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 (1)
中医防治脑卒中一体化方案 (5)
中医防治高血压病一体化方案 (10)
中医防治冠心病一体化方案 (15)
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
糖尿病史由多种病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久病可引起多系损害,导致眼、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
它是指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
1980年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0.3%,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到3%左右。
糖尿病的发生虽与气候无明显关联,但与环境密切相关。
1.预防和行为干预
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其预防应以自身预
防为主,及早减除或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正确认识本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有家族史者应定期做检查。
2.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⑴饮食控制;
⑵体育锻炼;
⑶口服降糖药治疗;
⑷胰岛素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⑴上消
1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⑵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⑶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益智仁、桑螵蛸、蚕茧、党参、黄芪、五味子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
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4.中医适宜技术
⑴针灸治疗: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
一般以三消分型论治。
1)上消
取穴:主穴:胰腧、肺腧、太渊、心腧、少府。
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
方法: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2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2
2)中消
取穴:主穴:胰腧、脾腧、胃腧、三阴交、内庭、
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方法:同上。
3)下消
取穴:主穴:胰腧、肾腧、太溪、太冲。
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方法:同上
⑵气功治疗: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为内气和外气疗法。
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功法较为广泛。
对降低血糖、血脂和防治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⑶艾灸疗法:用艾柱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鲜姜片3~4mm,直径2cm进
行隔姜灸,以上入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
配穴随症加减,每穴灸10~30壮,隔天灸1次,24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5.糖尿病人心里康复
与患者采取闲谈、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患者心里活动和心里状态,帮助
患者建立良好心态。
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讲述有关医学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糖尿病患者的药补与食补
糖尿病的治疗,除采用压药物治疗外,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糖
尿病发病,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药补、食补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肝肾等治疗原则指导配方。
糖尿病有轻重主次的不同,通常
3
把多饮称为上消;多食称为中消;多尿称为下消。
上消表现有口干舌燥,渴而多饮等。
进补时应以养阴润肺为主。
药补可选用生地、麦冬、天冬、玉竹、太子参、北沙参、百合等;食补宜选用蜂蜜、银耳、梨、莲藕、豆浆、芝麻、燕窝、海参、鸭肉、甲鱼等。
中消表现为多食超常、容易饥饿、大便秘结等。
进补可以养阴清热为主。
药补可选用玄参、石斛、知母、麦冬、玉竹、沙参等;食补以蜂蜜。
、梨、桑葚、菠菜、芝麻、冬瓜、芹菜等。
下消表现如小便量大次多,口干舌燥,是肾阴虚;如有小便次数及量明显增多,腰酸腿软,甚至阳痿等,是肾的阴阳两虚。
属于肾阴虚
者,可选用山萸肉、枸杞子、生地、山药、南瓜、冬瓜、梨、银耳、黑木耳等;属于肾阴阳两虚者,可在上药的基础上再加温肾阳的附子、菟丝子、仙灵脾、淫羊藿、胎盘、黄鳝、麻雀肉、虾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