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研究现状
作者:张琼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24期
摘要:合作创新是企业共同投入自身的优势资源以达到共同的研究开发目标的合作契约安排,是创新的一种组织形式。
目前关于合作创新的研究,从事产权合作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键词:合作创新;组织形式;产权合作;非产权合作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1
一、引言
国外的学者一般使用研发合作(R&D Cooperation)、合作研究(Cooperative Research)、共同研究开发等概念来代表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可以理解为是与其他的组织合作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来实现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过程,合作创新是企业共同投入自身的优势资源以达到共同的研究开发目标的合作契约安排,是创新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合作创新的类型和组织模式
合作创新的实现可以有许多方式,同时也可以发生在各种场合,合作方式可以是技术联盟、技术标准、技术人员交流、技术交流会议等,合作关系可以是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创新,可以是产业链上下游间的纵向合作,也可以是同行业间的横向合作,可以发生在子母公司间、集团公司内部,也可以是企业间的合作。
合作创新的形式有正式合作与非正式合作形式之分,一般说来正式合作以协议或合同为基础,各方的责权关系明确,并形成书面合同,而上文所提到的产权合作研发一般都属于正式合作的形式。
非正式合作约束相对松散,且约束是无形的,不存在正式的合同或协议。
根据合作创新的一体化程度,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三类:股权型合作研发组织、对外委托型合作研发形式、非股权非委托型合作研发组织。
三、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研究现状
根据合作创新是否涉及到产权,可分为产权合作和非产权合作两大类[1]。
非产权合作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协议,此时企业之间是一种合约联盟关系,主要的组织模式有研发联合体、共同研究开发、组织网络、研究开发合约、许可证协议、技术交换协议包括技术共享和交叉许可等,其中还包括信息产业的技术标准等,而产权合作包括购并、合资和少数股权投资包括交叉持股和少数持股等方式建立一种资产的纽带。
高山行(2009)等人的研究认为,企业R&D能力越强,越偏好于选择非产权合作模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大,越偏好于选择非产权合作模式[2]。
Das和Teng等人在风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外部环境不确定型与绩效风险的关系,即绩效风险是由外部不确定性导致的,合作风险是由合作伙伴间的机会主义导致的[1]。
非产权合作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技术生命周期短的产业中是一种普遍的合作方式。
罗炜认为自身的R&D能力强的企业一般倾向于选择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创新模式,辅助性技术与其他企业非产权合作研发的模式。
如果企业合作是为了获取合作伙伴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及其他有价值的资源,则其倾向于采取产权合作模式[3]。
他们认为,非产权合作比产权合作更能有效地控制绩效风险。
一方面,非产权合作的约束力较低,合作伙伴能够很容易地退出合作研发联盟。
而且,产权合作模式进入时一般会进行特定的投资,而这种投资不易转移、撤出,因此,它比非产权合作具有更高的退出成本,交易失败的损失也比非产权合作要高。
另一方面,产权合作的管理成本比非产权合作要高。
产权合作意味着权益共享,而权益共享就要求合作者进行决策时需要共同制定,那么决策过程就会杂,联盟的战略灵活性也会降低。
当风险感知比绩效感知更低时,企业倾向于采用非产权合作模式,反之则采用产权合作模式。
产权合作中,合作双方本着共同分担合作研发的成本、共享合作剩余的目标,双方的合作相对稳定,此时一般双方的技术人员技术学习更频繁,相互信任程度更高,知识反馈更及时,有利于知识转移。
司春林(2005)以宝钢——上海大宗激光拼焊为例,研究了股权合作创新模式对上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同时表明上下游大型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诱因是为了弥补互补性战略缺口[4]。
随后,刘益等(2007)基于风险敏感度对企业选择合作创新模式的偏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权合作既不能够有效地预防绩效风险,也不能够预防合作风险,于是,风险敏感的企业一般采用非产权合作模式,而风险敏感度较低的企业,一般采用产权合作模式[5]。
研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绩效风险对企业选择非产权合作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
目前关于合作创新的研究,从事产权合作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产权合作研究中,目前的文献主要关注的是RJV合作形式,对于交叉持股形式的产权合作模式的研究也仅仅限于实证研究,目前在产权合作关系中关于交叉持股这一组织安排形式对合作创新的影响还没有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Das T. K., Teng B. S..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6(1):31-61.
[2]高山行,谢言,王玉玺.企业R&D能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6):932-940.
[3]罗炜,唐元虎.企业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及其选择[J].科学学研究,2001,4(19):103-108.
[4]司春林,段秉乾,钱桂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研发模式选择[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2):77-98.
[5]李纲,刘益,廖貅虎.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的风险与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19):107-11.
作者简介:张琼(1986-),女,江西南康人,工作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职务:教师,研究方向:会计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