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一)求私利和享受,监守自盗。
在贫富两级严重分化的现实社会面前,人们的“价值观”、“金钱观”较过去有明显的不同,人们对生活追求也出现了层次多样化,赚钱的手段和方式也灵活多样,使一些会计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心浮气躁,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部分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政策倾斜、核销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可以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以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
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部分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以上事实表明,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乃是一个在利益驱动之下,有着深刻社会背景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受利益驱动一再冒险,违法犯罪现象频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在会计领域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
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被削弱,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同样的转变,一些企业、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抢夺市场,扩大规模,获得丰厚的利润都在会计上动起了脑筋,不惜触犯法律一再冒险,致使社会上一些财经丑闻频繁发生: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这些都是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
(四)对违法违纪行为熟视无睹,甚至串通作弊。
现实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单位利益与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由于多元化的驱动,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前程或既得利益,对一些违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明哲保身,不能够坚持原则甚至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成了领导的一只手。
二、造成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一)自律环境不完善。
行业自律环境不完善,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放松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从而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从本质上看从来就不是会计人员个体的事情,而是职业整体的自律。
对于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来说,经常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诱惑,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律意志薄弱,必定会成为权、财、色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因此,要实现这种团体自律,建立健全相应的自律环境就是首要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它是实现会计人员自律的基本组织保障。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不健全,使得监督制约机制不严,给会计造假以可乘之机。
企业管理者为谋求个人或企业暂时的利益,可能会命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
一些会计人员利用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和个别领导的不良道德意识,违规操作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会计处理由于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选择的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相差迥异的会计结果,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
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对会计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又执法不严,所以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和防范作用。
目前我国对部分经济犯罪,特别是会计犯罪的惩处手段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对外部公开处理”,这种处罚力度的不到位,必会导致单位造假闹剧不断发生和加剧。
(四)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
我国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滞后于经济发展,尚不完善,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会计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的现象,造成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自我约束能力。
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为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三、提高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水准的措施(一)建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大力宣传我国职业道德准则。
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测评价系统。
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先,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系统?,判断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状况的新动向。
其次,在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时,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组织成立道德委员会。
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就要对会计人员“责业、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道德示范、媒介褒贬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优化是会计从业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对会计行为的优化不仅需要奖励的正面激励,而且需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即负激励。
其次,尊重与信任也是会计行为主体的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能激发工作热情,消除畏难和偷懒的心理。
最后,会计行为主体积极性的发挥不仅依靠奖惩,还要依靠公平的待遇,即按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
“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会使会计人员心中警钟长鸣,其实有这么一条道德约束,本身也是对会计人员的保护。
3、净化外部环境。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在一个道德意识淡泊,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
建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不是光是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到的,还要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从而净化外部环境。
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后再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
会计人员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自身修养,“出污泥而不染”应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整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的作用。
会计人员要严格贯彻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
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发生。
(三)加大对会计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
1、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
有关执法部门应对重点单位建立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会计从业人员的信誉档案,对其经营状况、执业状况、守法状况等进行严格登记,守信者受鼓励,诚信缺失受惩罚。
披露不讲诚信的人,对不守诚信而造成严重后果者,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应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应数倍于其所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应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2、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
《会计法》规定,对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对个人处以3000至5万元的罚款。
对企业的经济处罚最多是l0万元,这10万元对预期收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造假者来说显然是微不足道的,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作用。
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以此遏制失信行为,严肃财经纪律。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变行政处罚为刑事处罚或民事处罚.让不诚信者付出巨大的代价,使得诚信在法律规范下成为一种理性的行为。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关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康绍大1 陈金香21、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51 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规范会计人员行为规范的总和。
在我国,会计职业界虽然十分关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但从现状来看,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并不理想。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然后分析了造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内部控制 自律环境(下转第7页)1、资本管理保险公司的资本管理需要同时满足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一方面,公司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需要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在股东的压力下,需要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率。
由于未来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公司运营中的不确定性,与其他工具相比,DFA可以更好地帮助公司确定一个合适的、足以支持整体风险的资本水平。
例如,管理层可能希望知道,作为一家获得AA级信用评级的公司,需要持有多少资本,才能确保5年内资产的市值始终大于负债的市值。
DFA可以模拟公司运营情况,生成资产市值与负债市值之差的大量模拟结果,然后根据AA级信用评级所对应的置信概率取分位点,即可得到公司所需的资本额。
由于各个公司都会将资本保持在超过监管最低要求的水平之上,超出最低水平的超额资本可用于很多用途,比如支付红利、回购公司股份、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者进行一项收购。
这些用途都有其收益和风险,而DFA可以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帮助公司确定哪些用途具有最大的收益/风险比。
另外,公司需要将可用资本分配到各项业务中,以计算每项业务的利润与净资产收益率。
有些公司使用DFA来评估各项业务的风险,计算各项业务的风险调整的回报率,并依此来分配可用资本。
2、战略管理保险公司在制定战略时,可以用DFA来评估战略的可行性。
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监管趋势、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之后,管理层会确定未来数年内的各种经营目标,包括分支机构数量目标、人力资源目标、业务发展目标、险种结构目标、投资目标和利润目标等,这些目标值可以作为DFA模型的假设,进而分析其可行性。
在使用DFA模型评估多个战略的优劣时,管理层经常使用现代资产管理理论中著名的有效前沿概念。
保险公司还可以用DFA模型得到各种不同战略达到的财务结果的概率分布,进而计算出不同战略的收益和风险,以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由DFA得到的多个战略的收益和风险可以绘制成散点图,如果不可能存在其它点在同样的收益水平上风险更低,或者在同样的风险水平上有更高的收益,那么这样的战略就被称作是有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