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和雷电流参数
BU mγ (t )[1 + kγ (t )] U(t) = BU mγ (t ) 0 ≤ t ≤ 2.5µs 2.5µs
式中
γ (t ) = A(1 − e τ )e τ cos ω0t
1 2
−
t
−
t
常数 B=0.6025 k=0.525 A=1.159 τ1 = 0.4791 µs τ2 = 9.7788 µs =2π× π×10 ω0=2π×105rad/s
应用实例(式2.11)(见右图): 应用实例( 2.11)(见右图): )(见右图
书第27页图 书第27页图2.7 页图2.7
i (t ) = AI m t e
3
−
t
τ
式中A = 0.01243(µs)-3,τ = 3.911 µs 0.01243(µ
2.2.1.4 几种常用的雷电过电压波形及其近似表达式 1.2/50µ 波形( 2.12) (1)1.2/50µs波形(式2.12) 这种波形是电气电子设备绝缘耐受性能试验中常用的标准雷电过电 压脉冲波形。 压脉冲波形。
6 AI m G (ω ) = 1 ( + jω ) 4
τ
图2.17
对于图2.8 对于图2.8
u (t ) = AU m (1 − e
−
t
τ1
−
t
)e
τ2
A = 1.037 τ1 = 0.4074 µs τ2 = 68.22 µs
《建筑规范》64页图 建筑规范》64页图
2.2.1.2 雷电流波形画法
书第22页图 书第22页图
实线 A 是对88次实测雷电流的取平均值 是对88次实测雷电流的取平均值 是对10次实测雷电流的取平均值 虚线 B 是对10次实测雷电流的取平均值
参看书第24页的表2.3a 参看书第24页的表2.3a
Im 100 lg P = − =− = −0.9259 108 108 = −1 + 1 − 0.9259 = −1 + 0.0741 = 1.0741
用反对数表查 0.0741 得 1186,首数 1表示真数P 的小数点位置,即 1186, 的小数点位置,
P = 0.1186 ≈ 0.12 = 12%
−
t
τ1
−
t
)e
τ2
书第28页图 书第28页图2.10 页图2.10
2.2.2 雷电流幅值的累计概率 对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传统用经验公式( 2.15): 对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传统用经验公式(式2.15): I 年雷暴日大于等20d/a 地区用: 年雷暴日大于等20d/a 地区用: lg P = − m 108 参照书第29页图 页图2.11) (参照书第29页图2.11) 式中,Im 是雷电流幅值(kA) 式中, 是雷电流幅值(kA) P 是雷电流幅值超过 Im 的概率 例如: 例如: Im = 100 kA ,则
2.2.1.3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 双指数等值波形( 2.7) (1)双指数等值波形(式2.7)
i (t ) = AI m (e
−α t
−e
−β t
)
波形见图2.4,几个参数见表2.4 波形见图2.4,几个参数见表2.4 (2) 等值斜角波(式2.8) 等值斜角波( 2.8) 波形见2.5 波形见2.5
书第28页图 书第28页图2.9 页图2.9
(3)10/1000µs 波形(式2.12) 10/1000µ 波形( 2.12) 通信线路上雷电暂态过电压等值波形, 通信线路上雷电暂态过电压等值波形,用于对通信线路网络中的 设备进行试验。 设备进行试验。
u (t ) = AU m (1 − e
此时式中: 此时式中: A = 1.019 τ1 = 3.827 µs τ2 = 1404 µs
α=
1
τf
Im
参看书第25页的表 ) 页的表2.4 (参看书第25页的表2.4)
(3)等值余弦波形(式2.9) 等值余弦波形( 2.9)
Im i (t ) = (1 − os ω0t ) 2
ω0 =
π
式中ω0为等值角频率,它与 为等值角频率, 时间之间的关系为: 波头τf 时间之间的关系为:
τf
该波形上的波头上升部分的 /2处 最大陡度出现在t = τf /2处:
书第27页图 书第27页图2.6 页图2.6
ω0 I m di = 2 dt max
(4) 幂指数波形(式2.10) 幂指数波形( 2.10)
i (t ) = ∑ t Bk e
mk k =1
n
t −α k
当R0=RL满足时,负载获得最大能量,为 满足时,负载获得最大能量,
1 ∞ 2 Wmax = ∫0 u (t ) dt 4 R0
单位负载电阻吸收的能量(单位能量) 单位负载电阻吸收的能量(单位能量)为
W / RL = ∫ i 2 (t ) dt
参看书第32页的表 和 参看书第32页的表2.5和2.6 页的表2.5
2.1.1.2 雷暴时(书第19页) 雷暴时(书第19 19页 雷暴时: (1)雷暴时:在一个小时内只要听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 一个雷暴时。 一个雷暴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一个雷暴日大约为3个雷暴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一个雷暴日大约为3个雷暴时) • 日雷暴时:一日内发生雷暴的时数,单位:时 日雷暴时:一日内发生雷暴的时数,单位: 月雷暴时:一月中发生雷暴的时数,单位: • 月雷暴时:一月中发生雷暴的时数,单位:时 季雷暴时:一季内发生雷暴的时数,单位: • 季雷暴时:一季内发生雷暴的时数,单位:时 年雷暴时:一年内发生雷暴的时数,单位: • 年雷暴时:一年内发生雷暴的时数,单位:时 (2)平均雷暴时 平均日雷暴时:日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 • 平均日雷暴时:日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时 平均月雷暴时:月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 • 平均月雷暴时:月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时 平均季雷暴时:季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 • 平均季雷暴时:季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时 平均年雷暴时:年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 • 平均年雷暴时:年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时 (3)逐时年雷暴时:一天中某一小时内在全年中的雷暴时数,时 逐时年雷暴时:一天中某一小时内在全年中的雷暴时数, 平均逐时年雷暴时:逐时年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 平均逐时年雷暴时:逐时年雷暴时的多年平均结果,时
对于恒压负载,看右图 对于恒压负载, UL 是恒压负载两端的保护 元件动作之后的残压
W = ∫ P (t ) dt
是恒压负载吸收的瞬时功率
参看书第32页下面的式子 参看书第32页下面的式子 参看书第33页的表 参看书第33页的表2.7 页的表2.7
2.2.3.2 频谱分析 t 对于图2.7 对于图2.7 − i (t ) = AI m t 3e τ 式中A = 0.01243(µs)-3,τ = 3.911 µs 0.01243(µ 它的频谱函数为(式2.20): 它的频谱函数为( 2.20): 图2.7
N g = 0.015Td1.3
我国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4使用 使用 我国建筑物防雷规范
N g = 0.024Td1.3
§2.2 雷电流的波形及常用参数 雷电流具有电流所具有的一切效应, 雷电流具有电流所具有的一切效应,不同的是它在短时间内以 脉冲的形式通过强大的电流。尤其是直击雷, 脉冲的形式通过强大的电流。尤其是直击雷,它的峰值有几十 千安培,甚至几百千安培。 千安培,甚至几百千安培。 2.2.1 雷电流的波形 2.2.1.1 雷电流的波形 •雷电流具有单极性的脉冲波形,大约有 雷电流具有单极性的脉冲波形, 雷电流具有单极性的脉冲波形 大约有80% ~ 90%的雷电流是 的雷电流是 负极性的(负地闪)。 负极性的(负地闪)。 •雷电放电具有重复性,一次雷电平均包括3 ~ 4次放电,通常第 雷电放电具有重复性,一次雷电平均包括 次放电, 雷电放电具有重复性 次放电 一次放电的电流幅值最高。 一次放电的电流幅值最高。
Im lg P = − 54
上例的
P = 1 .4 %
2.2.3 雷电流的能量与频谱 2.2.3.1 能量估算 雷电的能量被负载吸收, 雷电的能量被负载吸收,等效为右图 负载电阻 RL 吸收的能量为
W =∫
∞ 2 i (t )RL dt 0 ∞ 2 u (t ) RL RL dt = =∫ u (t ) dt 2 ∫0 0 (R + R ) ( R0 + RL ) L 0 ∞ 2
u (t ) = AU m (1 − e
式中:A = 1.037 式中: τ1 = 0.4074 µs τ2 = 68.22 µs
−
t
τ1
−
t
)e
τ2
书第28页图 书第28页图2.8 页图2.8
(2) 0.5 − 100kHz衰减振荡波形(式2.13和式2.14) 100kHz衰减振荡波形 衰减振荡波形( 2.13和式 和式2.14) 由雷电在低压交流线路上引起的暂态过电压常具有衰减振荡波形, 由雷电在低压交流线路上引起的暂态过电压常具有衰减振荡波形, 且第一个波的波头时间很短。 且第一个波的波头时间很短。
2.1.1.3 雷暴月 (1)雷暴月:该月中发生过雷暴,而不论该月发生过多少天雷暴。 )雷暴月:该月中发生过雷暴,而不论该月发生过多少天雷暴。 年雷暴月:一年中雷暴月数,单位: 年雷暴月:一年中雷暴月数,单位:月 (2)平均雷暴月:年雷暴月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月 )平均雷暴月:年雷暴月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 2.1.1.4 雷暴季节 (1)雷暴季节:一年中雷暴所发生的月份构成的时段,而不论在 )雷暴季节:一年中雷暴所发生的月份构成的时段, 这些月份中雷暴发生的天数。 这些月份中雷暴发生的天数。 (2)平均雷暴季节:雷暴季节的多年平均结果。 )平均雷暴季节:雷暴季节的多年平均结果。 2.1.1.5 雷暴持续时期 (1)一年中初雷日与终雷日之间的天数,单位:d )一年中初雷日与终雷日之间的天数,单位: (2)平均雷暴持续时期:雷暴持续时期的多年平均结果,天 )平均雷暴持续时期:雷暴持续时期的多年平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