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 • • •
山东划定水土保持红线 治目前水土流失需270亿元 2014年06月02日山东率先划定水土保持“红线” ◆2.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待治理 ◆对市场准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 目前我省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治理 一遍约需270亿元。为此,我省出台《山东省水土保持条 例》,划定水土保持保护“红线”,并对市场准入行为实行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 1992年以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由此前的6.35万平方公里 大幅减少,但仍面临一些问题,每年水土保持投入只有1000 多万元,黄泛地区引黄河水带来大量泥沙,因不能及时治理, 将引起当地土地沙化严重。
注意事项
选取景观分类的具体指标时,要根据收集到
的资料和规划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分析,综 合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人类需要和社会经济条 件,依据规划目标和一定的原则,选取最能揭示 景观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的指标作为
分类体系。ຫໍສະໝຸດ 观生态分类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依据和指
标来反映尽可能多而全面的景观特性,一般是选 择能代表景观整体特征的几个综合性指标为分类 依据。
山东首设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 额度高达21.96亿 2014年06月02日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山东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 建设厅日前联合印发《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 范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政策效应。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 是由省级财政于今年起设立的,资金额度达21.96亿元。
据了解,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 建设、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 施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保护,以及城镇化发展 重大规划编制等。同时,鼓励地方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综合 运用公私合作(PPP)、补助、贴息、奖励、担保等手段,引 导和带动各类社会资金投入。
• 例:NAVEH根据能量、物质和信息将景观分类为: 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半农业景观—农业景 观—乡村景观、郊区景观—城市工业景观。
4、按照人类影响强度的景观分类
Forman 和Godron根据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程度,将景观分为5类:自然景观—管理景观—种 植(耕作)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3. 实用原则 景观类型的划分因实用目的不同而不同,对于 同一景观,不同的研究目的所划分的景观类型也 不一样。以土地评价为目的的景观生态分类其侧 重点在土壤发生、地形地貌及水文等特征上,而 以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景观生态分类则侧重于景观 的资源数量、分布及人为影响等特征上。
4. 等级性原则 景观和其它系统一样都存在着等级,在每一 种类型的景观下面又可根据实际划分出更细的亚 景观类型。 例:景观纲—景观目—景观科—景观 属—景观。其等级数量与景观尺度及研究目的有 关,等级越少,其实用性越强,不同等级所依据 的主导因子也不同,高等级所依据的主导因子反 映大尺度的时空变异,低等级所依据的主导因子 则反映小尺度的时空变异。
在这种情况下,我省制定出台《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该 条例将于10月起正式实施。条例在全国率先划定了水土保 持“红线”,明确规定水土保持规划应包括水土流失状况、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等内容,并对水 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依法划定限制或者禁止生 产建设的区域。 我省还规定,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内水土 保持功能明显降低、水土流失状况严重恶化的区域,县级 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建 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限制审批。
因此野外调查的属性指标应根据景观生态分 类的应用目的而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查越 详细越好。 景观调查的野外工作主要是对采样点的描述, 包括土壤、植被、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地质、 水文、动物及其他相关属性信息,以获得精确而 可靠的属性数据来描述图像解译单元,进而将它 们转化为景观类型。
(五)景观分类体系的建立 在识别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后,根据主要景观特征的差 异和联系,以及预先确定的分类等级框架,以功能关系为 基础划基础单元,以空间形态为指标进行类型归并,建立
土地分类、景观性质分类、 按照生态流的景观分类、
按照人类影响强度的景观分类
1、土地分类
• 土地分类是将土地排列成一定的类别或级别。
• 土地分类的途径有3种:①属性分类途径,即按照土地固
有的性质(包括气候、土壤、地貌和植被)来进行分类; ②土地景观分类,即依据土壤的镶嵌性特性,考虑到景观 要素间的相互作用,采取相近合并的步骤,成等级的划分 面积越来越大的土地单元;③土地能力分类,即按照土地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分类体系应反映出控制景观形成过程
的主要因子,体现景观的空间分异与组合,并突出体现人 类活动对景观演化的决定作用。
(六)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 1、分类精度评价 2、分类结果的后处理与校正 (七)景观生态分类图制作 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结果,客观而概况地反映研究区 景观生态分类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面积比例关系而形成的图, 就是景观生态图。景观生态图是景观生态特征的一种直观 表示法。
四、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一)目标定位与资料收集
首先根据分类的要求对研究区进行整体的定位。如确 定景观边界范围,分类原则与依据,分类的基本单元、粒 级等,并收集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地形图及各种相关资 料。 遥感影像数据有MSS、TM、SPOT等影像数据,应根据 分类尺度及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影像数据。同时,根据分 类需要选择相应的土地利用图、地貌图、气候图、土壤图
指标选取
• 初始分类的主要指标,一是地貌形态及其界线; 二是地表覆盖状况,包括植被和土地利用等。 • 常用的类型特征指标:地形、海拔、坡向、坡度、 坡形、调查表物质、构造基础、PH值、土层厚度、 有机质含量、剥蚀侵蚀强度、植被类型及其覆盖 率、土地利用、区位指数、气温、降水量、径流 指数、干燥度、土壤主要营养成份含量以及管理 集约程度等。
(四)样点确定与野外调查
通过景观特征提取,可以获得大量景观特征数据。除 了那些对景观解译正确的数据外,还需要进行实地核实, 并补充调查景观要素的属性数据,特别是收集道路、流动 路径、动物、土地利用等方面的信息。 野外调查应以所确定的主导因子调查为主,但景观 要素的属性数据不仅要用于景观生态分类,更重要的是景 观格局分析、景观生态评价和景观规划管理研究的需要。
斑块或残存斑块;景观要素的边缘往往是规则的几何形; 线状廊道和网络不断增加,而河流廊道渐少,基质连接度 降低,景观镶嵌度高;生物量小,平均生产力往往降低; 物种多样性较高,引进种特别多,尤其是引进了一些有害
物种;
(5)城市景观: 由大量密集的人工建筑物构成的景观,存在 一些管理和栽培植被,景观要素主要分为街道和 市区两类。 特点:景观颗粒小,景观要素之间的边缘明 显且多为几何形;街道形成网络;生物量小,城 市净生产力完全是负值,靠大量的输入来维持系 统的稳定;生物种类最少,多为引进种,且分布 不均匀。
(1)自然景观: 指没有受明显的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景观 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 特点:景观颗粒较粗糙;景观边界往往是弯 弯曲曲的;基质连通性高;斑块、廊道密度低; 多数斑块都是环境资源斑块;植被积累的生物量 最大,但供人类利用的净生产力极小;物种多样 性丰富,均为本地种。
(2)管理景观: 指有人类居住,并对当地的自然植被进行管 理和利用的景观,景观内可能出现一些人工栽培 植被;
另外,我省还率先在全国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建设中设定了市 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 域和产业。学术上的说法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 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 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水土保持技 术服务单位若弄虚作假、谋取不正当利益,伪造、虚报、 瞒报数据,将由省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列入不良行为记录 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特点:有人类居住点出现,出现用于交通运 输的线状廊道,基质连通性被切断;出现更多的 干扰斑块,镶嵌度增加;生产力仍为正值,但分 布不均匀;矿物质循环受到干扰;物种多样性可 能增多也可能减少,但一些需要较大栖息地的物 种可能消失。
(3)种植景观(耕作景观): 指由大量农田(人工栽培植被)以及与之相伴的人类 居住点、树篱、道路、水塘等形成的景观,景观内可能残 存少量自然植被。 特点:景观颗粒变细;景观要素之间的边界已较分明, 而且出现规则的几何形状;以耕地为基质,村庄增多,分
第八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第一节 景观生态分类 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一、 景观生态分类的含义 景观生态分类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 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并以此作 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 景观生态分类主要围绕景观结构和功能,从功能 关系着眼、从结构入手,进行景观类型划分。通 过景观生态分类系统的建立,全面反映一定区域 内景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系,揭示其空间结构 与生态功能特征。因此,景观生态分类包括单元 确定和类型归并,前者以功能关系为主,后者以 空间形态为主。
• 景观生态分类是正确认识景观、有效保护和合理 开发利用景观资源的重要基础。
二、景观分类的原则
1.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区域综合体,是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 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因而 对其分类应体现出综合体的特征,可从景观生态系统 的空间形态、空间异质组合、发生过程和生态功能等 四个方面的属性特征来综合考察。
三、景观生态分类体系与指标选取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采用功能与结构双系列制 ①功能性分类:主要根据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属性(生物生 产、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来划分归并类群,同时考虑人 的主导性和应用价值; ②结构性分类:以景观生态系统的固有结构特征为主要依据, 更侧重于对系统内部特性的分析,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景观 要素的空间结构规律和特征。
布在广大的耕作景观内,因而使斑块数量增多、廊道和网
络也明显增多,基质连通性进一步下降;干扰斑块减少, 引进斑块增多;生物量较小,但供人类利用的净生产力最 大;物种多样性降低,出现大量引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