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麻醉
第一节 妇科手术麻醉 ——
常见妇科手术的麻醉
宫 腔 镜 检 查 与 手 术 的 麻 醉
注意膨宫介质对机体的影响 CO2、低粘度液体、高粘度液体 麻醉选择 术中管理:重点注意术中可能发生 迷走神经紧张综合征
第二节
特点:
产科麻醉
①生理变化—对症处理 ②合并症 —困难大 ③麻醉方法简单、安全 ④急症—病理产程 ⑤呕吐误吸—死亡率高
(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3.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优点
减少局麻药用量 骶段阻滞不全的发生 缩短了单纯硬膜外的潜伏期。 阻滞平面和血压较易调控 阻滞范围不超过T8,解除宫缩痛 保留硬膜外导管可用于术后镇痛
(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4.硬膜外阻滞 首选的麻醉方法 穿刺点多选用L 2-3或L 1-2 两点穿刺即T12 -L 1 或L 3-4 1.5%~2%利多卡因 0.5%罗哌卡因
常见妇科手术的麻醉
宫 外 孕 破 裂
常见。麻醉选择与出血量有关 评估出血量。有无休克,通常收缩压小于 90mmHg、脉压小于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 休克指数=脉率 / 收缩压。指数为0.5多提 示无休克;大于1~1.5提示有休克;大于2为 严重休克 注意尿量,维持酸碱平衡及内环境稳定
常用局麻药透过胎盘的情况: 1)普鲁卡因: 局部浸润麻醉时,3—5min即可通透胎盘,对胎 儿及子宫收缩力均无影响 2)利多卡因: 硬膜外阻滞注药3min后,胎儿血药浓度约为母 血浓度的1/2,加用肾上腺素可延缓吸收速度
常用局麻药透过胎盘的情况: 4)布比卡因: 脐血血药浓度约为母血浓度的30% ~ 40% 5)罗哌卡因: pKa与布比卡因相近,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4% ±1%,布比卡因84% ~85%. 优点:两者母体血浆最大浓度相近 消除半衰期明显短于布比卡因 其毒性仅为布比卡因的1/8 周围血管收缩可减少药物吸收速率
第二十六章
妇产科麻醉
教学要求
掌握妇、产科麻醉的特点;新生儿窒息与急 救。 熟悉妇科麻醉的选择和常见妇科手术的麻醉。 熟悉产科手术的麻醉,熟悉常用麻醉药对母 体、胎儿的影响。 了解胎盘屏障对麻醉药的影响。
第一节 妇科手术麻醉 ——
妇科手术麻醉的特点
妇 科 麻 醉 的 特 点
(2)局麻药的分子量: 350~450易通透胎盘 常用的局麻药在400以下 (3)局麻药的脂质溶解度: 溶解度高的较易通透胎盘 溶解度pH和油/水溶解系数 利多卡因pH为7.20时 溶解度为30.2,易透胎盘
(4)局麻药在胎盘中的分解代谢: 酰胺类不被胎盘分解,代谢比酯类缓慢 酯类经血浆或肝内假性胆碱酯酶水解 胎盘内亦水解胎儿的量少较安全 酰胺类 渗透性强 可靠时间长 罗哌卡因更适于产科麻醉和镇痛
1. 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麻醉 (1) 麻醉前准备: 评估循环功能状态和贫血程度 检查血、尿常规、生物化学 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时 间和凝血酶原激活时间检查,并做DIC过筛试 验。警惕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并予以 防治
(2)麻醉选择的原则: 特点:急症麻醉,时间有限,轻重不一 不能严格实施术前禁食禁饮 胎盘早剥的症状与体征变异很大 依病情轻重胎心情况等综合考虑 全身麻醉 活动性出血,低血容量休克 有明确的凝血功能异常或DIC 5一l0分钟内进行剖宫产 母体情况尚好而胎儿宫内窘迫胎心异常
第二节
产科麻醉——
产科手术的麻醉
(一)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急症多、了解产程经过全面评估母胎 了解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及 术前进食、进饮情况 预防误吸,麻醉前6h严格禁食禁饮 对饱胃者首选清醒气管插管以防呕吐误吸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子痫及引产 期孕妇有大出血者 了解:用药种类、剂量和给药时间药物副作用、 作好急救与异常出血的准备 麻醉方法:应依母胎情况、麻醉医师技术熟练 程度及设备条件而定 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注意升压药与麦角碱的 相互协同作用
6.全身麻醉药
(3)硫喷妥钠:不影响子宫收缩,可迅速通透胎盘, 静脉注射45s后,脐静脉血可检出,但胎儿摄取量 与母体所用剂量不呈正比关系。大剂量硫喷妥钠 可能抑制新生儿呼吸,故应限制剂量不超过 7mg/kg。 (4)异丙酚:该药可迅速通透胎盘,母/胎血药浓 度比约为0.7。但该药说明书强调:在妊娠期异丙 酚除用作中止妊娠外,不宜用于产科麻醉,且哺 乳期母亲用后,乳汁中所含异丙酚浓度(0.04~ 0.74μg/ml)对新生儿安全尚有顾虑。
性低,50%与蛋白结合,所以通透胎盘量少。
第二节
产科麻醉——
胎盘对麻醉药的影响
是胎盘物质交换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一)、胎盘的运输功能 1.单纯弥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传递 4.特殊方式
①细胞吞饮;②渗漏.
第二节
产科麻醉——
胎盘对麻醉药的影响
(二)胎儿及新生儿药物代谢特点 稀释 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高 肾滤过率 肝药酶的活性较成人为低
(3)
麻醉操作和管理: 1)全麻诱导注意事项: 正确估计产妇气管插管困难 气管导管不要误人食管 急症严格预防返流误吸的发生 2 )做好抢救凝血异常和大出血的准备 开放两条静脉或深静脉 监测中心静脉压 必要时快速补液输血
3)
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量少于30ml/h,补充血容量 少于17ml/h应考虑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给予呋塞米,检 查尿素氮和肌酐 相应处理 4) 防治DIC: 胎盘早剥大量释放组织凝血活酶进人母体循环,激活凝 血系统导致DIC 麻醉前、中、后应严密监测,积极预防处理 5) 其他: 椎管内麻醉:出血较少,无休克 胎儿心率正常 麻醉管理:预防一过性低血压 下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充分吸氧,胎儿氧供平衡
病理生理机制: 妊娠晚期,子宫本身的用血量约占全身的 16.67%,使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 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盆腔和下 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到达心脏的血液骤减, 导致心输出量迅速下降,血压随之低 增大的子宫还会压迫横膈,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使心跳减慢,心脏血管扩张,在压进一步下降
孕、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不仅对其 本身不利,而且可产生胎儿芒缺氧,严重危害胎 儿的安全
(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5.全身麻醉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正压通气 压迫环状软骨 术后清醒后拔管 Apgar评分:母婴血气分析 酸碱平衡 新生儿神经行为 脊麻、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对新生儿 影响,未见有统计学差异
第二节
产科麻醉——
产科手术的麻醉
(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防治: 妊娠后期仰卧循环性虚脱 姿态性休克 妊娠晚期下腔静脉综合征 临床表现 仰卧位时出现血压急骤下降,伴随头晕、 恶心、胸闷、出冷汗、打哈欠、脉率加快、面色苍 白等症状
原理 呼吸中枢——去甲哌替啶 哌替啶酸 去甲哌替啶醇 胎儿肝内2—3h形成
使用时间
娩出前1h内或4h以上 增加宫缩频率及强度 缩短第一产程 纳用洛酮、烯丙吗啡拮抗
1.麻醉性镇痛药
(3)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 短效脂溶性 分布容积小 消除半衰期短 作用持续时间短
小剂量: 芬太尼10~25ug 舒芬太尼5~10ug 产程早期蛛网膜下隙注射 第一产程镇痛 不产生运动阻滞 对新生儿亦无不良影响
第二节
产科麻醉——
麻醉药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
中枢作用—程度不同 通过胎盘—胎儿血液循环
用药方式、方法、剂量、时间
胎儿和母体的全身情况, 早产儿—药物抑制高峰—窒息
1.麻醉性镇痛药
(1) 吗啡: 极易通透胎盘 产程延长 新生儿呼吸抑制 直立性低血压、 恶心、呕吐、胃排空延迟
1.麻醉性镇痛药
(2)哌替啶: 静脉—快 50mg — 2min内胎血 ,6min母胎平衡 肌肉——慢 娩出前1h 50~100mg用药与未用药无明显差 异 前2h肌肉注射,呼吸抑制明显增高 用药后4h内娩出者,呼吸性酸中毒的程度增 加
第二节
产科麻醉——
麻醉药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
6.全身麻醉药 (1)氯胺酮:可通透胎盘,该药有消除宫缩阵痛、 增强子宫肌张力和收缩力作用。对有精神病史、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先兆子痫、子宫破裂的孕妇 禁用。 (2)羟丁酸钠(γ-OH):该药通透胎盘,可预 防胎儿缺氧性脑并发症。该药禁用于严重妊娠高
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和低钾血症产妇。
第二节
产科麻醉——
产科手术的麻醉
(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1.局部浸润麻醉 饱胃产妇和胎儿宫内窒息产妇 缺点:镇痛欠佳 宫缩在 腹肌不松弛操作不便 局麻药用量过大有中毒的可能 对于痫和高血压产妇尤应注意预防
(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2.脊麻 26号腰穿针应用头痛的发生率下降 阻滞范围调控血压下降不明显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有效防治 阻滞完善、潜伏期短、 用药量小
充分的镇痛与肌松。 体位影响 合并症较多,术前应纠正 择期手术,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腔镜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第一节 妇科手术麻醉 ——
麻醉选择
硬膜外阻滞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全身麻醉
第一节 妇科手术麻醉 ——
常见妇科手术的麻醉
子 宫 及 附 件 切 除 术
中老年人多见 贫血者术前要纠正 椎管内麻醉、全麻
(5)氟哌利多(氟哌啶):氟哌利多的安定作用相
当于氯丙嗪的200倍,氟哌啶醇的3倍;镇吐作用
相当于氯丙嗪的700倍。该药对子源自肌张力无影 响,过量可产生中枢抑制,临产妇应慎用。可影 响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评分。
第二节
产科麻醉——
麻醉药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
4.巴比妥类镇静药 迅速透过胎盘
慎用
第一节 妇科手术麻醉 ——
常见妇科手术的麻醉 巨 大 卵 巢 肿 瘤 切 除 术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功能受限,病人可有低氧 和二氧化碳蓄积 肺舒缩受限,易并发呼吸道感染 对循环有一定的影响 硬膜外容积缩小 压迫胃肠道,导致营养不良 注意放囊液或搬动肿瘤对血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