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航空运输始于1871年。
1918年5月5日,飞机运输首次出现,航线为纽约—华盛顿—芝加哥。
同年6月8日,伦敦与巴黎之间开始定期邮政航班飞行。
30年代有了民用运输机,各种技术性能不断改进,航空工业的发展促进航空运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建立了航线网,以各国主要城市为起讫点的世界航线网遍及各大洲。
1990年,世界定期航班完成总周转量达2356.7亿吨千米。
中国航空运输业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2002年按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计已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位;中国航空运输业将在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中继续前进,并确定了在21世纪头20年中实现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历史性跨越的奋斗目标。
而坐落于广州市花都区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最繁忙、客货流量最大的机场之一。
乘着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新白云国际机场的物流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新白云国际机场的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分析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物流发展战略。
关键词: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空港物流 发展战略
一、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功能和定位
广州新国际机场是我国第一个按照中枢结构理念建造的机场,拥有先进的地面货运设施,与城市之间具有机场高速公路、地铁(轻轨)等快速、高效的交通系统作为支持。
因此,新机场建成运营,不仅可以满足广州航空货运发展的要求,而且也将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华南地区航空货运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机场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广州现代物流的发展,并巩固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
过去,由于旧白云机场货物吞吐量的能力有限,广州市的空港物流量一直徘徊不前。
从2000年的空运货邮量36.90万吨,到2003年的41.97万吨,增长率为13.74%,年平均增长
率仅为4.38%,远远落后于同期深圳机场超过25
%的年平均增长率。
广州年空运邮货量
020
40
60
80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万
吨
而自2004年8月新白云机场正式运营以来,空运货邮量开始急剧上升,该年完成49.97万吨,年增长率超过19%。
2005年,新白云机场的营运进入正轨后,共完成空运货邮量71.15万吨,增长率高达42.38%。
根据国际机场理事会的报告,2005年广州白云机场以75万吨货运量跃升为全球货运机场排行榜第二十六位,首次晋身全球机场货运30强行列,而18.7%的增长率在全球货运量五万吨以上增速最快的机场当中更是排名第十位。
由此看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定位不仅是客流上的枢纽,更是希望能够成为连接国内外的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之一。
二、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物流发展现状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占地面积为14.56平方千米,投资198亿人民币,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机场,硬件设施和客货吞吐量均居亚洲前列。
广州白云机场最终建成货邮吞吐量400万吨/年。
2.1货站
白云机场的货站是我国民航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航空货运站工程,在亚洲仅次于香港新机场货站,居第二位。
该货运站是一个自动、半自动化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货库,其自动化立体仓库高达17米,该库采用了托盘式自动仓库,进出库能够同时进行,大大地降低成本和缩短存储周期,并有效地利用库内空间。
货物的运输采用传输车、辊道来完成。
货物的存取流程、运输路线、位置选定等都由计算机自动化程序控制。
2.2航空物流信息系统
新白云国际机场建立了全机场内的骨干网,实现了机场信息的互相传递、共享及协同工作,计算机信息系统则构成了整个白云机场的中枢系统。
新白云国际机场采用了天信达信息技术公司最新的空港货运业务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机场。
该货运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结合空港货站用户的业务需求,不仅能支持白云机场货站国际、国内的进出港业务,联合装卸管理、仓库管理、运价、统计及财务等功能,还可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报文的自动收发与解析,与中国航信的订座系统、国际航空电讯集团公司的报文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以及互联网等实现数据交换。
2.3空港物流园区
根据我国周边国家机场的经验,如日本成田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韩国仁川机场,它们的机场物流园区大大提升了货运功能和处理效率,使其所在城市的货流运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广州市也着手兴建空港、南沙、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
广州空港物流园区,由物流园区经营管理公司,为进驻园区的企业提供国际、国内航空高附加值货物的仓储、转运、加工、包装、快递、配送、报关、保税、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
广州空港物流园区分为空港物流区、空港产业区和后勤生活区,总用地面积为30.676平方千米,包括综合货运站、仓储、加工、包装、快递、配送、海关、查验中心、检疫、银行、商业中心等设施,规划建设成为国家三大国际航空物流园区之一。
三、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发展建议
3.1谨慎处理珠三角地区空港竞争合作关系
珠三角拥有国内最密集的机场群,在方圆200多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5个国际化机场,虽然澳门、深圳、珠海机场的货流量不大,但客、货源生成地基本只有一个,那就是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都会抢去一部分市场。
因此,五个机场的潜在竞争关系异常激烈。
香港机场目前是珠三角机场群的发展龙头及亚太航空枢纽,特别是在机制和管理上,香港机场拥有目前国内其它机场无法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广州和深圳两地机场的崛起,引起了香港机管局的高度关注。
3.2争取开放航权,努力开拓国际航线
航权是指跨国航空运输的权利,开放航权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
中国开放外第五航权,就是准许国外航空公司的飞机有经停中国境内某点上下旅客或货物,再转往第三国的权利。
争取航权的开放,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空港的物流、商贸和旅游活动。
可以海南省的航权开放作为参考。
2003年,中国民航总局宣布以海南为试点,开放第五航权。
不过,由于目前海南省在物流方面还不大发达,第五航权开放的成效并未在物流上显现。
但航权的开放为海南的旅游业注入了生机,2005年海南省共接待外国游客26万多人次,年增长率近40%。
由此看来,航权开放的作用相当明显。
对于广州白云机场而言,航权的开放将为城市带来巨大
的效益,特别是空港物流园区计划兴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更是需要航权的开放予以支持。
四、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空物流的发展策略
以上提出的建议是针对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宏观环境,完善宏观环境后,新白云国际机场发展航空物流也需要有物流上的针对性部署。
这时候的重点应该摆在物流业的合作和建设上。
4.1寻求战略伙伴,形成物流优势互补
在机场建设的过程中,适当引进一些国际著名的航空公司,能够通过借鉴对方的方式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服务水平。
另外,负责机场货运的相关部门可以主动联系航空公司、货运代理人、快递公司等,提高物流衔接能力和运行效率。
4.2继续完善航空物流信息系统
虽然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在投建之初就决定建立全机场内的信息网,但在物流上还是缺少了国际货运清关手续等的相关服务。
如果可以将机场系统、海关系统、“三检”系统和各航空公司的局域网等网络连结起来,提供电子报关等快速通关服务,提高物流速度和服务水平,对机场物流的发展大有好处。
4.3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由于航空运输的可得性有限,空运必须与陆运、水运等运输方式结合,建立与新白云国际机场临近的铁路、公路就非常有必要性。
广州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最稠密的高速公路网络,具备发展多式联运的优势条件,因此应该继续完善周边的运输设施,尽力实现联运间的无缝连接,把客、货分流,提高客流和货流的速度。
4.4发挥口岸优势
新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枢纽航空港之一,是广州地区唯一的航空口岸,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航空口岸,因此我们应该尽力把新白云国际机场打造成连接华南和世界的窗口。
它的定位也应该更加偏向于国际货物的进出口、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华南的航空物流中心。
五、总结
广州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带动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物流发展。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而且毗邻香港、澳门,因此战略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必须是在不影响港澳两地经济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需要结合自身和国内的特点。
因此,我们从宏观角度和物流业的眼光分析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在物流方面发展的战略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广州新白云机场能够继续向前,继续推进物流建设。
参考文献:
1、《空港物流的产业效应分析——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梁海琼,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徐冠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新国际机场建成对广州物流发展的促进分析》杨帆,阎小培,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3、《广州白云机场航空物流预测与对策》梁红梅,宋建阳,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