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坞~屏峰节点输水隧洞Ⅱ标合同编号:隧道施工测量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施工单位::浙江省隧洞工程公司日期:2018年1月7日目录一、编制目的 (2)二、工程概况 (2)三、编制依据 (2)四、测量基本要求及相关参数 (3)4.1 基本要求 (3)4.2 测量相关参数 (3)五、测量准备工作 (4)5.1 测量工作流程 (5)5.2 测量机构 (6)5.3 主要测量仪器 (6)5.4 建立测量制度 (8)六、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0)6.1 交接桩的室内计算 (10)6.2 交接桩的室外复测 (10)6.3 附合导线的平差计算 (10)6.4 平面控制网的加密 (11)6.5 加密桩坐标的确定 (11)6.6 洞内导线的布设 (11)七、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3)7.1 交桩水准点的复测 (13)7.2 水准点复测的平差计算 (14)7.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5)八、隧道施工测量 (16)8.1 洞口测量 (16)8.2 隧道掌子面施工测量 (16)8.3 隧道贯通测量 (17)8.4 变形监测 (18)8.5 二衬模板施工测量 (19)九、质量保证措施 (20)一、编制目的隧道控制测量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隧道贯通符合规范要求的误差,并使各项建筑物以规定的精度按照设计位置修建,确保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能及时准确为隧道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实时监控施工进程中隧道的相关变化量,为隧道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以便于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方法,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准确,施工安全可靠,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共分为三段:下凉坞支洞及其控制主洞段、东穆坞支洞及其控制主洞段、屏峰出口埋管段。
其中主洞长约为4561m,下凉坞支洞长约为773m,东穆坞支洞长约为659m,埋管段约为372m。
下凉坞支洞将永久保留,作为调压井使用。
隧洞包括砼衬砌段和钢衬段等组成,混凝土衬砌段衬后洞径为5.0m,钢管内衬段洞径为4.0m。
隧洞采用钻爆法施工。
本工程所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本工程主要功能是供水,为城市生活和部分工业提供优质原水,以达到改善饮用水品质、提高城市供水保障程度的目的。
三、编制依据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GJJ 8-99);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1999);《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93);业主、设计、监理部门的其它技术要求。
四、测量基本要求及相关参数4.1 基本要求1)在施工测量定位的布局上要做到由“整体到局部”,在程序上要“先控制后碎部”,在精度上要由“高级控制低级”的基本原则。
2)测量组织结构合理,测量总工程师、测量员、项目总工、监理工程师4级控制,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丰富的测量工作经验。
3)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满足工程施工对精度的要求。
我公司拟投入的测量仪器详见测量仪器配备表,其精度均满足本工程的精度要求。
4)投入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是经具有法定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
使用中必须保持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5)测量过程应采用规范的测量记录本进行记录,记录时不得任意涂改,若有记录错误,应在错误的数据上划一条横线,并将正确的数据标注在旁边。
6)记录本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必须填写完整,以保持测量工作的严肃性和可追溯性。
4.2 测量相关参数表4.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2-2 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表4.2-3全站仪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0.5″级仪器 4 8 41″级仪器 6 9 6 四等2″级仪器8 13 9 表4.2-4附合(闭合)导线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测回数全长相对中误差四<20mm 2.5″±5√n 2 1:35000 注:n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测站数。
五、测量准备工作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的审核、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桩位与轴线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要求不过夜。
测量控制点的交接与校测、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检校。
5.1 测量工作流程5.2 测量机构为了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测量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项目部设工程部,每个洞口设一名测量负责人及1-2名测量员。
要求测量人员必须是有实际操作能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程师)。
测量人员应先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领会设计意图及相关要求,技术部对测量人员要进行详尽的培训和交底,明确工作纪律、标志设置要求和桩标志书写方式以及其它注意事项。
5.3 主要测量仪器1)测量仪器的配备为了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现场采用了全站仪、光学经纬仪、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
主要测量仪器性能见表5.3-1。
表5.3-1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2)仪器的检验及管理本工程使用的所有仪器,检定周期为一年,均有国家计量监督部门进行校准,检定合格后,方可由测量人员随身携带进驻施工现场,在使用期满一年时,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自检,在认定误差未偏离校准状态的前提下,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仪器的运行、维护、保养及自检记录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记录,证明测量仪器未偏离校准状态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继续使用,对于偏离校准状态的仪器,及时到国家计量监督部门校准。
3)全站仪的使用与维护全站仪运输、使用、保管时注意事项见表5.3-2表5.3-2全站仪运输、使用、保管时的注意事项1.测量责任制建立测量责任制,明确各个测量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其责任。
项目部管理人员测量之职责见表5.4-1表5.4-1测量人员职责1)测量外业观测必须用铅笔记录在测量专用的手薄或表格上,测量资料应字迹工整,工程项目、地点、部位、使用仪器、日期、观测记录者姓名等必须齐全,记录的数据和数字应准确无误,严禁涂改,记录不得转抄。
2)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前应检查计算程序、外业观测资料、输入数据的正确性,计算应进行复核,计算应在设计好的表格中由二人独立进行,相互校核。
3)各种放线定位、施工测量尺寸、数据必须事先计算复核后才能施测于现场,控制点资料和测量资料要按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序及部位进行整理,妥善保存。
4)工程竣工测量由工程测量部实施,竣工测量资料要及时提交相关部门。
3.桩位标志使用保护制1)坐标及水准基准点等测量标志桩是放线定位的依据,也是施工的保证,施工测量过程中所设的控制性标桩,在测量作业结束时应立即向施工员交桩,由其采取措施负责保护,测量人员负责监督保护工作。
2)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测量教育,加强保护测量标桩的意识。
3)各级测量人员应经常巡视,发现控制点和标识、标志有毁坏或位移时应及时补设。
4)永久性坐标点、水准点,在每次雨后使用前应全面复测,临时性的点位要经常进行检测,对有变化的点位应将其正确资料及时通知使用人。
六、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建立6.1 交接桩的室内计算本工程每个支洞洞口处设有三个控制点。
根据业主提供的原设桩点资料,先进行室内计算。
算出三点之间的距离,以及两边之间的角度并记录下来。
在进行联测时,测边测角。
比较测量数据和室内计算得角度和边长,进行初步检查。
6.2 交接桩的室外复测本工程将于引水1标的控制点进行联测,以检验交接桩坐标的正确性,确保隧洞能够顺利贯通。
本工程将采用附合导线的形式进行联测。
以屏峰出口处两已知点为起算点,进行测边测角,以白龙山支洞控制点为终边。
联测过程中将东穆坞和下凉坞的控制点加入附和导线中,示意图如下:联测时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半测回正镜,半测回倒镜,观测两个测回。
精度要求见表4.2-3。
6.3 附合导线的平差计算根据外业测量数据,对附合导线进行平差处理。
计算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要求≤±5√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
如果闭合差均在限差范围内,则进行闭合差的分配,否则重新进行外业复测。
闭合差的分配方法:1.将角度闭合差α按测站数n平均分配到每一个测站,即每一测站观测角度±α/n。
2.L i和导线全长L总比例i/L Y±fy*L i/L X为X增量,fx 为X轴方向误差, Y为Y增量,fy为Y轴方向误差。
闭合差分配完成后,检查各已知点坐标和业主提供的坐标之间的差值是否在限差范围内。
如果在限差范围内,则交接桩平面坐标完成了检核。
6.4 平面控制网的加密1)选点:根据总平面图和小区地形图,在场区外部选择合适的主控制点位。
根据现场场地的实际情况,控制点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硬且不易破坏的地方,控制点附近喷射防破坏标志。
洞口平面控制点应该便于向洞内传递坐标,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应小于500m。
2)埋石:主控制桩采用底部弯曲的螺纹钢筋植入,用混凝土浇筑作好测量标记。
控控制桩周围用钢管维护,既方便寻找,又能防止施工车辆、人员意外损坏。
6.5 加密桩坐标的确定根据业主提供的经过复核后的控制点为已知点。
采用闭合导线进行施测,原理和附合导线类似,精度要求见4.2-4。
如果闭合差在限差范围内时,可采用平差后坐标为加密桩的坐标,否则重新外业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直到闭合差在限差范围内才能使用。
6.6 洞内导线的布设1.洞内导线点埋设洞内导线点一般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灌混凝图并埋入铁制标心。
这与一般导线点埋设方法基本相同。
但是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照明差,标志露出地面极易撞坏,故标石顶面应埋设在坑道地面以下10cm~20cm出,且靠近墙边,上面盖上铁板或不易被破坏的东西覆盖保护。
为便于找点使用,应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
导线点兼做高程点使用,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左右。
2.洞内导线网的布设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控制测量方法进行。
洞内控制导线应从测量设计确定的洞外联系边引入,洞内洞外平面控制网宜以边连接。
洞内导线应随施工进度分期布设,建立新一期导线前,应先检测原有控制点。
布网示意图如下:3. 洞内导线观测1)由于洞内尘雾较大,测量前应进行充分通风、避免尘雾。
2)洞口站测角工作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以避免洞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误差影响。
3)洞内测量前应先将仪器开箱放置20分钟左右,让仪器与洞内温度基本一致。
4)仪器和反射镜面应无水雾。
5)目标应有足够的明亮度,受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