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年(1840年)[问学]1、留馆①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耍②不觉过了四十余天。
……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晨后温经书③有所知则载“茶余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余偶谈”;西刻至亥刻读集④,亦载“茶余偶谈”;或有所作诗文,则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
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⑤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已三十,资禀顽钝⑥ 精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⑦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期⑧有寸得,以无失词臣⑨体面,日日自苦,不至佚⑩而生淫,如种树然,斧斤纵寻⑾ 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热灯然,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庶几⑿ 稍稍培养精神,不至自速死。
诚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俯蓄⒀,可以惜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享受而尽,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
谨记于此。
道光二十年六月七日,公元1840年。
(保养元气的道理,就如同种树的情形,滥砍滥伐之后,土地荒漠化,牛羊就找不到草吃了,也如同点燃的蜡烛一样,快要燃完之际,千万不要让风,哪怕是微风吹到它,这样或许还能稍微培养身体的真元,不至于很快就死了。
)注解:①散馆留馆:清制,翰林院设遮常馆,选新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人馆学习,称遮吉士。
三年后(亦有提前者)举行甄别考试,成绩优良者授翰林院,编修,检讨或各部主事及知县,称为“散馆”。
散馆考试后留翰林院充任编修、检讨等职称为留馆。
②玩耍:虚度光阴。
③经书:指儒家经典。
以四库全书》为例,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④集: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第四类的名称,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着作。
四库全书》分其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⑤袁了凡: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明万历进士。
曾用:“功过格”记录善恶,扩大程朱理学的影响。
⑥资禀顽钝:资,资质。
禀,禀赋。
顽钝,愚笨。
⑦无:不要。
⑧期:希望。
⑨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学士、翰林等。
曾国藩已留翰林院,故称词臣。
⑩佚:同“逸”,安闲。
⑾斧斤纵寻,纵,放纵,任意寻:使用。
放纵使用斧头,意即滥肆砍伐。
⑿庶几:表示可能或期望。
⒀仰事俯蓄:事,侍奉。
蓄,蓄养。
上可以侍奉父母,下可蓄养妻子。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问学]5、至唐镜海先生处,问检①身之要、读书之法。
先生言当以朱子全集为宗②。
时余新买此书,问及,因道此书最宜熟读③ ,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④,不宜视为浏览⑤之书。
又言治经宜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
若遽⑥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先生自言生平最喜读易。
又言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
⑦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⑧。
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
经济之学⑨,即在义理内。
又问:经济直何如审端致力?答曰: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⑩;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又言近时河南倭艮峰仁前辈用功最笃实⑾,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扎记。
或⑿心有私欲不克⒀,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
先生尝教之日:不是将此心别借他心来把捉才提醒,便是闭邪存减。
又言检摄⒁于外,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
又言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功,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⒂。
又言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着云云。
听之,昭然若发蒙⒃也。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公元1841年注解:①检:约束。
②宗:本,主旨。
③熟读:精读。
④身体力行:亲自体验,努力实行。
⑤浏览:约略地看,泛读。
⑥邃:急速。
⑦义理、考核、文章:义理,普遍皆宜的道理或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考核,即考据、考证,研究历史、语言的一种方法,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结论。
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考据之学最盛。
文章,文辞,文章辞采。
⑧管窥蠡测:管,竹管。
窥,从孔隙里看。
蠡贝壳的瓢。
测,测量。
从竹孔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看到的,量到的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
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片面。
⑨经济之学: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学问。
⑩昭然:明白无疑。
⑾骂实:诚实。
⑿或:有时。
⒀克:战胜。
⒁检:检点,约束。
摄:收敛。
⒂诚能…·难:果真能在义理探究方面用功,那些雕虫小技能不难了。
⒃发蒙:发,打开,开掘。
蒙,愚昧,无知。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问学]7、拜倭民峰前辈、先生言“研几”① 工夫最要紧,颜子之有不善,未尝不知,是研几也。
周子曰:“几善恶。
”中庸日:“潜虽伏矣,亦孔之照。
”刘念台先生日:“卜动念以如风。
”皆谓此也。
失此不察,则心放而难收矣。
又云:人心善恶之几,与国家治乱之见相通。
又教予写日课,当即写,不宜再因循。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一日,公元1842年。
注解:①、研几:用,心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或实验求得知识。
[问学]11、意欲节劳,而游思仍多。
心动则神疲,静则神裕,不得徒以旷功坐废为敬身①,所谓认贼作子也。
……艮峰前辈言:无闲最难,圣人之纯亦不已,颜子之“三月不违”,此不可学,即“日月之至”,亦非诸贤不能②,“至”字煞③宜体会。
我辈但宜继继续续求其时习而说④。
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
王文成亦是”静”字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
若不静,省身⑤也不密⑥,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总是要静。
又回: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溺焉⑦ 既深,动辄发见⑧ ,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
余比告先生,谓素有忿很不顾气习,偏于刚恶,既而⑨自究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先生两言盖对症下药也。
务当力求主静,如果神明,如日月之升,既此以求其继继续续者,即所谓缉熙⑩也。
知此而不行,真暴弃矣!真小人矣!道光二十二年十月甘七日,公元1842年。
注解:①不得以……敬身:不可把无所事事、坐养废业看作敬身。
②颜子……不能;颜子,颜渊,孔子学生,贫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孔子称赞他的德行时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日记中“三月不违”、“日月之至”则出于此。
此不可学,意为这是我们学不了,难做到的。
非诸贤不能,意为只有诸贤者(即孔子弟子)才能做到。
日月之至,至表示其限,意为或一日为期,或一月为期,都不如颜回能坚持长久。
③煞:十分,极。
④时习而说:说,悦。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⑤省身:检查自身。
⑥密;细密,周全。
⑦溺焉:沉溺,沉浸其中。
⑧动辄发见:前不动就可体现出来。
发见:发现。
⑨既而:不久,随后。
⑩缉熙:光明貌。
19、醒早,沾恋,明知大恶,而姑蹈之,平旦之气安在?真禽兽矣!要此日课册何用?无日课岂能堕坏更甚乎?尚腼颜①以正人君子讲学,非掩着而何?……白文都不能背诵,不知心忙甚么。
丹黄②几页书,如勉强当差相似,是何为者?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
立志自新以来,又已月余,尚浮躁如此子!新买缪刻太白集,翻阅高吟数十章,甚畅,即此可见重外轻内矣。
……复黄晓潭言,伪作新厚语,意欲饵③他馈问也。
喻利之心④鄙极丑极!即刻猛省痛惩,换写一麉,作疏阔语。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公元1842年。
注解:①、腼颜:厚着脸皮。
②、丹黄: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用黄色涂抹,合称“丹黄”。
③、饵:诱。
④、喻得之心:即小人之心。
《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得。
20、凡往日游戏随和之处,不能遽(jù,突然)立崖岸,惟当①往还渐稀,相见必敬,渐改征逐②之习;平日辩论夸诞之人,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低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
此二习痼③弊于吾心已深。
前日云,除谨言静坐,无下手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
如在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公元1842年。
注解:①、当:应当。
②、征逐:谓朋友互相邀请过从宴饮。
③、痼:长期养成不易克服的不良习惯。
21、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欺人。
若心中不着私物,又何以欺人哉?期所以自欺者,变以心中别着私物也。
所知在好得,而所么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么,则不能不欺其好得之知矣。
是故诚者,不欺者也。
不欺者心无私着也。
无私着者,至虚者也。
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①。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②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
一有着则私也。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示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③,是之谓虚而已矣。
是之谓诚而已矣。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1842年。
注解:①、是故……者也:因为天底下最虔诚的人,也就是最无私着之心的人。
②、着:执着。
③、恋:留恋。
22、与子敬围棋一局。
前日服①树堂之规而戒之,今而背之,且由我倡议,全无心肝矣。
归,房闼不敬,成一大恶。
细思新民之事,实从此起。
万化始于闺门,除刑于②,以外无政化,除用贤以外无经济,此之不谨,何以谓之力行!吾自戒妄语!吾自戒吃烟,将一月,今差③定矣!以后余有三戒:一戒吃烟,二戒妄语,三房闼不敬。
一日三省,慎之慎之!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元1842年。
注解:①、服:听从。
②、刑于:《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说周文王能以身作则,以礼法由近及远地感化妻子和兄弟以至于化全国之人。
刑好型,示范。
刑于寡妻,示范于妻子,感化妻子,后因称夫妻合睦为刑于之化。
③、差:尚,略。
24、阅山谷集,涉猎无得,可恨!好光阴长是悠忽过了。
又围棋一局,此事不戒,何以为人?日日说改过,日日悔前此虚度,毕竟从十月朔起,改得一分毫否?未正,朱廉甫前辈偕蕙西来,二君皆直谅多闻①者,廉甫前辈之枉过②,盖欲引予为同志③,谓可与适道也。
岂知予绝无改过之实,徒有不怍之言,竟尔盗得令闻④,非穿窬⑤而何?贻⑥父母羞辱,孰有大于此哉⑦!二君久谈,廉甫自言,得力于师友为多。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廿二日,公元1842年。
注解:①、直谅多闻:正直诚信,而见多识广。
②、枉过:降低臫的身份到我这里来。
③、同志:志同道合者。
④、令闻:美名。
⑤、穿窬:指盗窃的行为。
穿,穿壁。
窬,窬墙。
从墙上爬上去。
⑥、贻:遗留;送给。
⑦、“孰有”句:孰,疑问代词。
有什么比这个更大的呢?25、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五十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所谓“三戒”、“两如”①及静坐之法,养气之方,都只能右,不能行,写记此册,欲谁欺乎②?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务求息息静极,使此生意不息,庶可补救万一。
慎之,勉之!无徒巧言如簧③也。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廿三日,公元1842年。
注解:①、“三戒”,“两如”:见本月十六日、初一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