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类型: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第一部分外建第一章外国奴隶制社会建筑在奴隶制时代,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但它们的社会结构、国家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思想文化有很大的差别,它们的建筑活动也是很不相同的。
一部建筑史,从奴隶制时代开始,就姿态百出,绝无雷同,决不是只有一个简单化的模式。
大体说来,埃及、西亚和波斯属于一种类型,希腊和罗马则是传承关系。
埃及和波斯的建筑传统都因历史的变迁而中辍。
希腊和罗马的建筑,2000多年来,虽然有中世纪的曲折,基本上在欧洲一脉相承。
欧洲人习惯于把希腊、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称为古典建筑。
(一)古埃及建筑史1.埃及金字塔2.昭赛尔(左塞)金字塔3.吉萨金字塔群4.古埃及柱式具体内容1.金字塔主要流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
陵墓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即方锥体),侧影类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语称为金字塔。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
从古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塞开始,采用金字塔这种形式。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
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2.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
它的基底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
它是阶台形的,分为六层。
3.吉萨金字塔群(Great Pyramids.Giza.建于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723—前2563年)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今开罗近郊,主要由胡夫金字塔(Khufu),哈夫拉金字塔(Khafra)、孟卡拉金字塔(Menkaura)及大斯芬克斯(Great Sphinx)组成。
3座大金字塔相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群体。
周围还有许多“玛斯塔巴”与小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是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每一座金字塔都由下庙-神道-上庙-塔体组合。
4.埃及人创建了圆柱各种各样的新奇形式,它们全都基于自然原型。
大体可分为盛放式和束劲式。
(1)凹槽圆柱类似捆扎成束的纸莎草芦苇,柱顶,或者说柱头,模仿纸莎草花或莲花形状,它们分别是下埃及和上埃及的象征。
(2)树干圆柱有着棕榈叶。
(3)纸莎草花。
(4)未开放的纸莎草花蕾。
(5)捆扎成束的莲花,是神庙建筑中可以自由混合使用的一种形状。
(二)古希腊建筑史1..古希腊柱式及其实例具体内容1.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中由圆柱与柱上楣组成的建筑构件的总称。
圆柱的主要构件有柱头、柱身和柱础;柱上楣则是由上楣、中楣和下楣所构成。
多立克式的中楣由三陇板和陇间板相交替。
希腊柱式包括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和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希腊柱式包括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和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多利克柱式代表性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
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
帕特农神庙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
神庙基座占地面积达2.3万平方英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46根高达34英尺的大理石柱撑起了神庙。
它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
4.爱奥尼克(爱奥尼亚)柱式特点:典型特征就是柱头上的卷涡形,看起来如同卷轴卷了起来。
圆柱柱体的高度是其直径的8到9倍,上面有24条凹槽。
爱奥尼克式神庙比起健壮的多利克神庙来,通常显得更精致一些。
代表性建筑是雅典娜胜利神庙和伊瑞克仙神庙(三)古罗马建筑1.古罗马建筑的特点2.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具体内容1.古罗马建筑的特点(1)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2)古罗马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包括: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3)古罗马在罗马柱式的基础上产生了壁柱式、券柱式与叠柱式。
壁柱是将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
券柱式是柱式与拱券结构的组合。
叠柱式是柱式的叠层。
2.维特鲁威(活动期为公元前1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是恺撒手下的一位军事工程师,恺撒死后,到奥古斯都手下工作,参与了一些罗马市政设施工程。
他大约在公元前33年退休,即从事《建筑十书》的写作,完成于公元前13年之前。
《建筑十书》论述范围广泛,大的方面包含了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建筑工程、机械设计等内容,具体方面还涉及建筑师的教育、古典建筑形制、建筑材料、环境控制、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等。
该书为后人了解西方古代建筑技术与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是考古学家的重要参考书。
从内容的完整性而言,《建筑十书》奠定了西方建筑学的基础。
外建第二章欧洲中世纪建筑1.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2.圣索菲亚大教堂3.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4.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具体内容1.拜占庭的建筑在罗马遗产和东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
2.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它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典的场所。
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3.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第一,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的填充维护部分就减薄到25~30cm左右。
第二,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
飞券落脚在侧廊外侧一片片横向的墙垛上。
飞券教早使用在巴黎的圣母院。
第三,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券和拱可以一样高。
4.比萨主教堂,它的钟塔和洗礼堂,是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
它是纪念1062年打败阿拉伯人、攻占巴勒摩而建造的。
这一组建筑群摆脱了主教堂位于城市中心的常例,而造在城市的西北角,连成一线,以完整的侧面朝向城市。
3座建筑物的形体各异,对比很强,造成丰富的变化。
他们构图母题一致,都用空券廊装饰,风格统一。
它们都由白色和暗红色大理石相间砌成。
外建第三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1.佛罗伦萨主教堂2.了解布鲁内莱斯基的设计作品3.圣彼得大教堂4.意大利巴洛克建筑代表5.巴洛克教堂的形式特点6.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实例与凡尔赛宫具体内容1.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1420年—1431年完工,1470年采光亭完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标志。
设计者是布鲁内莱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
主教堂的形制很有独创性,大体是拉丁十字式的,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
它的结构和构造的精致远远超过了古罗马的和拜占庭的。
结构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中世纪的。
它是结构技术空前的成就。
2.布鲁内莱斯基的设计作品:育婴院、巴齐礼拜堂、圣灵大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等3.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结合的殿堂,为世界上天主教徒们的朝圣地,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
作为文艺复兴最重大的工程,圣彼得大教堂在它长达120年的建造期内(1506—1626)凝聚了几代著名匠师的智慧,这期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都曾经主持或参与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营造,圣彼得大教堂代表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最伟大的纪念碑。
4.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5.巴洛克教堂的形式特点第一、节奏不规则地跳跃。
第二、突出垂直分划,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
第三、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第四、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
例如,山花缺去顶部,嵌入纹章、匾额或其他雕饰;把两个甚至3个山花套叠在一起等等。
在追求这些新异形式的时候,不顾建筑的构造逻辑、构件的实际意义,不惜破坏局部的完整。
因而,新的建筑形象确乎是畸形的。
6.鲁佛尔宫东立面是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作品,完整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卢佛尔宫东立面的构图运用了一些简洁的几何结构。
例如,中央部分宽28m,是一个正方形;两端凸出体宽24m,是柱廊宽度的一半;双柱与双柱间的中线距6.69m,是柱子高度的一半;基座层的高度约略是总高的1/3,等等它的柱廊开间净空3.79m,进深在4m左右,相当开朗。
又因为用双柱,所以开间虽大而仍然强壮有力,并且造成了节奏的变化,使构图丰富。
它的总体是单纯简洁的,法国传统的高坡屋顶被意大利式的平屋顶代替了,加强了几何性,从此成了惯例。
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是巴黎西南23千米的凡尔赛宫,法国古典主义最为杰出代表。
它不仅是君主的宫殿,而且是国家的中心。
它成了17~18世纪法国艺术和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
外建第四章亚洲及伊斯兰教建筑1.泰姬∙玛哈尔陵2.日本枯山水具体内容1.泰姬·马哈尔陵建造于十七世纪印度强大的莫卧尔王朝。
其时,印度已经吸收了中世纪伊斯兰建筑的辉煌成果,并在几百年时间里进行了完善、发展。
泰姬∙玛哈尔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
泰姬∙玛哈尔的第二个成就是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
泰姬∙玛哈尔的第三个成就是,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单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
2. 公元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日本天皇一付盆景,在漆盘里放着几块石头。
这付盆景对日本园林艺术未必有真正的历史意义,却凑巧成了一个象征。
日本的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它的集中代表是枯山水。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砂象征湖海。
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