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conometric课程代码:221102004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54(讲课:36,实验0,实践18,网络0)总学分:3考核方式:作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一、课程简介《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为先修课程,系统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化、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模型中特殊的解释变量以及Eviews基础操作等内容,为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以及毕业论文作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准备。

该课程分别从理论授课、软件学习以及团队实训等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及文化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经济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数据分析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重点培养学生经济统计专业知识与技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计量经济学的定义与类型1.计量经济学的定义2.计量经济学的类型第二节计量经济学的特征1.经典计量经济学在理论方法方面特征2.经典计量经济学在应用方法方面特征第三节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及研究问题的步骤1.计量经济学的目的2.计量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步骤3.Eviews软件介绍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含义2.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类型与特征3.了解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及研究问题的步骤4.了解Eviews软件并下载安装成功教学重点:计量经济学的含义;计量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步骤;Eviews软件介绍。

教学难点:计量经济学的含义;计量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步骤。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模型的建立及其假定条件1.回归分析的概念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介绍3.随机误差项的假定条件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1.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概念2.参数估计第三节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1.线性性2.无偏性3.最小方差性第四节用样本可决系数检验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2.样本可决系数及相关系数第五节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与置信区间1.随机变量u的方差2.t检验3.置信区间第六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预测1.点预测2.区间预测第七节案例分析1.用Eviews软件研究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掌握回归分析的概念2.掌握随机误差项的假定条件3.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4.熟悉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5.掌握用样本可决系数检验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6.掌握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7.掌握Eviews软件的基础操作教学重点:回归分析的概念;随机误差项的假定条件;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Eviews软件的基础操作。

教学难点:随机误差项的假定条件;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Eviews软件的基础操作。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模型的建立及其假定条件1.总体回归方程的概念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介绍3.随机误差项的假定条件第二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第三节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1.线性性2.无偏性3.有效性第四节可决系数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2.多元样本可决系数第五节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与置信区间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置信区间第六节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预测1.点预测2.区间预测第七节案例分析1.用Eviews软件研究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以及用消费品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2.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随机误差项的假定条件3.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4.熟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5.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7.掌握Eviews软件的基础操作教学重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随机误差项的假定条件以及参数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Eviews软件的基础操作。

教学难点:随机误差项的假定条件以及参数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Eviews软件的基础操作。

第四章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化教学内容:第一节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1.非标准化线性回归模型2.可线性化的非标准线性回归模型3.CD生产函数模型第二节线性化方法1.非标准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化方法2.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化方法第三节案例分析1.用Eviews软件研究分析两要素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的参数估计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理解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2.掌握CD生产函数模型3.掌握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化方法4.掌握Eviews基本操作教学重点: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CD生产函数模型;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化方法;Eviews软件的基础操作。

教学难点: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化方法;Eviews软件的基础操作。

第五章异方差教学内容:第一节异方差的概念与类型1.异方差的概念2.异方差的类型第二节异方差的来源与后果1.异方差的来源2.异方差的后果第三节异方差检验1.图示法2.怀特检验第四节异方差的修正方法1.加权最小二乘法第五节案例分析1.用Eviews软件研究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储蓄、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理解异方差的概念与类型、来源与后果2.掌握异方差检验、修正方法3.掌握Eviews基本操作教学重点:异方差的概念与类型、来源与后果;异方差检验、修正方法;Eviews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异方差的概念与类型、来源与后果;异方差检验、修正方法;Eviews基本操作。

第六章自相关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相关的概念与类型1.自相关的概念2.自相关的类型第二节自相关的来源与后果1.自相关的来源2.自相关的后果第三节自相关检验1.图示法2.DW检验3.LM检验第四节自相关的修正方法1.广义最小二乘法第五节案例分析1.用Eviews软件研究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理解自相关的概念与类型、来源与后果2.掌握自相关检验、修正方法3.掌握Eviews基本操作教学重点:自相关的概念与类型、来源与后果;自相关检验、修正方法;Eviews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自相关的概念与类型、来源与后果;自相关检验、修正方法;Eviews基本操作。

第七章多重共线性教学内容:第一节多重共线性的概念与类型1.多重共线性的概念2.多重共线性的类型第二节多重共线性的来源与后果1.多重共线性的来源2.多重共线性的后果第三节多重共线性检验1.两个解释变量的相关性检验2.多个解释变量的相关性检验3.参数估计值的经济检验4.参数估计值的稳定性5.参数估计值的统计检验第四节多重共线性的修正方法1.逐步回归法第五节案例分析1.用Eviews软件研究分析我国粮食销售量、常住人口数、人均收入、肉销售量、蛋销售量、鱼虾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理解多重共线性的概念与类型、来源与后果2.掌握多重共线性检验、修正方法3.掌握Eviews基本操作教学重点:多重共线性的概念与类型、来源与后果;多重共线性检验、修正方法;Eviews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多重共线性的概念与类型、来源与后果;多重共线性检验、修正方法;Eviews基本操作。

第八章模型中的特殊解释变量教学内容:第一节随机解释变量1.随机解释变量的概念与类型2.外生变量3.随机解释变量的后果4.工具变量法5.用Eviews分析教材案例第二节滞后变量1.滞后变量的概念与产生原因2.分布滞后模型3.阿尔蒙多项式法及Eviews操作4.自回归模型第三节虚拟变量与时间变量1.虚拟变量的概念2.虚拟变量模型及类型3.虚拟变量陷阱4.时间变量5.用Eviews分析教材案例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熟悉模型中的特殊解释变量2.掌握工具变量法3.掌握分布滞后模型及阿尔蒙多项式法4.掌握虚拟变量模型5.掌握Eviews基本操作教学重点:随机解释变量、滞后变量、外生变量、虚拟变量、时间变量;工具变量法;阿尔蒙多项式法;Eviews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随机解释变量、滞后变量、外生变量、虚拟变量、时间变量;工具变量法;阿尔蒙多项式法;Eviews基本操作。

第九章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践教学内容:第一节初级计量经济学模型回顾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二节建模过程1.数据来源及研究假设2.模型的选择3.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检验4.解释模型结果第三节Eviews软件操作实训1.以团队为单位,用Eviews软件建立模型并做参数估计2.将模型运行结果写入报告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掌握初级计量经济学模型2.掌握初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过程3.掌握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初级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过程;Eviews软件操作实训教学难点:建模过程;Eviews软件操作实训四、实践内容(一)目的与要求:1.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建模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济学论文的撰写能力。

(二)项目内容:1.实践前做好准备工作(同班级的学生自行组队,每队3-5名学生;熟悉Eviews的基本操作;围绕自选主题搜集二手数据)。

2.针对二手数据,在规定时间内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建模分析,使其具备建模分析的能力。

3.将建模分析结果写入论文里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将论文上传至智慧树平台,使其具备基本经济学论文的撰写能力。

(三)实践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1)同班级的学生自行组队,每队3-5名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自选主题的论文。

(2)实践前熟悉Eviews的基本操作。

(3)针对二手数据,在规定时间内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建模分析。

(4)将建模分析结果写入论文里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将论文上传至智慧树平台。

2.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协调学生分组。

(2)引导学生下载统计分析软件Eviews,结合每章节的理论知识,以课堂实训的方式讲授建模分析方法。

3.对实训场所的要求第二章至第九章,每章教学环节均安排学生上机学习与操作;如遇特殊情况可以网课替代。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详见第六项:课程成绩评定。

(五)实践教学参考资料1.《计量经济学》,张晓峒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第2版。

2.《计量经济学》,李子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

五、建议教学安排六、课程成绩评定七、教材及课程资源(一)教材计量经济学.(二)课程资源学习资料资源:李子奈.计量经济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智慧树课程《计量经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