这就是输入。

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处理,产生出一种中介语(interlingua),并在最后形成第二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输出。

在特定的环境下,输出意味着完成交际任务,也就是说成功地实现了“互动”。

二、现代技术背景下互动教学的应用及效果研究(一)现代技术背景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云南财经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自06级起实施教学改革,学校大力投资构建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平台,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本文作者在研究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并对教学效果追踪研究,旨在探讨我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方案实施及其效果。

笔者我校对教师、学生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听课、访谈。

并于6月底在06级三级起点班中进行两份问卷调查,一是关于学生对互动教学的认识及其课堂参与情况的问卷调查;二是关于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师生角色问题的调查,内容以汉语简述。

发出问卷各200份,问卷一收回198份,问卷二收回199份。

分析问卷结果表明:1.课堂互动性仍有待提高;75%以上的学生很少或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64%的学生很少或从不与其他同学在课堂上交流。

2.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互动认识不够全面,60%以上的学生认为互动就是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40%学生认为就是老师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不讲教材;等等认识片面的累积达70%以上。

3.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程度与四级考试成绩成正相关。

问卷二调查结果显示:51%的学生学英语是为了将来找工作,35%是为了考试,为交流、为兴趣学习的只占6%和8%;不喜欢和不太喜欢英语课堂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70%以上;学生的课堂话语时间小于10分钟的占85%以上,而教师的课堂话语时间大于20分钟的占90%以上;7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上的指导者,只有10%认为老师也应是交流者。

这些数据以及对学生、教师的个别访谈结果综合分析说明:1.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英语教师角色应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英语教师能否顺利快速地完成角色转换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心理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

2.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以及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互动教学模式方案构建及实施应用在理论研究及实践调查基础上,笔者构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评价反馈”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实践中初见改变自身所扮演的传统角色,从主导型教学转变为引导型教学,削弱自身过于强势的主动性,增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逐渐使他们从以往的被动者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新的课堂中心。

针对公共综合英语听、说、读、写、译各环节的区别适当调整具体课堂实施方案。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由浅入深,使学习者逐渐熟悉这种教学模式,并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以及师生进行一种角色转变策略——师生双向交流。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阐明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以往的讲授和灌输变得不那么重要,而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才是最关键的。

在大学英语课上,教师需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合理地安排学习步骤,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比如,潜学习─倾听、初尝试─模仿、亲实践─体验等,使学习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要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引导他们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被动吸收、强迫记忆、机械重复转向新型的主动质疑、热情讨论、熟练掌握。

(三)现代技术背景下的互动教学效果笔者及我校大外部承担06级教学任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互动教学模式加以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实施步骤。

随着互动教学实施方案的推广深入,06级全年级四级通过率,两年累计达65%,大大超过以往同期的35%。

笔者自07年下半年同时承担07级三级起点班8、9班,在08年六月的四级考试中,这两个班的一次性四级通过率分别为100%和92%。

对于我校刚入校一年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好成绩是史无前例的。

这无疑表明了大学英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可持续性。

随着互动教学模式的推广普及将有利于:(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堂结构,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达到了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双赢目标——学生爱英语,爱学英语,爱用英语;教师爱英语,爱教英语,爱用英语。

三、有待进一步思考探讨的问题互动教学法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而且我们的研究与应用实践也证明,互动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配合,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相应地,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进一步思考探讨的问题:例如,教学结果的评估方面,如何进一步改进测试体制,以体现评价客观性与激励功能,如何使评价体制内容多元化与手段多样化,如何形成发展性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进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提高我们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争取建立并推广一个“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等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的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真正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此次研究的被试面较小,若能加大研究范围,测量和评估工具再多一点,会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1]Allwright,R·The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Linguistics,1984(5):156—71.[2]Allwright,D.&K.M.Bailey.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3]Cullen R. Teacher Talk and the Classroom Context ELT Journal 52/3:179-187.[4]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6]邹晓玲.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高等建筑教育,2001,(1).[7]李吉林.师生互动被强调[J].中国教育报,2000,(2).[8]查有梁.“交流一互动”教学模式建构(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1,(5).Feasibility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Based on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EnvironmentZhang Jimeng(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650221)Abstract: The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the rationale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Pattern, and then focuses on its p practice in a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Inconclusion, the author proves this teaching pattern can arous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in learning Engl ish,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mpetence.Key words: Interactive teaching;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mpetenc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