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一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一


• 三、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 (一)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 注意的问题:
• 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 2、及时有效与家长沟通 • 3、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理念和态度上 的一致 • 4、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 • 5、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 (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 1、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 2、尽力为社区提供服务 • 3、引导孩子参与社区服务,培养公民意识
• 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 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 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
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 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 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 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 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 的反馈中学习。
• 二、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 • (一)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 针对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进行的随机教育 早晨来园(礼貌教育) 晨间劳动(爱劳动、做事认真) 晨间洗手(讲卫生、排队意识、节约用 水) 值日生劳动(做事公正、服务他人意识) 进餐(爱惜粮食,文明进餐) 入厕(生活自理能力,文明如厕) 午睡(穿脱衣服正确姿势,正确睡姿)
主题二 幼儿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设计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的 概述 • 1、社会性主题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
• 各种活动的开展都应围绕“主题”
• 2、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多领域、多类 型的活动
• 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可以以认知为主、以技能 训练为主、也可以以语言为主…..
• 3、社会性主题活动具有递进性
• 送折纸-叠衣服-游戏“切萝卜”
• 尝试错误是积累经验的好方式
• 初认识的两次交流、叠衣服的尝试
• 避免:纸上谈兵、道德说教
• 四、被动与主动 • 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 大的主动、小的被动
• 尊重并接纳儿童的差异 • 过程的关注、结果的评价
• 避免:统一标准、统一评价
• 遗憾之处 • 教师未呈现伙伴角色(指导者) • 活动游离于真实环境外(礼堂) • 策略指导欠缺(帮助小伙伴)
•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 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强化) • 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 的机会与舞台(自我认知、直接学习) • 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 样(观察学习)
• 三、认知发展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是 • 皮亚杰、柯尔伯格 • 核心概念: • 自我中心主义、前 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 习俗水平
• 观看视频《认识你呀真高兴》
• 分析并评价: • 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教学《认识你呀真高兴》分析
• 一、新与旧
• 大带小是幼儿园常用的交友方式,从选题上为旧
• 熟悉同伴——小组朋友——班级伙伴——混龄玩伴 • (强带弱) (大带小)
• “旧“内容其实仍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 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与他人合作、爱与被爱
•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 • 1、人格完善、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 2、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 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 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 • • •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 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 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 其发展。
• 精神分析学派: • 儿童的社会性学习过程是自居(或称认 同)作用的过程,儿童的上述特点是由于 儿童以表现这些行为并且鼓励儿童形成这 样的行为的父母自居。
•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 (一)精神分析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是: • 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 埃里克森。 • 核心概念: •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 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 任对不信任等。
二、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情感支持原则 • 投入积极情感,激发良好社会情感 (二)活动性原则 • 注重把社会知识、行为规范与儿童自身 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在活动中有意识 地为儿童创造社会性实践的机会,教给正确 的方式 。
(三)发展性原则 • 活动设计既符合儿童现实需要,又有利 于儿童长远发展,目标指向要既有利于儿 童掌握当前的社会规则和交往技能,又有 利于儿童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整合性原则 • 应把社会性发展和儿童的观察能力、感 知能力等的发展结合起来 • 还应重视对不同领域教学中社会性发展 因素的挖掘,在不同领域中整合社会性教 育。
• 讨论: • 您认为就你工作体会来看,哪个原 则最难做到?为什么?
三、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应掌握的信息
(一)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掌握
• 1、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特征 • 2、了解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
(二)关于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掌握
• • • • 1、教育目标的准确性 2、教育内容的价值性 3、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关系 4、了解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新要求
• 避免:盲目求新、求异
• 二、复杂与简单
• 社会教育需要的是儿童的亲身感受,重在情感
• 送礼物的第一次拥抱,叠衣服后的第二次拥抱,音乐游戏的第三次拥抱
• 社会教育的实质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 让儿童在接纳、关爱、支持的环境中习得与成长
• 避免:过于繁杂
• 三、操作与经验 • 社会经验主要借助操作完成
• (二)社会学习理论 • 主要代表人物是 • 班杜拉、沃尔特斯
• 核心概念: • 替代性强化、自我 效能感、直接学习、观 察学习
•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 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 • 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 途径 •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 途径
• 幼儿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 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 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 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 并有益于人类的人。
• 幼儿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社会教育观 • (二)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 能力 • (三)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 与教育策略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 行为主义学派或研究条件作用的理论家: • 条件作用的过程,儿童被动的或攻击 的倾向、冲动的或有控制的行为、依赖的 或独立的反应、高度的或很低的自信,应 追溯到父母的养育方法和惩罚技术。 • 如:幼儿园接送的一幕
• 社会学研究者: • 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的是角色榜样作用的 过程,儿童的上述特点,归于父母或其他 重要人物等榜样在表现这些反应时,儿童 对他们的模仿。 • 如:毛毛的一天
(三)关于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掌握 • 1、当地资源信息 • 2、家庭资源信息 • 3、幼儿园自身资源
• 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形式: • 1.教师设计的单个教学活动
• 2.有机地组合相关联的一组活动设计成社
会性主题方案
四、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
• • • • • • 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 (一)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 (二)游戏与区域活动:自主互助交往 注意几点: 1、提高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材料 2、建立游戏和活动规则,增强规则意识 和自我控制能力 • 3、适时参与到游戏中,增进师生感情
• 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 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 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 • 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
• 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 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 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 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 • 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 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 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
(三)主题内容的选择 • 在选择主题内容时应重点抓住儿童日常 生活中能接触的事物,使教育能体现对儿 童生活的影响。 • 观看绘本:《克里桑斯美美菊花》 • 分析: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
• 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道德测试) • 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 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 改组。 •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 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 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 • 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 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 遵循儿童社会性行为知—情—意—行相 统一协调的发展进程。
二、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主题的确立 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 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 3、从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 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二)主题目标的设计 主题目标要重点突出,简要、明白、确 切,富有针对性、有机性、系统性和整合 性。
• 主题一: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 主题二: • 幼儿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设计
• 主题三 :
• 幼儿社会教育区域活动与教学 活动的设计
主题一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 活动设计:
• 是教师为实现有效地学习目标而预先对教学 过程进行的思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 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以科学的方式对课程 中的某个单元或者其中的某个内容的目标、过程 进行规划、安排和设想,组成一个合理的结构, 使活动得以运行的程式,它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基 本准备。
美术:“画爸爸”、“画妈妈”、“画家乡”
• 健康领域中: 各种游戏活动 • 科学领域中: • 节日活动中
(二)其他领域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