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ppt课件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
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谐音联: 谐音,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上联:成谐(陈)。 下联:像谐(向)。
一姓陈的麻子和一姓向的互讽
藏头歇后法----有趣的数字联
北南
六
二
七
三
八
四
拆字联
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相传朱元璋做皇帝微服出游。一天,他在大街上看见一个拆 字先生,相貌不俗,就跟他交谈起来。原来这是个读书人,从重 庆到南京来投奔朋友,可他的朋友不在,盘缠又用光了,只得用 拆字算卦的方法谋生。朱元璋对这人很感兴趣,就出了上面这一 句上联,请他来对下联: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朱元璋出 的很巧妙,对方是拆字先生,朱就用拆字的办法把他的籍贯重庆 府的“重”字,拆成“千里”两字,又表示重庆离南京很远的意思。 这位拆字先生也对得很巧,你们能说说巧在哪儿吗?
苏轼上联的是: 狗 啃 河 上 骨; ( 和 尚骨)
其实,这是二人开玩笑的一副哑联。
你猜得出来吗?
佛印的下联的是
水 流 东 坡 诗。 (东坡尸)
逆转联
特点是:通过在原联中添字、减字、 改字等方式,使原来描写的事物向其反 面转化产生相反的结果。
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 年三十,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
在古时,人们撰贴春联主要 是突出其喜庆气氛,多用一些吉 祥词句,而不过分追求其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时代赋予大地 以新的生机,春联也相应有了新 的变化,人们在突出其喜庆气氛 的同时,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统一,在以歌颂祖国、自由、劳 动、团结等为主题的春联大量涌 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叁
春 联的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村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财主见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缺字联
上联:袁世凯 千古; 下联:中国人民 万岁。
袁世凯 对不住 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 民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 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 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写好的对联一看, 都觉得写出了人民的心声。
一天,祝枝山(明书法
鼓,咚咚咚。”口中说着,
家、文学家)游西湖,遇到 连擂了祝枝山三拳。祝枝山想,
了杭州举人徐子建。徐子 好哇,你名为请教,实则打人。
建说:“久闻祝兄大名, 来而不往非礼也!便说:“这有
如雷灌耳。今有一对请教 何难?下联为鸡啄铜盆,嘴敲
可否?”祝枝山说:“谈不 锣,哐哐哐’。”边说哐哐哐,
到请教,你就马儿伸腿— 边打了徐子建三个耳光。徐子
—出蹄(题)吧。”徐子建想, 建非但不生气,连声说;“佩服,
你叫我出题(蹄),不妨就以 佩服!”
蹄为题吧,于是吟了上联: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 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 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 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 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 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相 等。
贰形
对仗,即词性
式
相同。上联某一处
特
用了某一类词,下 联同一处也要用同
点
一类词。
上下联相对的 词性只用一个大门 类的,叫“宽对”, 难度就小;用小门 类的,如上句用花 卉名,下句也要用 同一花卉名的,这 样用对叫“工对”。
把大拆成“一人”,跟“千里”相对,又暗合朱元 璋的身份, “一人成大”,除了大明君主朱元璋还有谁呢?同时 又借机称赞了朱元璋一番。第二天,朱元璋就派 人召他进宫,给他封了一个不 大不小的官。
同部首法
❖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 魑魅魍魉,死小鬼鬼鬼犯边。
相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急于派员与 他们议和。有个自吹汉学通的外国家伙,竟忘乎所以的对清政府 代表写了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借以羞辱中国人, 字写得歪歪扭扭,却妄图显示侵略者淫威来吓唬中国人。中国官 员看了,个个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但又不敢公然顶撞,怕得罪 了洋人,议和不成,清政府怪罪。那些外国家伙揣知其意,气焰 更加嚣张。当时有一位中国道员,“呼”的一声站起来,一挥而就 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义正言辞,把敌人戏谑得 无地自容,只好目瞪口呆。
九
五
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 意即:缺衣少食。
横批:没有东西(吕蒙正贫贱时春节作的对联)
哑联
苏东坡贬黄州后的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 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 望去,只见一条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 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 不禁大笑起来。
分 类
喜庆联,这比较普遍, 几乎家家户户用之。
行业联,各行各业欢 度春节根据行业特点书写 张贴的春联。
思念联,家里近几 年(一般是三年之内) 有亲人亡故,多用之。
祈吉联,家宅的前后 左右贴上“前朱雀”“后 玄武”、“左青龙”“右 白虎”,门口贴上“旭日 高照”“紫气东来” 。
肆
春 联的
延 伸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 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临除夕,不得 不又写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 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 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奏效,人 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 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 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中 国 传 统
文 之春
化联
壹 贰叁肆
目
春
春
春
春
联
联
联
联
的
的
的
的
起
分
特
延
录
源
类
点
伸
壹
春 联的
起 源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 “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 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 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 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 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 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 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叁
平仄相对。 阴平、阳平 为平,上声、去 声为仄。如对联 上句为平平仄仄 平平仄,下句便 应是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相对 读起来便感到悦 耳和谐。但现代 撰联已不太拘泥 平仄了。
内容特点
春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 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颂盛 世之意。
春联用语一般轻松欢快,喜 气洋溢,切情切景,大红色彩配 上吉祥话语,为春节平添了欢乐 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