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1645
柳氏自缢
1664
1646
幡然悔悟
参考&推荐书目
《明实录》; 《明史》张廷玉(清)等编撰; 《清史稿》赵尔巽(清)等编撰;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撰; 《治世馀闻》陈洪谟(明)撰;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美)撰; 《南明史》顾城撰;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仁宇(美)撰; 《剑桥中国明代史》崔瑞德(英),牟复礼(美)撰; 《明史讲义》孟森撰; 《明史讲稿》樊树志撰; 《晚明史》樊树志撰; 《烈皇小识》文秉(清)撰; 《松窗梦语》张瀚(明)撰; 《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何炳棣(美)撰。
谢谢观看
崇祯元年(1628年)钱谦益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后被革 职。
崇帧五年(1632年),柳如是嫁与年逾花甲的故相周道登为侍 妾。周学士状元出身,常把她抱于膝上,教她读诗学文。其他 妻妾醋意大发。周大学士死后,柳如是被迫下堂而去,重操青 楼旧业。
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改旧名,自号 “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在松江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 往,常着儒服男装,文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明末奇女子———柳如是
晚明时局
晚明一般指的是公元1573年至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的时期。历经万历(15731620),泰昌(1620),天启(1620-1627),崇祯(1628-1644)。
晚明由于万历皇帝关于立储的问题上与文官集团产生分歧,史称“争国本”, 致使大明王朝产生了“宪法危机”。文官集团在万历末年普遍的不作为之下,逐渐 了王朝的行政管理职能的缺陷,朝廷的统治岌岌可危。
晚明政局一大变化就是兴起了“一支道德的十字军”——东林党。东林党是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
万历三十二年(1604),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 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 麟、于孔兼及其弟顾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 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
剃发易服,乃指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清朝 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 统治下的中国各民族的男子,包括汉族 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的髡 发发型,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有时也 单举其中的剃发部分,以“剃发令”或 “薙发令”代称。由于这项政策涉及民 族文化认同,主要又针对汉族而来,原 因之一是为了消弱汉族的民族意识,方 便统治,引起各族人民,尤其汉人的强 烈反对与抵抗,结果在清初遭致清廷的 严厉处罚和血腥镇压。
晚年悔悟
顺治三年冬,好友黄毓祺反清起事,急需钱粮,希望 他能慷慨 解囊。钱谦益二话没说,马上照办。不料 事情败漏,钱谦益被捕入狱。
出狱后,他“贼心不死”,又从顺治七年起,多次冒 险赶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此间,他 多次入狱, 但始终不改其志。在行动之外,他还用自己的笔鞭挞 满人,咒骂其为“奴”、“虏”、“杂种”等等,大 力颂扬抗清志士的英勇事迹。
晚年的他明知有杀头的风险,依然奋力抗争,不仅 多少安慰了自己的良心,也赢得了吕留良、黄宗羲 等人的原 谅,赢得了历史的原谅。
公元1664年,钱谦益病死家乡,身后留下《初学 集》、《有学集》等多部著作,被黄宗羲、顾炎武 等尊为“文章宗主”。说到底,他最在行的还是做 学问。
1641
钱柳结缡
牧斋降 清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水太冷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拥立了福 王朱由崧,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柳如是支持钱谦 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 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 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 “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 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于是钱谦益便腼颜 迎降。
陈比柳年长十岁,一生共有一妻三妾。在崇祯元年的冬天,就已和 张孺人成婚。崇祯六年,他和柳已经交往密切,但同时又纳蔡氏为 妾。并且这年冬天他北上赴礼闱经过扬州的时候,还想挑选自己 更中意的女子,可见陈年轻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多情之一斑。
崇祯八年春夏之季,陈与柳曾短暂同居,两人感情相当深挚。然而 终不得谐连理,一是由于陈妻张孺人不能相容,柳亦不愿为妾;二 是由于陈当时经济状况不能满足柳之要求。
如此分析,入情入理。陈、柳情缘花而无实,究其内因有二:一是 陈受保守的士风影响,没有勇气违礼而动;二是陈对待女性的态度 相当传统,与柳追求平等自由的观念相左。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十岁的柳如是结识了原朝廷礼部侍 郎、28岁即得探花的钱谦益,崇祯十三年(1640年)柳以男妆相, 柳儒士之名与钱再相遇,钱并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处以“如是我 闻”(佛教经书结集常以此词起头,其意为叙述诸沙门共同聆听 释迦牟尼佛开示。)之名另筑一“我闻室”以呼应柳如是之名。 并带着柳如是徜徉于湖光山水,诗酒作伴。柳如是感其深情,愿 嫁此时早已年过半百的钱谦益。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 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 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 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 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 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 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 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 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 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 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头皮痒
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多铎迎降,史 敦《恸余杂记》记:“豫王(多铎)下江南,下令剃 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 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刚髡(剃去头发)辫而入 矣。”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 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仕清后 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任《明史》馆副总裁。被 人嘲笑为“两朝领袖”。
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 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 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
如是我闻
内 容
柳如是(1618-1664),女诗人,本名杨爱,又称河东君,因读 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 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懵懂情动
宋征舆(1618—1667),字辕文,号直方,上海松江人,词人。 与陈子龙、李雯并称“云间三子”。
宋征舆十六岁时与当时名妓柳如是相恋,因当时松江知府方岳 贡下令驱逐外地来的“流妓”,柳如是因之前是苏州人氏,处 于被驱逐对象,因此找宋征舆商量,宋性格软弱,建议“姑避 其锋”,柳如是大怒,与其断绝关系。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柳如是出生,后被辗转贩卖, 幼年不幸,身世不清。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钱谦益考取进士,授编修,参加过东林 党的活动。天启时典试浙江,转右春坊中允,参与修《神宗实 录》。后因触怒魏忠贤被革职。
明崇祯元年(1628年),柳如是为江南名妓徐佛收养。柳如是 并不迷醉其中。
崇祯十四年(1641年)59岁,钱谦益以嫡配之礼迎娶柳,当时家中 尚有正妻陈夫人在。钱谦益与23岁的名妓柳如是结缡,致非议四 起,婚礼中的船被扔进了许多瓦石。
钱柳诗词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峥嵘散条纪,慷慨恣霸王。与论天下事,历历为我伤。 斯人信龙蠖,良会多彷徨。策奇及涤体,俯仰何洋洋
奔走救夫
顺治三年(1646年),钱谦益托病回乡。 顺治四年(1647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 入狱,顺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处奔走,救 出了钱谦益。钱对此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 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劝夫反清
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 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 如是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 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 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 的反感。
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
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 学者称虞山先生,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 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柳如是
钱谦益
坎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