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建人《蜘蛛》学案

周建人《蜘蛛》学案

17 蜘蛛
周建人
【学习目标】
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3.赏析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准确凝练的表达。

4.提高抓住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

【重点】
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难点】
平实性说明与生动性说明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查找作者的资料,了解蜘蛛,
复习说
明文有关知识。

逻辑顺序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
四、1.谜语不能删去。

它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不仅说明了蜘蛛在网上的位置,描绘了蛛网的形状,而且“稳”“单捉”等词把蜘蛛捉飞将那种稳操胜券的心理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种饶有趣味的开头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总起全文,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2.本文是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来写的;
围绕这个特征,介绍了蜘蛛各种各样的捕食方法;蛛丝产生的生理机制;蛛丝的用途及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等内容。

课文的重点是说明蛛丝的利用。

作者用较长的篇幅来说明蛛丝的实用价值,具体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

这是因为科普小品不仅要丰富读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

3.课文按照由“表”(蜘蛛的生活习性)及“里”(蜘蛛吐丝的生理特点),由“此”(蜘蛛本身的形态性质,常见的结网蜘蛛)及“彼”(蛛丝的用途,较少见的不结网的蜘蛛)的逻辑顺序,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和人类对蛛丝的认识与利用。

4.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如第2、3自然段结合蜘蛛捕食的三种情景,介绍了三种捕捉食物的方法。

举例子:如第3自然段中“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用形象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披甲飞将的难捉。

作比较、列数字:如第6自然段中“园蛛的丝细到只有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比蚕丝细得多了。

”准确地说明了园蛛丝的细。

五、1.蜘蛛捕捉飞虫“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

作者把蜘蛛成功捉‘飞将”的情形分作三类:一类是蜘蛛用擒拿法捕捉的蚊、纳等小飞虫;一类是用捆缚法捉拿“力气较大的飞虫”;一类是用游击战对付“带枪的”“飞将”。

失败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甲很厚,很重”,“力气很耐久”的“披甲的飞将”;一类是“最可怕的”蜾蠃,蜘蛛不仅捉不到它反而被它俘虏。

作者怀着对蜘蛛的无比热爱之心细致入微的去观察、去写作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无比热爱之情。

因为热爱是最好的催化剂。

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这个妙趣无穷的生物世界。

2.蜘蛛捉飞将的那两段文字语言很生动,后面的文字要平实得多。

作者在说明蜘蛛捕捉飞虫时运用了生动的描写,他恰当地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形容词,并且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富于变化,因而既使枯燥的昆虫知识显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又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具体地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

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及蛛丝的利用的两部分语言是平实的。

如谈到蛛丝的利用时,作者将蚕丝和圆蛛丝作对比,如果是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就不能准确地显示二者孰粗孰细,而采用具体数字一比较,结论就让人确信无疑。

从而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章内容的科学性。

九、巩固练习
(一)1.兜东西这那 2.(1)打比方(2)分类别(3)作诠释(4)作比较列数字
(二)1.作者以幼时的童心去观察蜘蛛,这样与少年儿童有了共同语言,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写蚊蚋“飞来”、“触”、“挣扎”,写蜘蛛“赶到、捉住、咬、吸取”,或者“咬、回”。

这些动词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3.因为是科普读物,这些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既能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又能吸引读者。

4.这是用的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按照对手的力量来分类,蚊蚋是力量最小的,飞虫是力量较大但对蜘蛛没有危险的,第三类是带枪的,这一类不但力量大,而且还会对蜘蛛有危险。

用这种方法能把复杂繁多的事物化为简单易理解的事物。

(三)1、青蛙舌根和舌尖的特殊位置与构造,使舌头可以伸得更长,伸出的速度更快,从而更容易捕捉到虫子2、因为要捕捉虫子,首先必须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地判断虫子的准确位置,这就必须依靠一双与众不同的好眼睛3、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只要是运动的物体,不管速度多快,朝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4(1)指挥防空炮火,准确地击落来袭的敌机、导弹(2)装在飞机上,监视地面和水面的活动目标(3)用以气象、天文观测,如云层移动等5、会。

因为对调后结构会更紧凑,也更顺理成章:先集中写青蛙的两个作用,再写其幼虫蝌蚪及画坛趣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