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注矿产资源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

关注矿产资源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

关注矿产资源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
作者: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樊相如
一、矿产资源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然而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证券炒股、金融贸易及房地产等,而对又苦又累、效益又差的矿业则大为冷落了,就连大学招生填报地质采矿专业的人也大为减少,以至于有的省在全部考生中无人第一志愿填报地采专业。

一些经济学家在谈到国家发展经济的方略时,都喜欢大谈特谈资本经营、资产证券化、股份化之类,即使在谈到产业经济时也只对IT产业、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津津乐道,认为这些高科技产业是朝阳产业,要凭这些来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认为资源型企业属夕阳产业,这样的企业亏了垮了正好符合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的要求。

这里,我们要大声疾呼:全社会都应特别关注矿产资源问题,矿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属基础产业,对国家安全与发展不仅“无粮不稳”,无矿也是不稳的。

矿产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矿产资源是国防安全的基础,现代化武器所需原材料及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矿产资源。

因此对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国间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日本侵略中国和两次海湾战争等,均是出于列强争夺矿产资源,现今国际上的热点地区和问题地区,也多是由资源问题引起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 13项国际争端,其中包括对我国的南沙、西沙及钓鱼岛的争端均主要是出于争夺矿产资源。

历史证实,谁拥有充足的矿产资源,谁就拥有获胜的基础,例如二战期间,原苏联凭借乌拉尔和高加索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建立起强大的战时工业体系,为抗击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反之,希特勒则曾哀叹:“要是再给我一万吨钨砂,就可以征服世界”,由此可以看出,希特勒是在后悔没能多搞些矿产资源储备再开战。

2.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据估计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均取自矿业,矿业支撑了占我国GDP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

离开了矿产资源,就无从谈发展问题,所以,拥有矿产资源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3.矿产资源问题还是现代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1世纪外交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将是资源外交,因为鉴于矿产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矿产品的自给自足。

矿产品消费大国必然要实施矿产资源全球化战略,各国之间矿产品贸易经济关系也必然要以政治外交关系为后盾二、我国矿产资源危机迫在眉睫
令人忧虑的是,由于冷战的结束,由于利益格局的变化,更由于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贸易全球化的片面理解,因而对国家拥有必备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重要性认识模糊了,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战争胜负的矿产资源,在我国存在着极大的潜在危机。

我国除钨和稀土等少数几种矿产外,绝大多数矿产都是总量不足,人均更低。

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而言,资源短缺将呈“钢性”状态,形势非常严峻。

具体表现主要有:
1.我国矿产资源基础脆弱,无法满足21世纪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

我国虽然矿产资源品种较多,总量较丰,但深入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只是象稀土、钨、锡等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在世界前列,而象石油、富铁矿、铜矿等大宗用量的支柱性矿产则严重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

以石油为例,我国石油储采比仅有14:1,而世界平均为43:1;从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来看,我国仅为世界平均的58%。

因此,本质上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更由于我们将进入人均GDPl000~3000美元的高速工业化发展时期,据国际经验,这正是一个矿产资源消费高速增长的时期。

因此,仅凭本土的矿产资源是无法保障经济继续发展的。

2.我国矿产资源自然禀赋不佳。

大型特大型矿床少,中小矿床多,易采易选冶者少,难采难选冶者多,而且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生产力的分布不相匹配,这都给开发利用带来更大困难。

以铜矿为例,我国已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平均品位仅有0.71%,品位大于1Z的仅占20%,有色金属工业尚待建设的铜矿山品位只有0.62%;而国外,智利4大矿山的平均品位为1.68%,赞比亚为 3.5%,澳大利亚为1.8%。

同时,我国已探明的铜矿体开采条件复杂,大多为小而薄的矿体,可见我国铜资源自然禀赋不佳。

再看铝土矿资源,铝是一种用途之广、需求量之大仅次于钢铁的有色金属。

但我国的铝土矿矿石类型不好,多为一水硬铝矿,铝品位低,而含硅等杂质高,属难选矿,且氧化铝厂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成本高。

这些都说明我国铝矿资源利用的难度也是很大的。

3.找矿难度不断增大,地勘投入严重不足,新增资源速度降低,而消耗速度却不断加快,如不尽早采取措施,将会发生矿产供应中断危机。

目前,我国矿山大多在吃六、七十年代探明储量的老本。

随着过去几十年的开采,地表矿多被发现,找矿向地表下部延伸,找矿成本上升,而勘探投入又严重不足,所筹经费除用于支付工资外,所剩无几,完成的勘探工作量逐年减少。

以钻探工程为例,“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分别为3000万米、2000万米、 1000万米,每期减少1000万米,这必然导致新增探明储量减少。

据国家计委组织的论证,在45种主要矿产中,到2010年只剩Z3种可满足需求,到 2020年时则下降为6种,可见供矿中断的危机已迫在眉睫了。

4.现有生产矿山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工艺技术落后,浪费惊人。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矿山23.9万个,而矿山的效率只及国外的几十分之一。

有用矿物回收率在30%左右,比国外低20~30个百分点。

5.现有矿业体制不顺,秩序混乱。

市场不稳。

由于重复建设,盲目开采,经营粗放,即使是我们在世界上有绝对优势的矿产,其优势也丧失殆尽。

例如钨的多头竞相压价出口,已使国内钨业陷入沉重危机之中。

6.对利用外资在国内勘探和支持我国地质队伍到外国勘探均存在不少问题。

特别是在海洋探矿等方面起步晚、工作力度不够,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称,尤其是与作为资源消费大国的需求很不相称,急待加强。

三、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
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一方面是由客观的资源条件所决定的。

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资源短缺状况将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则是由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管理混乱,经营粗放,浪费严重,从而加剧了资源短缺的严峻性。

必须采取的主要对策有:
1.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再也不能搞过去那种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增长。

这就要大力推进科学进步,具体表现为采用新工艺,研制新设备,提高利用率,减
轻环境污染等。

2.尽快调整矿产资源利用战略,实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策略。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自己国土上的资源是根本无法满足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需要的。

同时还必须看到,我们又不能完全依赖国外供应矿产品。

这就必须全盘规划,深入研究分析各矿种情况,具体对待。

总体上应从目前的“以国内资源为主、国外资源为辅”过渡到“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并重”,再过渡到“以国外资源为主、国内资源为辅”。

依据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求,组织论证划定战略矿产资源,并建立起适度的可靠的战略矿产储备,以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当务之急是要对钨、锡、锑、稀土、钼、汞等供过于求的有色金属矿产和高硫煤、高灰煤、硫铁矿等矿产实行限采;鼓励开采短缺矿种,特别是西部及海域的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

3.要加强研究矿产资源经济学,研究矿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和矿业的重要基础作用。

国家要确立矿业为基础产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矿产资源忧患意识,认识矿产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象对“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等一样,把“节约自然资源”列为基本国策。

要调整矿业税费,尽快同国际接轨,使矿业税赋水平同发展中国家接近。

4.切实增加地勘投入。

地质勘探是风险大收益差的事业,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要让企业自己或私人资本来承担些种风险是不可能的。

国家应将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给以积极的财政支持,将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型矿山建设作为国家重点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来对待。

5.改革矿业管理体制,完善矿业市场机制,调整矿业结构,减轻矿山企业负担。

长期以来,我国的矿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与政出多门非常严重,有冶金、有色、煤炭、化工、建材、核工业等6个中央部管矿山。

还有各地乡镇企业局也管矿山,现在虽然这些部委撤消了,但矿山的管理体制和矿业市场机制的问题仍未解决,矿山企业的困难更是特别严重。

舍此,将无法保障我国的矿产品供应。

6.尽快制定我国的战略矿产资源储备法规与政策,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目前,国际上有美、日、英、法、德等 10多个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矿产战略储备。

美国1946年制定、1968年修订的《战略物资储备法》认为:“战略矿产是指国防所必须的、战争期间将全部或部分依赖进口、并将严格定量控制
储备和分配的矿产”。

美国在阿拉斯加州发现有丰富的石油,但却不急于开采,而是圈定起来作为战略储备。

作为矿产资源大国与矿业强国的美国都尚且如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抓紧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尽快制定关于矿产资源战略法规,依据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建立起适度的可靠的战略矿产储备,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