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医药对慢性病的治疗的讲座

浅谈中医药对慢性病的治疗的讲座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浅谈中医药对慢性病的治疗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发展有几千年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生活与生产活动中,由于狩猎和采食植物时认识到吃了某些植物或动物对身体产生某些影响,从而逐渐认识到某此植物或动物起到治病作用。

在当时人类用药只懂得使用单味药并以用口咀嚼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从单味药的应用演变为多种合用,从口述代代相传到文字的记载。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对世界影响深远,现今西方国家己承认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并设立发牌制度和考试制度,说明祖国中医药对疾病治疗是有效的,可靠的。

中医药学,在理论上分为二门学科,为中医学和中药学;在临床应用上,通过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分清寒热虚实,合理施药,才能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

俗话说:“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

充分说明了“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对于慢性病更是如此。

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

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等。

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慢性病患者不仅自己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
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慢性病一般病因复杂、病情多样,需要
治疗与调养并重,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调养具有重要意义。

(1)辩证论治,遣方灵活。

慢性病症状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适,一天要吃很多种药物,常听患者抱怨每天吃药都吃饱了,哪还吃的下
饭?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在确定主证的
基础上,辩证施治,还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非常方
便。

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这正是中医辩证
论治的结果。

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
有很大的差异,又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等证型的区别。


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2)手段多样,简便易行。

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

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理疗等
等,可多种方法并用。

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妇科疾病外用中药洗浴方便实用。

像老年人的骨关节疾病,推拿按摩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简便
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医院看病的麻烦。

(3)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有些慢性疾病目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有些功能失调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患者终日有不适症状,但检查不
出具体疾病。

还有些慢性疾病虽然病因明确,但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治
疗措施,或者由于费用很高,患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中医根据
病状、体症、舌象、脉象等分析辩证,立法处方,综合调理,能够起
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未病先防,注重养生。

很多慢性病是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造成的。

如脂肪肝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饮酒、营养过剩、运动过
活密切相关。

每天吸纸烟25支以上者比不吸烟者肺癌患病率增加50
倍。

因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掌握养生之道有助于防治慢性病及亚健
康状态。

中医有很多非常宝贵的养生思想,涉及到形体锻炼、饮食起
居、情志调节等很多方面。

在形体锻炼方面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
锦锻炼方式,尤其是太极拳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

药膳、
食疗更是中医药的特色养生之道,不仅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很
多慢性病还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就已经注意
到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将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
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情志过于激烈会引
起相应脏器的损伤,如“暴怒伤肝”、“思忧伤脾”。

慢性病患者由
于长期的病痛折磨,容易发生情志失常,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保持平和乐观心态,减少不良情绪刺激,能够防止疾病发生,有助于
慢性病的康复,正如《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5)中药天然,物美价廉。

多数中药取天然植物,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甚至很多药物就是日常食品,如大枣、生姜、枸杞、莲子、茯苓、薏
苡仁、肉桂、花椒等,老百姓可以就地取材,根据不同疾病合理选择,
价格低廉,适合慢性病长期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