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慢性病的调养的意义俗话说:“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
充分说明了“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对于慢性病更是如此。
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
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等。
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慢性病患者不仅自己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慢性病一般病因复杂、病情多样,需要治疗与调养并重,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调养具有重要意义。
(1)辩证论治,遣方灵活。
慢性病症状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适,一天要吃很多种药物,常听患者抱怨每天吃药都吃饱了,哪还吃的下饭?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辩证施治,还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非常方便。
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这正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结果。
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又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等证型的区别。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2)手段多样,简便易行。
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
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理疗等等,可多种方法并用。
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妇科疾病外用中药洗浴方便实用。
像老年人的骨关节疾病,推拿按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简便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医院看病的麻烦。
(3)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有些慢性疾病目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有些功能失调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患者终日有不适症状,但检查不出具体疾病。
还有些慢性疾病虽然病因明确,但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措施,或者由于费用很高,患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中医根据病状、体症、舌象、脉象等分析辩证,立法处方,综合调理,能够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未病先防,注重养生。
很多慢性病是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造成的。
如脂肪肝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饮酒、营养过剩、运动过活密切相关。
每天吸纸烟25支以上者比不吸烟者肺癌患病率增加50倍。
因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掌握养生之道有助于防治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
中医有很多非常宝贵的养生思想,涉及到形体锻炼、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很多方面。
在形体锻炼方面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锻炼方式,尤其是太极拳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
药膳、食疗更是中医药的特色养生之道,不仅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很多慢性病还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就已经注意到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将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情志过于激烈会引起相应脏器的损伤,如“暴怒伤肝”、“思忧伤脾”。
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容易发生情志失常,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保持平和乐观心态,减少不良情绪刺激,能够防止疾病发生,有助于慢性病的康复,正如《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5)中药天然,物美价廉。
多数中药取天然植物,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甚至很多药物就是日常食品,如大枣、生姜、枸杞、莲子、茯苓、薏苡仁、肉桂、花椒等,老百姓可以就地取材,根据不同疾病合理选择,价格低廉,适合慢性病长期应用。
中医冠心病如何应用食疗药膳冠心病的发病和饮食营养直接或间接相关,所以注重合理饮食,是防治发生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常为冠心病的合并症,因此治疗高脂血症时,即防治冠心病。
运用药膳通治这两种病症,可获得良好疗效。
冠心病饮食治疗5原则(1)控制热量,严格控制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膳食中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以1∶1∶1为宜。
(3)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
(4)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5)禁饮烈性酒。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如何应用中医食疗药膳饮食疗法是指利用食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物,只要使用得当,配之得法,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迁延,恢复缓慢,患者必须长期服药治疗,配合饮食调理不仅可以增加疗效,而且可以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和抑制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病的治疗与康复十分有益,应用时应掌握如下原则:辨证配食辨证配食是食疗的基本原则。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凉者温之”为治疗大法。
配膳时要根据“证”的阴阳、虚实、寒热,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治疗。
一般而言,风痹者宜用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寒痹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温热之品,而禁忌生冷;湿痹者宜用苡米、黑豆等利湿之品;热痹者一般湿热之邪交织,药膳要求清中能利,而不宜食用辛辣刺激之品。
适当烹饪凡食疗物品,一般不采取炸、烤、熬、爆等烹调方法,以免有效成分破坏,或使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治疗作用。
应该采取蒸、炖、煮、煲汤、酒浸、泡等方法。
烹饪的目的在于既使其味美可口,又使其保持药性。
合理饮食饮食要节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见久病体虚,故饮食不可过量,进食要守时、适量,不可暴饮暴食、饥饿失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膳食应高蛋白、中脂肪、低糖、高维生素、中热量和低盐。
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多味佳可口易消化的食物。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3:2:1为合适。
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动植物脂肪比例为2:1为宜。
以色拉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子油和鱼油(不是鱼肝油)为佳。
饮食中热卡的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下午餐10%、晚餐20%为合适。
饮水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饮食习惯决定。
正确选食一般选择味佳可口、增强食欲的饭菜,以素食为主,饭后食用水果类(苹果、葡萄等),饮料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果汁等天然饮料为宜,少用汽水等易引起胃酸的饮料。
可适量选食富含维生素E、C、A、B等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萝卜、豆芽、紫菜、洋葱、海带、木耳、干果(栗子、核桃、杏仁、葵花籽)及草莓、乌梅、香蕉,以及含水杨酸的西红柿、橘柑、黄瓜等。
应注意的饮食饮食营养应注意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
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
★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
★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因其产生的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脱钙疏松与关节破坏。
★少食甜食,因其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易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
★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注意避免被动吸烟,因其都可加剧关节炎恶化。
★可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豆类制品、土豆、牛肉、鸡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胶原的食物等。
城市与健康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
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城市化与健康”。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之中的中国既享受着城市化带来的种种益处,也要面对城市化在生态环境、疾病防控、精神卫生、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的挑战。
中国正在积极应对。
正如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所言,城市,应该让环境更宜居,应该让生活更美好,应该让人类更健康。
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慢性病缠上城市居民“我们公司年轻人居多,每年体检却发现大家毛病不少。
不到20个人的项目组里有3个人患脂肪肝,4个人患高血脂。
”在北京一家著名IT公司工作的赵先生,今年才刚刚30岁出头,但已经在体检中发现患有轻度脂肪肝。
“医生说要注意饮食,少吃肉、多吃菜,还要多运动。
可我还就爱吃肉;一忙起来,连吃饭都只有叫外卖快餐,运动还真顾不上。
”专家说,在我国,像赵先生这样处于重重健康危险因素包围之中的都市人为数不少。
——这里的烟民数量世界排名第一;喝酒的人数世界排名第一;约每3个成人中就有一个胖子或准胖子;约每5个成人中就有一个人患高血压、一个人患高血脂;每10秒钟就有一个死于心血管病。
上述对国人健康的这些触目惊心的描述,出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
他坦言,21世纪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使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对人类健康的最大挑战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一健康威胁尤其突出。
从前的中国,每10个人中有9个人生活在农村,而现在有一半进入城市生活。
适应城市生活,有一个学习过程,尤其是对居民健康素养有着更高要求。
但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还不具备相应的宏观条件,公众个体关于健康的认识也还多停留在关注疾病上,而忽略了对生活环境、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因此带来了诸多健康问题。
”专家指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设施、活动减少,熬夜加班、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在蚕食着都市人的健康。
这些健康危险因素成为城市居民慢性病滋生的“催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