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50202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总学时:40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法学概论》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是文科类非法律专业中设置的公共基础课。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2、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的法学知识基础。

3、修订依据:本大纲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概论》(陈光中主编)教材修订二、大纲内容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法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认识法的本质和作用,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掌握社会主义法的制定、适用。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法的概念和本质、社会主义法的作用和作用、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律责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法的概念的理解、法的本质、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法的产生和本质一、法的产生的规律二、法的概念和本质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第二节法的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制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二、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适用1、法的制定2、我国社会主义法适用的基本要求三、社会主义法的效力和法律解释四、社会主义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概念2、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3、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4、我国法律关系的内容5、法律事实五、法律责任的种类六、社会主义法制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四)授课学时:6学时第二章刑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求了解刑法的概念、特点和任务,掌握刑法的原则、效力范围及犯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并能联系实际,分析案例;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了解刑罚的种类;理解刑罚的目的;了解犯罪的基本分类。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犯罪的形态,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刑罚教学难点: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犯罪的形态,刑罚裁量制度(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刑法概述二、刑法的任务三、刑法的基本原则1 罪刑法定原则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四、刑法的效力范围1 刑法的空间效力2 刑法的时间效力第二节犯罪与犯罪构成一、犯罪的定义与基本特征二、犯罪构成的概念和一般要件三、犯罪客体四、犯罪客观方面五、犯罪主体六、犯罪主观方面七、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1 正当防卫2 紧急避险第三节犯罪的形态一、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1 概述2 犯罪既遂3犯罪预备4 犯罪未遂5 犯罪中止二、共同犯罪1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2 共同犯罪的形式3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三、一罪与数罪1 确定犯罪个数的标准2 刑法中规定的不典型一罪第四节刑罚论一、刑罚概述1 刑罚的概念2 刑罚的功能3 刑罚的目的1 刑罚的体系2 刑罚的种类三、量刑1 量刑的一般原则2量刑的情节3 累犯4 自首5 立功四、数罪并罚1 数罪并罚的原则2 适用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况五、刑罚的适用与执行1 缓刑2 减刑3 假释(四)授课学时:12学时第三章民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民事法律行为、和财产继承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财产所有权、债权制度、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能够用民法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丧失,债的发生原因,债的担保,人身权,侵权责任。

教学难点: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表见代理,善意取得制度,共有制度,债的发生原因,债的担保,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民法的调整对象二、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三、民法的主要内容四、我国的民事立法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四、民事权利的分类第三节公民(自然人)一、公民(自然人)的概念二、公民(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三、监护四、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五、其他民事主体(一)个人合伙(二)个人独资企业(三)个体工商户(四)农村承包经营户第四节法人一、法人的概念与特征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三、法人的分类四、法人的变更、终止与清算第五节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四、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及其后果第六节代理一、代理的概念与特征二、代理的种类三、代理人、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四、无权代理及其后果五、代理关系的终止第七节物权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二、物权的种类三、物权的效力四、所有权概论五、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第八节债权一、债的概念二、债权与物权的区别三、债的发生根据四、债的分类五、债的担保六、债的终止第十节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三、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四、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五、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四)授课学时:14学时第四章婚姻法与继承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关于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明确结婚和离婚的条件,把握家庭关系的内涵,确定关于婚姻关系的处理规则。

了解继承的种类及种类继承的特点,继承的方法原则,明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结婚的条件和程序,家庭关系,离婚的条件和程序,离婚损害赔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产分割教学难点: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结婚的条件和程序,夫妻财产关系,离婚的方式,离婚损害赔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产分割(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婚姻法一、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二、结婚三、离婚四、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五、离婚损害赔偿第二节继承法概述一、继承与继承法二、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三、继承的开始四、继承权的丧失第三节法定继承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二、法定继承的顺序三、代位继承四、遗产的分配第四节遗嘱继承和遗赠一、遗嘱、遗嘱继承和遗赠的概念二、遗嘱的有效条件三、遗嘱的变更和撤销四、遗赠扶养协议第五节遗产的处理一、继承的接受和放弃二、遗赠的接受和放弃三、遗产的分割四、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四)授课学时:4学时第五章民事诉讼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事诉讼法和其他诉讼法的区别,理解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性质,掌握民事诉讼的原则、管辖和一审程序的具体规定,了解其他诉讼程序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对民事诉讼程序有一个了解。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原则,管辖,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证据、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民事诉讼程序教学难点:与其他诉讼的区别,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属管辖,诉讼参加人的地位,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民事诉讼程序(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民事诉讼法概述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二、基本原则三、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第二节民事诉讼的几项主要制度一、主管与管辖二、诉讼主体三、证据四、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五、第一审程序(四)授课学时:2学时第六章刑事诉讼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理解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掌握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管辖及一审程序,了解证据制度和其他诉讼程序。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管辖,回避,立案,审判程序教学难点:管辖,回避制度,证据的种类,强制措施,立案,审判程序(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总则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作用二、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任务三、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四、管辖五、回避六、证据七、强制措施八、附带民事诉讼第二节刑事诉讼程序一、立案二、侦查三、起诉四、审判五、执行(四)授课学时;2学时三、学时分配四、主要参考书目1、《法学概论》陈光中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法理学》孙国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民法学》魏振瀛,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4、《刑法学》王作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刑事诉讼法》程荣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刑法原理与实务》贾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7、《民法学》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婚姻与继承法学》杨大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五、主要编写人员刘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