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的】
1、了解宇宙的含义及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2、了解宇宙的天体类型及天体系统的
组成;
3、了解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及太阳大气层的结构,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5、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重点、难点】
1、天体系统的级别;
2、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
3、太阳概况
【教学过程】
一、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的定义:
2、天体:
⑴定义:⑵类型:⑶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
⑴定义:⑵层次:
4、目前认识的宇宙范围: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二、太阳
1、概况
⑴太阳是一个的气体球。

⑵主要成份:
⑶表面温度:⑷太阳能量的来源:
⑸太阳大气层的分层:有里向外依次是:①②③
2、太阳系:
⑴组成:等天体。

⑵八大行星距离太阳依次为:
⑶八大行星绕日运动特征:①、②③、。

3太阳辐射:
⑴定义:
⑵对地球的影响:①、②
4、太阳活动
⑴定义⑵类型
三、地球
(1)普通性:物质组成;运动特征
(2)特殊性:表现
原因:①②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A.恒星和行星B.行星和卫星C.卫星和彗星D.恒星和星云
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人类的家园——地球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正在运行的宇宙飞船
3、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
A.星云——一闪即逝B.行星——圆缺多变C.彗星——拖着长尾D.月亮——轮廓模糊
4、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约有( )
A.8万光年B.1.496亿千米C.100亿光年,D.150亿光年
5、.下列天体系统中,没有月球的是( )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
6、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是( )
A.最高一级B.最低一级C.次于银河系D.同于河外星系
7、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银河系C.恒星世界D.河外星系
8、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9、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10、平时用肉眼看到的最多的天体是( )
A.行星B.卫星C.恒星D.流星
11、太阳释放的能量主要有( )
A.太阳内部铀等重元素裂变释放的辐射能B.飞离太阳大气层的带电粒子的能量C.氢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释放的辐射能D.碳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2、与太阳
系巨大能量来源无关的是( )
A.太阳中心温度高B.太阳中心压力大C.氢原子核聚变D.氦原子核裂变
13、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形成
D.“磁暴”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14、地球处于一种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指的( )
①太阳很稳定②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八大行星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④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保持一致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表现为( )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惟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16、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
A.在太阳系中位置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B.质量体积适中,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C.具有液态水,为生命的形成和进化创造了条件D.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二、读图分析题
21.读“太阳大气结构图”。

(1)A是,它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的层,由于而暗黑。

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

(2)B是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

它的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

(3)C是层,该层中的日珥爆发于层。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A ,B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
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C ,D 。

(2)在图中绘出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3)以行星A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系;目前,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4)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其他天体绕它运转的原因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5)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有:(6)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上具有生物存在的原因
有:①,
23、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位于太阳大气层的层上,其之所以黑,是因为它的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时期,也是出现频率最多
的地方和时期,它们的活动周期都是年。

(2)12测站说明,当太阳黑子增多,年降水量随着,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而22测站则说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3)简述36测站中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地的影响,二是对地球的影响,三是对地球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