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070409)

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070409)

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特色报告我校办学几十年来,始终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和教育需求,坚持以培养优秀师资及各类专门人才为己任,积淀形成了‚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撑起了泰州基础教育的一片蓝天。

诞生于1941年抗日战争烽火硝烟之中的我校前身——泰兴乡师(即泰兴师范学校),在办学初期就提倡‚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为人民、为民族服务的意识,造就了一大批军政干部和教育人才。

当年的学生、中共地下党员、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省高教局局长叶春生曾感慨地说:‚那时虽然条件艰苦,但服务人民、服务民族的办学理念影响了我的一生,使我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至今仍难以忘怀。

‛建国初期,全国各地掀起了规模宏大的群众办学运动,小学师资严重不足。

1952年,苏北泰州师范学校(即泰州师范学校)应运而生,承担了泰州、扬州、南通、盐城、淮阴、徐州等地区部分小学教师培训任务。

1964年8月,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改革教育制度的实践‛号召,将泰州师范学校改办为泰州耕读师范学校。

学校继承延安精神,发扬抗大作风,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为生产和教育一线培养了大量人才。

1972年和1981年,一度停办的泰兴师范与泰州师范分别复校。

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立足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师基本功训练,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注重培育‚两代师表‛,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了一批批合格顶用的师资。

2000年1月,省政府批准泰州师范和泰兴师范合并筹建师范专科学校。

2002年3月4日,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升格师专以来,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方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推广课程改革先进理念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我校虽然刚刚升格师专,工作千头万绪,但仍然把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我们首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推广,让在校学生和中小学教师得到精神的熏陶、智慧的启迪和理念的提升。

1.课堂教学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师范生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在校阶段是储备知识、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的关键时期。

我校把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放在首位,重在强化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识。

在教学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师定位上,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激发学生好奇与探究的天性,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探求知识、掌握能力;在教学环节上,强调应把课堂作为师生互动的场所,进行师生之间交往、对话、沟通和思想碰撞,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学校还通过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由教材教法老师及校内外专家就课程结构优化、课程门类调整、教学内容更新、课程管理体制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合格教师。

2.各类培训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作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基地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我校充分利用这两个平台,对包括本地区在内的全省农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解读。

先后组织了全省初中语文、小学语文和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3期,培训教师400多人次;组织了泰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班10期,培训骨干3000多人次;组织了泰州市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班、提高班、研修班5期,培训校长500多人次;组织了全省农村小学校长培训班3期,培训校长300多人次。

2004年7月,开设了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对来自泰州及盐城、淮安、南通、扬州、宿迁等地的80多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

聘请了郝京华、张洪鸣、邓友祥等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学,采取讲座、情境体验、讨论交流等形式,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并就国际视野下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教学模式进行了生动阐释,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3.深入基层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基础教育教师的‚大部队‛在基层,传统的教育观念始终制约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为此,我校组织专家、教授深入中小学,广泛宣传、全面阐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数理科学系邓友祥、杨俊林等老师,通过课堂教学点评、开设专题讲座等活动,将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最新理念传递给一线教师。

实验教育系李如齐老师,每年应邀到泰州四市三区中小学开设新课改讲座10多场,受到了广泛好评。

人文科学系范荫荣老师,每年都到泰州地区有关中小学开设‚新课程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式学习‛讲座10多场,受到中小学教师热烈欢迎。

二、培养课程改革领军人物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为了将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我校从职前教育和职后跟踪指导两个方面,培养能够引领地方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

1.注重培养具有课程改革意识的未来领军人要想使师范生一走上教师岗位就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骨干,就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强化学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意识。

我们紧贴时代脉搏,调整思路,及时引进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鲜内容,让学生了解教育发展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学习文化知识,锻炼职业技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基础教育的领军人。

近年来,毕业班学生计算机与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累计通过率分别达到91.6%、80.2%、98.9%,专业技能考核鉴定合格率也在90%以上。

我校毕业生基础较扎实,综合素质较高,适应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2006年,人文科学系包璇同学,信息科学系顾燕、李伟同学,实验教育系蒋钻、薛丽同学,外语系蒋晓丽、封婷同学参加南京、连云港、南通、江阴、泰兴、高港等市(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从包括不少本科生在内的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都获得了第一名好成绩。

实验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包揽了泰兴市幼儿教师招聘所有录用名额。

外语系毕业生在历年各县市教师招考中几乎囊括了前10名。

外语系毕业生蒋晓丽和封婷上岗后不到两个月,就在泰州市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精心打造具有课程改革理念的典型领军人服务并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打造具有课程改革理念的典型领军人物。

一是通过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和骨干教师培训班,使不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真正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二是我校专家、学者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结对,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培养了一批中小学课程改革领军人物。

闻名全国的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全国人大代表、特级教师楼文英,泰兴市襟江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杨金林,靖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邵春宁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毕业生中,有2人被评为省名校长、名教师,3人被评为省市级专家,18人被评为特级教师,8人被评为泰州市名校长、名教师。

根据对泰州34所小学师资队伍抽样调查,我校毕业生占校级领导中的70%,占中层干部中的65%。

这充分说明,他们已经成为地方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1981届校友、泰兴市襟江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杨金林,多年来在我校市‚突贡‛专家范荫荣副教授指导下,主持7项课题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创建‚科研成效评估制‛、‚开放式随堂课互听制‛、‚师资队伍建设梯度培养制‛,适用于超大规模学校(88个班级以上)运行;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创办全市第一所公办民助性质寄宿制小学。

先后被评为泰州市名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和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1976届校友、姜堰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楼文英,在我校省‚突贡‛专家李如齐副教授指导下,教育教学成果突出,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特级教师、省优秀班主任。

作为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认真履行职责,多次上交关注教育和民生的提案,曾受到江泽民、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

她每次从北京开会回来,都首先到母校来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楼文英亲切握手交谈,全国不少媒体都作了报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不仅是楼文英的光荣,也是我校6000多名师生员工的光荣和骄傲。

三、提升课程改革教学水平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

我校始终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教学能力要服务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耳濡目染,把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带到以后的中小学教学中去。

省‚突贡‛专家、省‚劳模‛、人文科学系常康副教授根据语文新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构建大语文教育体系。

在教学中,注重学科间交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贴近生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语文能力。

数理系邓友祥教授深入研究数学课程标准,长期深入中小学,调查研究,‚下水‛示范,搜集了大量第一手鲜活的教学案例。

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数学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省‚突贡‛专家、实验教育系李如齐副教授长期蹲点洋思中学,研究、总结、推广洋思教改经验,并将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师专课堂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效果显著。

尤为可喜的是,近年来,我校涌现了一批致力于教学方法改革的青年教师。

学校资助立项的26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有7项是青年教学方法改革课题;1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中,有6项教学方法改革成果奖得主是青年教师。

外语系陈晨老师采用‚交际教学法‛进行听说训练,让学生在交际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实验教育系黄红霞老师运用建构学理论创设了‚四步教学法‛,采用创设教学环境、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实现知识重新建构,培养学生掌握并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对于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通过优质课评比、精彩一课观摩等形式予以大力推广。

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育实习和毕业后实际教学工作中受益很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

2.邀请名师示范讲学,提升师生教学艺术为了充分发挥省级新课程改革基地的优势,我们每年都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在校学生和地方中小学教师作专题报告、开设观摩课。

2004年至2005年,先后邀请了魏书生、孙双金、于永正、窦桂梅、杨九俊等20多名国内著名特级教师、知名校长来校讲学或开示范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