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应具有的素质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应具有的素质

医学信息2013年8月第26卷3(中)Medical Information.Aug.2013.Vol.26临床医学
收稿日期:2013-7-1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医疗意识也不断提高,对护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生儿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过程,新生儿的组织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又因接受母体的免疫抗体不足,本身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体侵犯,起病急,来势迅猛,发展快,需要紧急救治[1],因此,护理新生儿时必须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精心的观察,细致的护理和耐心的喂养,才能保证重症新生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随着人们对新生儿疾病特异性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意识到重症患儿需要特殊的医疗单位照顾,于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成立了。

NICU 病房与床单元的设置、仪器设备、人员配备及护士素质都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1NICU 病房的护士必须具有慎独精神
护士必须具有慎独精神,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更要具有慎独精神,在无人监督下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和操作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有诚信,一定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

2NICU 病房的护士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NICU 的护士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细心,有了这一切,才能精心呵护一个个小生命,在工作中,患儿虽不会进行语言交流,但是,他们已经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以对待常人的态度对待一个生命,亲情化护理,可以使患儿受到正常新生儿所能得到的护理。

如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引起感染,特别是颈下、腋下、腹沟和臀部,每天应清洁、清洗、保持干燥防止感染;保持病室安静,去除噪音,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一切操作集中进行,房间灯光幽暗、柔和,有利于患儿睡眠,这样有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

3NICU 病房的护士熟练掌握消毒隔离技术
近几年来,院内感染的事件不断爆光,NICU 的消毒隔离感染工作提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所以,NICU 病房的护士,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要切实做好病房的消毒卫生工作,严格执行监护室的消毒隔离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管理。

在工作中,养成洗手的依从性,在检查操作和护理前后,使用快速消毒剂,①患儿入院时,更换衣被,患儿的所有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②非工作人员进入时,应穿戴隔离衣、口罩、帽子、更换拖鞋。

③病房内环境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好,每天通风换气,室温应相对保持在24℃~28℃,湿度在50%~65%。

④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d ,每两清洁消毒及空气过滤网,地面清洁2次/d 消毒液擦拭;⑤仪器设备每天用清水擦拭后再用消毒液擦拭,湿化瓶、雾化器每次使用后消毒,使用中的暖箱每天清洁,每周更换按流程拆卸、清洁、消毒;水槽每天更换蒸馏水;⑥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⑦NICU 病房空气每月做细菌培养、检测,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检测,若有污染随时监测,切实做到控制院内感染。

4NICU 病房的护士应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
NICU 病房护士除具有一般的护理技能,如:患儿的头皮针穿刺,静脉采血,还应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呼吸道管理,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

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患儿的哭声是否异常、患儿是否有什么需求,患儿的皮肤颜色、呼吸的窘迫程度、呕吐的情况、喂养的耐受性等清晰无误的观察,有异常时及时向医师汇报,及时处理,及时抢救。

入院前,准备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的功能,保证完好。

入院时,需急救的患儿立即放在辐射抢救台上,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医疗监护仪器等。

入院后,常规护理和监护24h ,应做到记录呼吸、心率1次/h ,测体温、箱温1次/2h ;观察患儿的意识、反应、肌力的情况,呼吸道管理者,吸痰1次/2~4h ,并记录痰的性质和量,及时观察患儿是否腹胀、呕吐、大便的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及容量,测体重1次/d ,记录患儿24h 出入量,护士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数据,为患儿的治疗提供精确宝贵的依据。

5NICU 病房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及时周到地向患儿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与育儿知识教育。

作为医护人员有责任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用亲切的语言安慰他们,以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在培训和培养过程中,加大力度,采取各种模式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护士要对自身发展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理论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文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1
(10):13-15.
编辑/张燕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应具有的素质
韩玉香
(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南周口461400)
收稿日期:2013-06-10
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颈椎管骨性或纤维性退变而造成的管腔狭窄,从而引起脊髓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一系列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

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临床观察及术后随访,并进行术前术后临床表现的对比,均有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2006年~2011年我科经治的并有完整病例的35例患者,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其余均为其它退变性因素所致。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所有病例自觉症状缓解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5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
2.5岁,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10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2例。

患者均感颈项痛伴四肢麻木,部分患者感肩胸部紧束感伴双上肢活动不灵。

1.2方法全麻插管,俯卧位,颈略屈,后正中切口,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术中常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000mg 预防脊髓损伤。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多为中老年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更应耐心、细致。

护士应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向患者及家属做耐心的解释工作,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目的及优点,列举以往一些手术效果显著地案例,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充满信心地接受和配合手术,还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亲人的关怀和鼓励。

2.2体位训练拟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中患者需俯卧,时间较长,患者在手术中难以耐受,常感吸气困难,因此术前训练尤为重要。

首先讲解体位训练的重要性,并督促训练。

方法:将被褥与枕头垫起放置于床的中间,患者俯卧其上,头颈前倾,双上肢自然后伸,同时可将小腿下方垫枕,保持膝关节适当屈曲以缓解肌肉紧张及痉挛抽搐。

开始时10~30min/次,2~3次/d ,逐渐增加至2~4h/次。

此外还应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及卧床进食[1]。

2.3术前准备①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②加强呼吸道管理: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避免受凉,呼吸道感染者采取措施控制感染,吸烟者术前戒烟[2];③备皮,备血,并准备一个合适的颈托;④术前12h 禁食,6h 禁饮,术前晚给灌肠;⑤术前肢体运动感觉情况评估:包括四肢肌力、肌张力、各种反射、感觉异常平面、括约肌的功能及其他症状,以备术后对比;⑥术前睡眠不佳者予适当镇静药物;⑦患者送手术室后,床边备好氧气装置、负压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

3术后护理
3.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常规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呼吸频率、深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颜色、尿量的变化。

3.2体位护理术后返回病房时应保护颈部,3人搬运患者至病床,动作协调,保持头、颈、胸在同一水平面,切忌扭转、过屈或过伸,平卧4h 后再轴位翻身,颈托固定颈部,保持中立位。

患者未戴颈托时,应用沙袋固定于颈部两侧,用软毛巾卷成长筒状置于颈后,枕后再垫双层毛巾,翻身时需专人保护颈部,避免扭转颈部,以免造成脊髓损伤。

术后第2d 拔除引流管戴颈托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30~40°的斜坡位,有利于伤口引流及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3d 后可自行行走,主张大部分患者术后3个月行走时颈托保护。

3.3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手术的牵拉及周围血肿的压迫均可造成脊髓及神经的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四肢运动障碍、麻木、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汇报医师给予及时的处置。

3.4切口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伤口局部渗血、渗液的情况,负压引流球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及有效负压,避免管路滑脱,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等变化并认真记录。

遵医嘱给患者头低足高位,并继续观察引流的量、色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头痛等情况,并遵医嘱予对症治疗。

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护理
李彩红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探讨如何做好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体位的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精心的护理,使患者得以早日康复。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护理
301。

相关主题