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初三海南华侨中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20,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5分)1.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请欣赏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共3分)(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1分)A.这是一幅草书作品,笔画连绵简省,龙飞凤舞。
B.这是一幅隶书作品,横画长直画短,呈扁宽形状。
C.这是一幅行书作品,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
D.这是一幅篆书作品,笔画瘦长圆滑,古朴、典雅。
(2)用简化楷体,将此书法作品前七个字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2分)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8分)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从lǐn()冬到暖春,被新冠.()疫情按下“暂停键”的武汉,在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之下,如今正在有序“重启”。
一列列(A.跃跃欲试 B.蓄势待发)的火车,一班班整装待飞的航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家家顺利复工的店铺,一缕缕蒸腾热气的烟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座英雄的城市终于穿过漫长黑夜,汇入春天的洪流。
适时解封,既是(A.实事求是B.恰如其分)的体现,也是对这座城市、对人民负责的体现;适时解封,才能更好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振武汉雄风,武汉人民不仅满怀期待,也卯足了干劲。
(节选自南海网4月8日讯息,有改动)(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lǐn()冬新冠.()(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分)(3)依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结构合理的排比句。
(2分)(4)请给这则消息拟一则标题。
(2分)3.4月初,海风中学九年级学生复课后的一节班会课上,九(1)班的班主任给学生们展示了以下材料,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4分)材料一: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海口2月9日消息(记者钟瑜)受到连日来的疫情影响,海南省部分市县瓜菜销路遇到难题,若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对种植户甚至海南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海南中学的三名高中生得知此消息后,自发组织了一次募捐,并将募捐所得全部用于购买海南当地待销的瓜菜运往武汉。
2月9日,两辆各载满30吨冬瓜和南瓜的货车分别从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临高县发往武汉。
材料二:了不起!海南中学3名“00后”高中生2天筹集12万,为武汉送去60吨瓜菜!挂着“武汉加油”字样,行驶上千公里,2月11日中午,载着60吨爱心瓜菜的两辆车顺利从海南到达武汉。
2天,12万元,60吨瓜菜,这是海南中学三位00后女生的特殊战“疫”。
(1)她们的特殊战“疫”行动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些同学认为,作为学生,主业应该是学习,而且年龄还小,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做这样的事情不仅浪费时间,还有安全等问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在横线上,要有理有据。
(2分)(2)班会课后,王远同学思绪万千,认为自己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参加社区的防疫活动,他给自己居住地所在的天海社区写了一份申请书,请帮他指出这份申请书存在的问题。
(2分)①正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1分)②这份申请书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1分)二、名著阅读(5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此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作者名)。
(2分)(2)纵观全书,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身残志坚,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写二种以上),你认为在时下社会,最该推崇的是哪种,为什么?(3分)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5.(1)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4)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庇佑苍生的宏愿。
(6)《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阅读(5分)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这首边塞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它成为名句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12分)(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A.可爱者甚蕃.()B.濯.清涟而不妖()C.骈.死于槽枥之间()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香远益.清_______(2)陶后鲜.有闻________(3)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甲乙两文用了“说”这种文体,都借一个对象来表达自己情怀或心情,有研究者对其写法分别冠以“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请说说它们所言之志和所寓之意分别是什么。
(2分)四、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6题(14分)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
”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
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
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
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
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
我捏起银针笨拙得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
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
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势,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
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
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
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
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
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
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
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12.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3分)人生阶段小时候稍微大一点结了婚后来去谋生主要事件“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1)(2)(3)13.结合语境,品析第⑤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1)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2)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14.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