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压裂施工安全技术要点

二氧化碳压裂施工安全技术要点

二氧化碳压裂施工安全要点
CO₂泡沫压裂是低压低渗、水敏性地层有效的增产措施,具有对地层伤害低、液体返排率高、携砂性能好、抑制粘土膨胀、降低滤失及水的表面张力等优点,增长效果较好,目前在国内外各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液态的CO2容易形成干冰堵塞而出现炸裂等事故,因此,CO₂泡沫压裂施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介绍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CO2物理特性和现场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对CO₂压裂安全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保证压裂施工的安全有效进行。

一、CO₂的物理性质
1、性质
CO₂在-56.6°C和0.531MP(绝对)的条件下,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同时存在,即CO₂的三态点。

在低于0.531MP(绝对)时,CO₂以固体(干冰)或者是气体的形态存在,高于30.6°C和7.5MP时,它将以气体的形态存在。

在大气压条件下,固态在其温度达到-78.5°C时,便开始升华。

超过30.6°C时,CO₂都是蒸汽,超过这个临界温度增加压力也不能使之转变到液态。

CO₂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略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₂压缩后俗称为干冰。

2、人体危害
(1)CO₂密度较空气大,当CO₂少时对人体无危害,但其超过一定量时会影响人(其他生物也是)的呼吸,原因是血液中的碳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并产生酸中毒。

因为CO₂比空气重,所以在低洼处的浓度较高。

CO₂的正常含量是0.04%,当CO₂的浓度达1%会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达到4%~5%时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而达到10%的时候,会使人体机能严重混乱,使人丧失知觉、神志不清、呼吸停止而死亡(2)切记在每次接触干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并且用厚绵手套或其他遮蔽物才能触碰干冰,如果是在长时间直接碰触肌肤的情况下,就可能会造成细胞冷冻而类似轻微或极度严重冻伤的伤害。

二、CO₂压裂基本原理
CO₂泡沫压裂液是由液态CO₂、水冻胶和各种化学添加剂组成的液-液两项混合体系,在向井下注入过程,随温度的升高,达到30.6°C临界温度以后,液态CO₂开始气化,形成以CO₂为内相,含高分子聚合物的水基压裂液为外相的气液两相分散体系。

由于泡沫两相体系的出现,使液体粘度增加;同时,通过起泡剂和高分子聚合物的作用,大大增加了泡沫流体
的稳定性。

因此,CO₂泡沫压裂液流体具备了压裂液的必备条件,并拥有了常规水基压裂液不能相比拟的多种优势。

室内试验和现场实践证明,CO₂泡沫压裂液体系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在压裂后期,CO₂可与地层水反应生成碳酸使体系的PH值降低,既可减少对地层的伤害,同时可降低采出流体的表面张力,有助于压后的反排,提高压裂效果。

三、CO₂压裂施工安全要点
泵注液体CO₂是非常危险的,必须遵循操作规程,确保CO₂始终以液态形式存在,防止出现干冰。

(1)现场所有人员应远离施工管线包括吸入管线,然后才能用液体CO₂充满管线。

(2)包括CO₂或液态CO₂施工管线,不允许用绳索固定任何位置。

(3)禁止用水进行CO₂施工管线的测试。

水在管线中将会结冰,造成管线的堵塞或者打不开阀门。

(4)在所有CO₂吸入管线上,任何两个阀门之间必须装一个压力泄压阀和一个自动安全阀(泄压装置)。

(5)当CO₂罐车上的排出阀打开以后,在所有液体CO₂流出前不要关闭罐车。

打开一台关闭着的罐车,应该遵循正常的冷却程序。

(6)管线中的压力必须在其最低点进行卸压。

随着液体CO₂中气体的排放,气体下面的CO₂液体温度将随着下降,CO₂气体排放到一定程度之后,气体下面的液体CO₂温度将会下降到冰点以下并形成干冰。

干冰将会引起管线的堵塞,由于外界温度的影响管线的压力增高。

如果管线的最低处没有快速排放装置,绝不能关闭管线的两端。

(7)管线放压后,操作工必须明白管线中有可能有干冰形成。

在确保管线上的泄压阀是打开的并且有液体流通前,应保持一个较低的泵注压力和排量。

(8)CO₂施工中应防止四种伤害:
1、缺氧:当CO₂泄漏后出现人员窒息时,抢救人员应立即穿戴好氧气呼吸器进入现
场,将人员背出危险区,应向上风头撤离,被抢救人员头始终保持在高处。

2、冻伤:低温液态CO₂气化时吸收热量,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特别是
手套、护目镜(护目镜应同时保护太阳穴部位)、安全帽等。

3、炮弹效应:液态CO₂形成干冰后会造成管线炸裂,放空时因管线内外压力不一致
打出干冰,工作人员不能任意穿越管线和站在放空口对面。

4、高压泵盖飞裂:压裂车泵头不能朝向人员和其他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