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知识树一、散文分类: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陆蠡《囚绿记》。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4)说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富尔格姆《信条》、蒙田《热爱生命》、鲁迅《拿来主义》、朱光潜《咬文嚼字》、林庚《说“木叶”》、钱钟书《谈中国诗》、川端康成《花未眠》。
二、考点解析:《考试大纲》对散文阅读的要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A.理解(能力层级为B)。
包含: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B.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包含: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C.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包含: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A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答题步骤为: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
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
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
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例题:(07湖南)鲁迅《忆刘半农君》1.在“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答:答案①“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
“烂”是“陈旧”的意思。
②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
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解析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刘半农的一篇文章,作者主要从十年前那个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提倡写白话文的勇敢的战士写起,然后写到近几年来思想发生变化,日益走向保守,以致“在外国钞古书,禁称‘蜜斯’”之类。
解题时要注意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弄”字和“烂”字在句中的意义。
【命题角度】2.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答题思路】①结合文意定层面。
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
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
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广东卷)张炜《耕作的诗人》18.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答:答案⑴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⑵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
⑶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⑷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
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
解析本文始终围绕“耕作”二字描写托尔斯泰的,这两个字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应结合原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作答。
【命题角度】3.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
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
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例题:(09年广东卷)张炜《耕作的诗人》16.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答:答案⑴“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
⑵“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意是托尔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实实、身体力行地从事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人生活得作品。
解析①根据语句:“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
”②根据第五自然段,结合内容作答。
【命题角度】4.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本义。
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
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
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
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例题:(07全国Ⅱ)茅盾《海南杂忆》1.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答:答案天涯本义指天之尽头。
作者也以为“前去无路”。
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
“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
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
此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适合谈情说爱。
解析现实中的“天涯”与作者想像中的“天涯”相去甚远,因而产生了“这哪里是‘天涯’”的疑问。
而“海角”却“出乎我的意外”,岩石相偎倚,风景优美,适宜说情话。
【命题角度】5.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
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
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
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
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
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例题:(01年全国卷)《门》2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答案:“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对应文段]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进来:“是个男孩!”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的喜悦。
即使在伤心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命题角度】6.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答题思路】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
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
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例题:(09年北京卷)《司马祠》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答:答案①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命题角度】7.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词语地位。
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
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
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浙江卷)(英)大卫•洛契佛特《魔盒》1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似乎①:似乎②:_似乎③:答案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命题角度】7.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答题思路】①审清题意明区域。
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
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
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江苏卷)张笑天《上善若水》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A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类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深层含义。
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
有些句子有特定的含义,这往往是指句子的概括意义、警策意义。
这样的句子须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阅读文章时,还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往往在文中起重要作用。
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
例子:09年山东卷: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
答: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答:答案(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B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命题角度】根据文中信息筛选观点、筛选新知。
【答题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指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核心意思归并梳理,概括成简明扼要的语言形式。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指全文的,也可指文章的局部的。
例题一:(全国卷Ⅰ/陕西)雷抒雁《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答案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要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筛选区域,进行准确归纳。
(一)第一问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1)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