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人格与能力的社会心理学诠释

现代人格与能力的社会心理学诠释

ISSN1009-8976 CN22-1322 C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Changchun Inst.T ech.(Soc.Sci.Edi.),2005,V o l.6,N o.42 245-8现代人格与能力的社会心理学诠释王素玲(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合肥230009)摘 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论述了现代人格与能力的关系及社会作用,现代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塑造途径等问题,提出了人的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人格品质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非能力超然之结果,而是健康人格与能力协合之杰作。

关键词:人格与能力;道德品质;人格塑造;社会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976(2005)0420005204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冲突,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重大变迁。

特别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那么,如何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变迁中现代健康人格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及能力最大效能程度的发挥,及如何培育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人格,使健康人格与高智能达到最优协合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内驱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格与能力的界定“人格”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

人们在描述和评价一个人时,常会说“他具有健全的人格”,“他的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人格词汇包含了多重含义,有法律意义上的,有道德意义上的人,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涵盖三层意思:一、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个人的道德品质;三、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1]。

本文立足于社会心理学,运用哲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的理论,试从个人的道德品质视域来探讨人格品质与能力之关系。

本文对于人格的界定正如柏华所做的解释:“人格——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收稿日期:2005206218作者简介:王素玲(1972,102),女(汉),安徽合肥,在读硕士主要研究当代文化主流与思想政治教育。

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征等。

”他进一步认为“人格对人而言,是个人的社会化。

”[2]柏华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高度对人格概念进行了较为科学界定,拓展了人格的内涵。

显然,人格随着人的错综复杂社会化过程的实现,具有了显明的社会性。

可见,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等所表现出来的为人的道德品位和格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人格前面加上“社会”两字,在选人用人的准则上,推崇“人格本位”的价值观。

在心理学上,能力(ab ility)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内涵包括个人现在实际“所能为者”(现实能力)以及将来“可能为者”(潜在能力)。

哲学范畴的能力是指,主体的人所具有的为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它是在人的自然素质基础上产生的人的社会力量和潜能。

能力作为社会主体所必备的能够实现并确证自己的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也是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与价值得以确立的基础。

因而说,能力作为社会主体的必备条件之一,与人格道德品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李哲良在《潜能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潜能基于人格”的命题,强调人格是人的潜能系统组织的核心。

马斯洛也说:人的创造力直接来源于人格,人的智慧、潜能是从健全的人格中流出的。

许金声先生形象地把一个人的人格力状况与潜能发挥的关系用三角形表示:智慧力、意志力、道德力各为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就是潜能发挥的程度。

只有当人格三要素平衡发展,协同发挥作用构成等边三角形时,他的潜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倘若忽视人格道德品质的优劣,仅仅强调能力之作用,是不可取的。

正如司马光所言:“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于颠覆者多耶。

”充分肯定了德在其首,德才兼备的必要性和科学内涵。

在当代,也是我党“德才兼备”用人准则以及“以德治国”方略实行的有力佐证。

二、现代人格与能力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人格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既有统一性又有对立性。

其统一性是指德才兼备,此类人格范式则是高品质高能力的统一。

“德者,才之帅也”,德是人才的灵魂,具备了德性,社会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才会符合时代的节拍,才能真正为国家、社会、民族做出贡献,其人格品质是高尚的。

在这过程中所凸显的才智才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终极意义。

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国富民安、社会发展抛弃一己之利而追寻崇高的理想。

他们树起了高尚人格与能力智慧结晶的丰碑,凸显出了伟大的人格力量,其功德炳彪史册。

其对立性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有德无才,此类人格范式是具有较高道德水准和品格,但缺乏能力智慧,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而这类人需加强培养,增强能力,对这类人则要慎用。

二是有才无德,这类人个人主义严重,信奉“能力本位”。

为达到一己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人格。

这就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国之乱臣,家之败子。

”其能力越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会越大。

因而这类人是选人用人之大忌。

三是无德无才,这类人人格低劣,能力低下,但拍马逢迎却在行,他们对社会发展必然起到阻滞作用。

这种人是用人之又一大忌。

三、现代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西方心理学家对健康人格的特征进行了不同描述:奥尔波特指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弗洛姆指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弗兰克指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这些理论家关于健康人格的描述,有些是吸引人的,并得到了赞同,但有其明显缺陷。

主要是他们对健康人格的研究,立足于西方社会的现实基础,缺乏科学性,没有揭示出人格的道德品质内涵。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理想人格(即道德人格)应是仁智统一,善统真美;化德性为德行。

其特点在于通过身体力行而不断实现道德理想,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

”荀子:“涂(途)认可以为禹。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看来,人人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

这种信念,无疑地又使理想人格具有了较为现实的品格。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非常关注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人格也是现代人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对健康人格的培育应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升,即现代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应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首先,现代人格贵在求真,它是人格和谐统一之基础。

求真,就是探索客观规律,尊重科学,获得真理。

求真的目标就是坚持理想与信念的崇高性。

要实现这一崇高性,就必须格物致知,求真务实。

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价值的灵魂和最高精神追求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条件。

在高尚的人格中,人们能感受到品端、才高等素质所显示的影响力,能激发出人们潜藏于内心深层的真挚情感,释放出更大的潜能。

反之,不健康的人格将导致个体走向失败甚至犯罪。

其次,现代人格贵在求善,它是人格和谐统一之灵魂。

求善,就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所遵循的道德规范。

《礼记・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只于至善。

”这里求善的内容虽实质含义与今天不同,但它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国家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必以高尚美德之人的无私奉献为代价。

这就道出求善的人生境界:敬业奉献。

它是每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人们追求的最高人生价值准则,因而每个人要树立求善的道德心和科学的价值观。

从社会的发展史来看,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无不依赖于人类自身的奉献,否则,整个社会就会停滞、倒退。

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看,如果一个人只想索取,不愿奉献,这个人也就失去了人生价值。

第三,现代人格贵在求美,它是人格和谐统一的陶冶。

求美,就是人类在按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按美的标准来改造主观世界,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追求高尚的情操,创造美好的人生。

追求自我是超越的,这个人就被能力感、信心感和决定感抓住了。

自我超越的关键,是获得关于我们自我的客观的认识。

荣格认为,不首先了解自我的全部本性,实现自我是不可能的。

因为自我体现了对于人格一切方面的统一性、综合性和完整性的追求。

当自我逐步显现出来的时候,一个人就觉得自我和世界处于和谐的状态中。

反之,就使人格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中。

自我超越的表现就是鉴赏生命,欣赏生活,创造美好的人生,这亦是健康人格的终极状态。

第四,现代人格贵在求新,它是人格和谐统一的升华。

求新,就是使自己不停顿地成长,引导自己多学,多思,多练,多辩,且集中体现在优化创造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从最终意义上讲,创造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揭示,人人都有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天赋,只是这种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作用的水平上有所不同。

因此,作为与社会发6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4)展和进步相适应的健康人格,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禀赋就是其本身内在的要求。

而人的创造性潜能发挥,必以健康人格作为前提,这样创造性潜能才能最大可能地为社会的进步发挥独特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足见创新对于国家繁荣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构成了现代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文化看来,真善非二,二本一物,至真的真理就是至善的准则。

尤其是在道德人格方面,但凡追求一个真字,便一定会显现出其人格之美。

庄子说过:“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知北游》),就是说德会使人显示出美好、道则是你安身立命之所在。

那么道德的原则是善,标准也是善。

由于善是强调个人修养与实践,所以善的原则实行,保持了个人内在心理稳定与外在行为之间的平衡,达到人的精神升华,从而实现人的更高层次的和谐——美。

而美总是在求真、求善取得自由从而达到高境界的时候才出现的,美是真善的升华。

因此真善美是相互包容、和谐统一的。

四、现代人格与能力的社会作用——健康人格与高智慧能力之协合是社会进步的内驱力从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看,社会正在发生一种从解放人的体力进而开发人的脑力的巨大转折。

这种被外国学者称之为智力革命的转折,已经使衡量社会财富的尺度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组成为社会的人的发展程度,尤其是越来越取决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人格的完善。

因此,社会群体的健康人格与高智慧能力之协合,有利于整个社会机体健康运作,直接关系社会文明程度及发展。

从我国的现实看,健康的和谐人格与时代精神之相互作用日益加强,并形成了推动时代进步的新时代风范。

一是进一步确立人的价值是世间最高价值观念,使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断创造和实现人自身的价值。

二是进一步优化人作为生命存在的动机、目的,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至善价值目标,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