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03-06痫病
痫病源流
痫病早在《内经润口有论述,称之为“胎病”、“巅疾”,强调本病及先 天因素有关。如《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 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 疾也。”《诸病源候论》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有确切描述,认识到本病具有 反复发作的特点。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癫痫叙论》指出:“ 夫癫痫病,皆由惊动,使脏气不平。”对其病因认识更加深入。元代朱丹 溪《丹溪心法·痫》认为本病“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而成,提出治 疗以祛痰为主。明清医家将癫、狂、痫三证加以区别,分而论之。清代程 国彭《医学心悟》创制定痫丸,至今仍为痫病治疗的代表方剂。李用粹在 《证治汇补·痫病》提出阳痫、阴痫的分证方法及相应治则。王清任进一 步认识到痫病及元气虚、脑髓瘀血有关,并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治 气虚血瘀之痫,为痫病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病因
1.禀赋不足痫病之始于幼年者,及先天因素有密切关系。母体怀孕后 ,受惊恐,或七情郁结,胎气逆乱,脏气不平,胎元受损,出生后易发 生痫病。或妊娠期间,母体多病,服药不当,损及胎儿,成为发病的潜 在因素。如《慎斋遗书》:“羊癫风,系先天之元阴不足,以致肝邪克 土伤心故也。”
2.七情所伤突受大惊大恐,气机逆乱,肝肾受损,阴不敛阳而化热生 风;思虑太过伤及脾胃,脾胃受损,精微不布,痰浊内聚,又遇情志诱 因,痰随气逆,蒙闭心神清窍,发为痫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或素蕴风痰,因于惊恐,易患痫病。
痫病初期,多以风痰闭阻,或痰火炽盛,正气尚足,痰浊尚浅,以实证 为主,易于康复;病久不愈,损伤正气,导致脾痰盛,或肝肾阴虚, 表现虚实夹杂,则治愈较难。痫病发作期多实或实中夹虚,阳痫发作多 实,阴痫发作多虚。若痫发时突然痰涌喉问可致窒息,严重者可致阴阳 离决而死亡。休止期多虚或虚中夹实。休止期仅是逆气暂时消散,但由 于病因未除,而脏腑气血功能未恢复,随时可能再次发作。
脑系病证大致可分为脑体(髓海)、脑用(元神)、脑窍(目、耳 、鼻、口、舌)和脑脉(经络)等方面。髓海渐空,神机失用,则 未老健忘,甚则痴呆。邪入经络,清窍失灵,则眩晕、脑转、 耳鸣、目无所见、舌即难言。风阳夹痰上扰,气血逆乱,直冲 犯脑,则为中风。头为诸阳之会,脑脉不通或挛急,则头痛、 头风。临床上头痛、眩晕、中风、痴呆、癫狂、痫病属于脑系 病证范畴。
(二)病机
痫病病位在心、脑,及肝、脾、肾相关。以心脑神机受损为本,风火 痰瘀上蒙为标,基本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风火、痰瘀蒙蔽心窍,流窜 经络。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痫病之痰,具有随风气而聚散和胶固难化的特点 。本病之所以久发难愈,反复不止,正是由于胶固于心窍之“顽痰”所 致。痰浊不除,则痫病反复发作,乃成痼疾。至于发作时间的久暂、间 歇期的长短,则及痰浊的深浅及正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3.饮食失节过食醇酒肥甘,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 湿生痰,痰浊内盛,痰浊迷塞心窍;积痰内伏,火邪 触动内伏之痰,痰随火升,阻蔽清窍;或因饮食不洁 ,误食带虫食物,导致虫寄生于脑,阻于脑窍而发痫 病。
4.外伤、他病多因跌仆挫伤,或出生难产,致脑窍 受伤,瘀血阻滞,络脉不和,神明失用。或六淫之邪 所干,或患他病后,痰瘀气火,壅塞经络,上窜脑窍 ,发为痫病。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大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小发作 时仅有突然呆木无知,两眼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面色苍白,短时间即醒,恢复正常;局限性发作可见多 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 2.反复发作,发无定时,发作时间长短不等,多数在数秒至数分钟即止,醒后对发作时情况全然不知。 3.发作前可有眩晕、胸闷等先兆症状,发作后常伴疲乏无力。 4.多有家族史,或产伤史,或脑部外伤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脑电图检查、动态脑电图,颅脑CT、MRl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及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概述
痫病的概念: 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发时精神恍惚,甚则
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 中怪叫;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移时苏醒,醒后如常 人,常伴疲乏无力等症状。
外感头痛及内伤头痛的鉴别,头痛的分经用药特点,分证论治;眩晕的概念,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分证论治;中风的概念,诊断,中经络及中脏腑的鉴别,中经络的分证论治;痴 呆的概念,诊断;要点,及郁证的鉴别,分证论治;癫狂概念,分证论治;痫病概念,病机关键,及癫狂、中风、厥证鉴别,分证论治。
脑为元神之府、清窍之所。又为髓海,藏而不泻,故称“奇恒 之腑”。元神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清窍又称脑窍 ,指人的眼、耳、鼻、口、舌等器官。脑通过经络及五脏相连 。脑的病理表现主要是髓海不足、神机失用、清窍失灵、脑脉 不通等。
西医学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相当于本病的范畴,凡大 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不同 类型的癫痫,均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痫病多由于先天不足、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累过 度、跌打外伤,或他病之后,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 、火、痰、瘀蒙蔽心窍,壅塞经络,气机逆乱,元神 失控。
此外,脑为元神之府及心藏神的功能又密切相关,故 某些神志异常的病证须及心藏神的功能失调相参,如 痫病、癫狂等。
脑系病证的治疗当分虚实,虚者补之,如补肾生髓 、健脾养血、养肝潜阳等治法,实者泻之,如息风、 化痰、开窍、活血、化瘀、通络、清热等治法,临床 上可针对不同病证,辨证施治。
第六节 痫病
中医内科学
第三章 脑系病症
第一节 头痛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中风 第四节 痴呆 第五节 癫狂 第六节 痫病
学习目的:
了解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发病特点,熟悉头痛、眩晕、中风、痴呆等病证的概念、病因、机,掌握脑系病证头痛、眩晕、中风、痴呆、癫狂、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
学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