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希腊【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古代希腊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
课文两个子目,分别点出了古希腊的繁荣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欧洲最早的文明起源于爱琴海沿岸的希腊。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开始建立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个。
公元前6世纪,其中的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盛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民主政治的顶峰。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奴隶劳动普遍使用,中小奴隶主数量增多。
中小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扩大政治权力。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顺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他改革政治,扩大了奴隶主民主,从而使雅典的奴隶主统治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在这种高度发达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统治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也达到高度繁荣,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的雅典达到极盛,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
但必须指出的是,伯利克里毕竟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才享有。
本课教学难点:一是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对初中生具有一定理论思维上的难度;二是对古代希腊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通过学习上古亚非文明,学生已具备分析世界古老文明的能力,伴随着学生的求知欲望,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发扬个性,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可以联系旧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主要亚非文明古国,指出本课学习的内容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由此导入新课。
也可以利用导言框中的“木马计”故事导入,增强趣味性。
2、开始讲授新课时,建议先出示《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3、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学习方法】1、读图学习法: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如读《古代希腊》图,明确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以此理解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
2、情景模拟法:通过历史情景模拟与再现,加深对历史现象及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如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的理解,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四位同学分别担当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儿童和外邦人,让他们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然后让其他同学评判他们参与政治的身份是否正确,这样对妇女、儿童和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这一局限性就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3、人物评价法:本课涉及伯利克里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对他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认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评价历史人物要结合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事迹,既要看到其活动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又要认识到其阶级局限性。
伯利克里最大的功绩是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他又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其民主政治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教学目标】(简单概括)知识与能力知道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掌握雅典著名的改革家梭伦、伯里克利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城邦繁荣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的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了解希腊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史实,理解古希腊文明是奴隶制文明;通过雅典民主政治从形成到繁荣过程中的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对学生进行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的教育;通过对伯里克利美德故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领略古希腊爱琴文明的深厚底蕴,雅典民主制度之完善美。
【重点难点】(简单概括)重点: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案例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在亚非的几大河流域,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亚非古代文明是在哪些地区发生的?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进入奴隶社会的?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与亚非古代文明不同的是,它的发祥地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为中心,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给世界,特别是欧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古希腊社会有什么特色,它的影响又是怎样开始传播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
学生回忆回答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公中国文明产生的大致时间。
温故知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4课古代希腊)一、古希腊的繁荣教师交代: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是一种海洋文明,被称之为爱琴文明。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爱琴文明的情况。
(投放地图)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提问: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听教师讲述。
观看图片。
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归纳为:雅典境内多山,气候温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达,这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
由此还可适当的联系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这说明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奴隶制共和国的含义是什么?教师强调:在古代希腊的许多城邦国家中,奴隶制民主政治广泛存在。
在这种制度下,公民享有比较广泛的权利,他们享受国家的津贴,有权选举和被选举国家管理人员直至最高长官,可以广泛地参与国家大事,同时,他们也有义务为国家走上战场。
但是,享有公民权的只有占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
外来移民或奴隶以及妇女是没有公民权的,他们不能享受公民的种种权利。
当然,在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下,真正掌权的仍然是那些上层分子。
雅典城邦在哪一人物统治时期使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二、雅典的民主政治(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大家了解这一人物)伯利克里他是古希腊政治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民主,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他大兴土木,修雅典卫城、港口和确保海外交通的长墙;他奖励学术,提倡文艺,重视教育。
他当政时期雅典进入全盛时期。
另外必须指出,他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所有政绩,是建立在对奴隶的专政基础上的。
讨论。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学习并掌握基本历史知识。
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第4课古代希腊1、爱琴文明2、克里特和迈锡尼3、两个最强大的城邦---- 雅典斯巴达二、雅典民主政治1、民主政治的建立2、伯利克里统治时期的民主政治3、民主政治的民主性和局限性[案例二]【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视屏播放第28届奥运会开幕式片段)你知道28届奥运会是在哪儿举办的吗?(学生回答后师导)对,是在希腊的雅典。
开幕式上的节目精彩纷呈,希腊演员以如诗如梦般的表演展示了爱琴海的浪漫和古代希腊的文明。
恩格斯说过:“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不会有近代欧洲。
”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而古代希腊更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给世界,特别是欧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古希腊社会有什么特色?它的奴隶制文明有哪些表现?他对欧洲有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希腊。
(出示课题:第4课古代希腊)【讲授新课】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它在地中海地区孕育发展,丰富多彩。
勤劳勇敢的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古希腊早期的历史如何?后期历史的发展怎样?它的灿烂的文明有哪些表现?让我们来共同体验古希腊的繁荣。
一、古希腊的繁荣古希腊的早期的历史,是围绕爱琴海地区而建立的奴隶制文明——即爱琴文明。
㈠爱琴文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2页内容并出示《古代希腊》图,再围绕以下问题由学生回答)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哪儿?(学生容易答出是古希腊,并要求记住)2、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它以什么海洋为中心?---(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3、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学生答出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而亚洲文明以大河为中心即可)4、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 (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找出克里特岛、迈锡尼)5、爱琴文明情况怎样? ----(教师结合“木马计”传说、《克里特王宫遗址》图进行讲授,让学生对当时社会情况有粗略了解)6、爱琴文明的历史地位----(学生回答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教师过渡)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为代表的爱琴文明,至12世纪开始逐渐衰落。
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至6世纪,古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的奴隶制城邦。
㈡古希腊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什么是城邦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23页注释得出)城邦是古希腊国家的典型形式,它通常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村社,疆域不大,人口不多。
城邦数量一度多达200多个,众多的城邦形成了一个希腊世界。
希腊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 ----(斯巴达和雅典)(师结合地图可作如下补充)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以农业为主,崇尚武力,实行奴隶制军事化管理。
雅典位于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是一个沿海国家,航海业和工商业发达,实行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教师过渡)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经济进入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引导导学生读教材第23--24页第二段大字和后面两段小字,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补充,归纳出如下要点)1、奴隶制的繁荣。
当时奴隶数量众多,手工作坊、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葡萄种植以及家务劳动都普遍使用奴隶,奴隶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
奴隶的地位非常低下,被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结合22页小字和《锻造作坊中的奴隶》图加深印象,并引导学生得出“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广大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的结论)2、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雅典工商贸易兴盛,各种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国际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