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玉,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198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沖肃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丨993年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博士毕业于洧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获“优秀博十毕业生称号”;同年进入兰州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出站后留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丨:作。
工作后被中国科学院聘为高级访问学者,其间乂作为兰州大学的卨级访问学者在德国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
先后担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了生物学系上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兰州大学药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3前主要从事生物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现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蜗金、多项畨部级稱金以及企业横向蜗金。
刃外,还参加了 3项国家大型项0。
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专利等封士兰,女,1957年出生,天然药物化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执业药师,兰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2002年被评为4肃省555人才,2002年获4肃省园丁奖,2003年主持原兰州医学院申报药物分析硕士点,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
研究内容:中草药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及质景标准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体内分布和代谢研宄、中药新药研究。
主讲的课程:天然药物化学,现代色谱及芄在氐药中的应用,中药制剂分析社会任职:兼4肃畨药学会理事及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咗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4肃色谱委员会委员。
研究成果: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项口 1项,省攻关项02项。
获省级科技奖2项;近五年发表研究论文40佘篇,2篇被501收载。
倪京满教授1988年硕丨: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药学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甘肃省药学会常务埋事。
2001年荣获由甘肃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朴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颁发的爾畨第三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沖肃劣第五届靑年教师成才奖;1998年被畨教委确定为叱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2001年入选4肃街“333”人才X程一、二层次人选。
现任兰州大学药学院副院於。
倪京满教授多年来从事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研究生3名,在读硕士生7名。
主持完成一项付肃省自然科学耥金项0,2003 年通过省科技厅主持的成果鉴定。
参加完成两项国家级课题。
0前主持一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和一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幕金项0,参加…项国家自然科学接金课题和两项国家科技部课题。
研究成果获4肃省科技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高校化学学报》、《中国药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芄中5(21论文5篇。
李冲,男,汉族,生于1955年5月,中共党员。
丨97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药学系,同年留校任教。
丨984 年去平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进修。
1985年考入华西运科大学药学院攻读天然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8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并回兰州医学院工作。
丨994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
2000年7 月晋7丨为教授。
1999年被评为4肃省教育厅跨阯纪学术带头人。
2001年被评为付肃省“333”人才。
1995年11月至2004年11月兼任兰州医学院教务处剐处匕。
2005年3月至今兼任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科研工作方面,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互叶醉鱼草化学成分研究》、《常爪中药锁阳化学成分的研究》、《康力达高级营养百合系列》的研究,并参与《4肃中药资源志》的编写丨:作。
他对4肃部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过中草药中黄酮类、香豆素类、酚酸类、三萜类、苯内素杆、环烯醚萜幵以及蒽啦类成分。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汆篇,芄中被501收录三篇,国家级核心期刊3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匸011也加6018 0^ 51*6111111*8也丨116118丨丨也8 6*0111 0^110111011111 500阴1'丨丨过^100081(168 &0111 卩 11100118 等。
杨永妞,男,汉族,生于1952年8月,籍贯浙江。
1974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药学系,现为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正处级〕,4肃将植物学会副理事匕,4肃药学会高级会员。
杨永建教授从事药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31年,讲授《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资源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好,曾获兰州医学院片届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
科研成果显著,研究方向为药/13植物资源开发与利川,共发表论文42篇,(芄中国家级23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和参加科研项3 9项,有8项已完成并通过嵙级成果鉴定,芄中7项获奖(获II肃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1994年度4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丨项、获2003年度4肃省皇市谧中医药科技二等奖丨项、获厅级三等奖2项杨永建教授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己毕业丨1人(其中5人考取博士生〉,在读3人马志刚,男,汉族,出生于丨953年8月,中共党员,生药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药学院党委书记职务。
1978年9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药学系,留校在中草药教研室任助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同年10月至 1979年12月赴原沈阳药学院全国卨帅进修班学习。
丨987年5月至1994年5月任讲师,1994年6月至2003 年任生药学、药爪植物学教研室剐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学工作:承担药学本科、专科、夜大、成人和自考等专业的中草药学、生药学与药/!]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指导药学本科毕业生的专题实习12届,承担了 5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先后承担了年轻教师及实验员的专业指导与培养,并编著和数次修订了中草药学、生药学与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积极参与教研室的课程迚设和实验室建设等I:作。
科研工作:①先后完成铒厅级科研课题5项②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8篇(核心期刊26篇省级22篇),芄中属于第一作者24篇,邡他24篇。
③共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艽中1名考取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博士研究生、一名考取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1:研究生;在学硕士研究生3名;并协助指导本专业硕十研究生多名。
获得荣誉祢号记社会兼职:曾获第三届全省靑年教师成才奖一项;1996年9月被团省委聘为付肃省'“服务万村行动”专家顾问团成员;200丨年7月获中共兰州匿学院委员会优秀党务:丨:作者荣誉称号;2002年7月任冲肃省植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2002年8月任甘肃街皇市谧中医药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委。
吴勇杰,男,50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兰州大学药学院药理学专业教授,教研室主任。
硕士生导师。
中国药理学通报理亨。
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
1992年12月获甘肃锴髙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丨998年12月入选从肃劣跨阯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丨: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4肃祺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主任、工作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摇金一项、上持完成省自然科学蜗金二项。
近5年来共发表国家级论文37篇,501收录期刊15篇。
为《离等药理学教程》和《咗学机能实验学》副主编。
参编《中药药埋研究方法学》和《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质最控制》、《中平临床药物学》等著作。
近年获街部级三等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二项。
曾获省级科技进步理论—等奖一项。
刘映前,男,丨979年6月生,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200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丨: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就职于兰州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研究所从事“药物合成”、“新药研发”及“植物化学保护学”方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持或参加国家、锊部级8项科研项口,艿中已鉴定验收4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堪金项口 1项,邦它横向协作项0 3项。
研究成果分别在匕哪.18丨00化11^,\此?1~0丄尺⑶.10把1113601131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佘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于2005年成为国际知名药学杂志丨I:丨1131 01^111丨8办的审稿人。
赵春燕,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2006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2006-2007年在意大利1*4咽~1”11181丨加把进行博士后研究。
主要方向为药物设计学。
研究丄作发表于1^11(11171、31^01 0^(1^ ^0^61等国际著名尚水平学术期刊,己发表301论文16篇,其中8篇为第一作者。
已主持和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包括国际合作项目以及9然基金项目等。
刘焕香,女,1979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曾赴巴黎第七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6年3月~2007年2月,在意大利1118仙1如大学结构与功能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3月4008年6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2008年6月,作为兰大萃英人才计划引进人才,被聘为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合理药物设计,蛋白结构-功能关系,药物信息学等。
在相关领域的301源期刊如]1011111&1 01161111031 111^01111311011 811(1 匸。
!!!!)!!!^!'^1161111031 ^65031^011 1010X10010^10111*11&1 001X11)11 比I'-八1^1016011131 ^11611115117801^0丨吨等杂志上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9篇,被引用250余次。
曾获得2005年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06年甘肃青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2007年“兰州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陈阯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药物化学和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
1994年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1年9月起在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于2006年6月获得有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2006年11月至2008年8月在香港大学化学系杨丹教授小组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8年被聘为国际著名药物化学杂志5卿.丄咖.0/16爪.杂志的特约审稿人。
自1994年以来一茛在药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某于酶抑制剂的有机药物的全合成、某于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优化及相关活性研究以及药物中间体的制备等。
作为项II上持人和主要完成人,参与多项国家、#某金和学校项0,研究成果在版50哚爪.、8100^从&丄⑶狐16扎和咐觖0^ 々03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佘篇;申请关国发明专利一项,申请国内发叨专利-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